第58章 文治武功,天下无敌!大明帝国的威严所在!
是以三日。
大明皇宫御书房。
朱厚照正批阅着奏折,一名小太监急匆匆的走进前来。
“皇上,东厂督主传来密报!”
“呈上来!”
“是,皇上。”
数日前,朱厚照派遣曹正淳前往大漠寻觅楼兰古国。
如今传来密报,可想而知将会发生何事。
朱厚照面露激动之色,目光快速扫视着上面的内容。
吕调阳等人恭候在一旁,静心等待着。
时约半刻左右,阵阵爽朗的大笑声响起在御书房内。
吕调阳等人疑惑的看着天子,不知皇帝因何突然发笑。
“皇上这是……?”吕调阳疑惑的看向刘健。
刘健摇了摇头,上前一步道:“微臣斗胆,敢问陛下因何发笑啊?”
朱厚照笑着将密报暂放一旁,龍颜大悦道:“朕的铁甲舰有着落了啊!”
“哈哈~”
“什么?!”
吕调阳等人惊咦一声,相互对视一眼,不禁向天子看去。
方才在这御书房中,吕调阳正是向天子禀报关于铁甲舰的事宜。
目前,第一批铁甲舰已经成功研制,可想要普及到大明海军中,所需要的银两那是十分恐怖的。
并且根据铁甲舰的规格,火炮数量及规格也完全采用最新成果。
当吕调阳将大致的账目清算出来,向天子奏禀时,着实被吓了一大跳!
整整三千万两!
可如今,天子说此事有着落了,他们自然十分高兴。
“皇上,国库中已经囤积了不少的铁矿。”
在吕调阳说此话时,朱厚照微微颔首道:“你说三千万两打造出三百艘铁甲舰需要五个月的时间?”
“正是。”
“若朕给你五千万两呢?”
吕调阳面色一怔,拱手说道:“回禀陛下,臣保证三个月内足以完工!”
“好!”
“朕就给你调拨五千万两,且铁甲舰的火器、蒸汽机全部采用最好的!”
“臣领旨。”
吕调阳平身退于一侧,心中激动不已。
这一次,建造铁甲舰的钱不但有了,多出的两千万两足以让他再招募更多的民夫投入进来。
三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三百艘铁甲舰。
在其他国家中,听起来或许有些不太实际。
可在吕调阳这里,一定能成!
“传朕旨意,继续招募海军,扩大规模!”
“这些海军和铁甲舰将会是大明帝国迈向世界,占据宗主国的基础!”
“皇上,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啊!”
刘健忙身上前说道:“皇上,据臣得知,现今大明已有海军将近十三万人。”
“继续招募下去的话,恐怕开销将会成倍的增加啊!”
朱厚照闻言,眉头不禁一皱。
旁人不知道海军的重要性,朱厚照不可能不知道!
现今各国,作战主要集中在陆地、攻城拔寨,对于海上的重要性,根本没有多少概念。
在这等情况下,大明帝国若不抓住机会,必然将会落后一步!
“皇上,海军本就是最为耗费粮饷的兵种,单是每年维修战舰的费用便已多达两百万左右。”
“若继续扩大海军数量,每月给将士派发的银两恐怕都不少于五十万两。”
“照这样下去,还如何得了啊!”
“还请皇上三思啊!”
朱厚照缓缓从龍椅上站起身来,徘徊道:“朕心意已决,海军数量必须要扩大!”
“皇上,这……”
看着执拧的皇帝,刘健身为朝中重臣,也是无计可施。
“可是皇上,虽然铁甲舰的钱已经解决了,想必陛下也有足够的把握去解决海军粮饷的问题。”
“但!这只不过是一时的,若日后已无战事,皇上难道要将这些海军解散吗?”
“朕,自有解决之策!”
朱厚照双目深邃,自信说道。
刘健目光紧盯着天子,疑惑的问道:“敢问皇上是何办法?”
明朝大臣向来以死谏而名,此刻,刘健心中早已打定心思。
若皇帝不能说出解决良策,纵是拼上这条命他也要劝谏天子!
朱厚照定睛落在刘健身上,朗声说道:“古法中向来固有屯兵制!”
“今日,朕有意扩招海军,实行屯兵制又有何不可?”
“屯兵制?”
刘健等人眼前一亮,显然这一妙法极为附和当今现状。
“皇上,办法好是好!只不过海军将士们都生活在海边,想要种植良田来自给自足恐怕有些不切实际啊!”
“更何况,一旦退居中原,若海贼来犯,将士们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抵达到战场中。”
当刘健诉说心中的担忧时,朱厚照却是微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刘阁老,有些事情不能固执去做。”
“凡事都要懂得去如何变通!”
刘健闻言,惭愧的低下了头。
皇帝既然提出屯兵制,又说出这一番话,岂能没有解决良策?
虽然刘健身为内阁首辅,为人老成,可遇事不懂还是能放低姿态的!
更何况,在他面前的还是当今天子!
“老臣惭愧,还请皇上赐教。”
朱厚照微笑着说道:“没有良田却有大海吧?”
“相比于大海,朕相信这海水中的财富要比这地面更多!”
“皇上的意思是说,让将士们在闲来无事之际去出海捕鱼?”
当刘健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色顿时有些挂不住。
此法的确可行,可朝廷的脸面摆在这里,若真如此去做的话,岂不是让天下人笑话。
“皇上,老臣还是不猜了!还请皇上明示。”刘健谦卑拜道。
朱厚照微微颔首,认真说道:“自开海以来,大明海域上多出了不少的海商。”
“他们在大明海域上有朕的大明海军保护自然不必担心!”
“可若是一旦离开了大明海域,又有多少海商能不遭受海贼的袭扰?”
刘健眼前一亮,激动的说道:“皇上圣明,微臣明白了!”
“皇上的意思是说,可让大明海军闲时护航海商,以此来收取‘保护费’!”
朱厚照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不错!”
“朕正是此意。”
“一来,可以宣扬朕的大明国威!”
“二来,有了这些海商,朕的大明海军将士们的粮饷也能得到一定的解决!”
……
翌日,金銮宝殿。
朱厚照登临朝殿。
“皇上,俞总督已亲率八万海军前往暹罗。”
在兵部尚书谢迁话音刚落之际,内阁首辅刘健忙身走出朝班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当借助与暹罗之战,划分出忠心于我大明帝国的附属国。”
“暹罗一战,虽说明面上是与我大明帝国间的征战,实则却是奥斯曼帝国与我大明帝国的交锋。”
“日后,我大明与奥斯曼帝国间的战斗将无法避免。”
“这是一场惊天伟世的战斗,更是一场举国之战!臣谏言陛下早做打算。”
朱厚照闻言,微微颔首道:“刘爱卿所言有理!依爱卿之见,认为朕应当如何?”
刘健心中早已想好对策,在天子询问之际,拱手说道:“请天子下一道国书,凡暗中帮助暹罗者,视为与大明帝国宣战!”
“凡大明海军途径各国海域,拒不让路者,视为与大明帝国宣战!”
“凡继续与暹罗贸易者,视为与大明帝国宣战!”
‘三视’国书令响起在金銮宝殿上。
朝中文武大臣皆满面激昂的望着天子。
此时此刻,大明帝国完全有这样的实力说出这些话!
同样,若真有国敢如此去做,大明帝国也有此实力兑现!
朱厚照目光环视着大殿百官,威严说道:“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臣等附议阁老之言。”
文武百官同仇敌忾,让朱厚照仿佛看到明朝建立之初时的百官热血。
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没有谁会在外敌面前畏惧死亡!
大明帝国,有着它的骨气!
“好!”
“传朕旨意,下达国诏于各附属国、邻国!”
“若敢违反其中一条,兵戎相见!”
“吾皇圣明!”
刘健等人激动不已,何人不想在有生之年看到这太平盛世!
之所以称之为太平盛世,并非说帝国没有遇到任何战事,一片繁荣景象!
而是在这一时刻,朝廷有着足够的底气,不惧任何压力。
纵是开战,也丝毫影响不到疆域内的百姓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