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神秘的 作品

844丰厚的利润(第2页)

种种迹象都清晰地表明,他的生意异常兴隆。

然而,虽说诸多表象证明亚历山大的生意确实利润丰厚……但在缺乏具体生产成本和销售量数据的情况下,两位女王根本无法合理地估算出他实际的利润数额,以及他金库的真实规模。

至于她们自已此前对此事的猜测,当然也有,但坦白来讲,这两个预估数字都偏低,加起来总共也就几亿罗帕尔。

一方面是由于上述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她们觉得,赚钱固然不易,可要想实实在在存下这些钱,那又是另一码事了。

对于亚历山大而言,情况更是如此。毕竟,众所周知,他的开支极为庞大。

例如,上层社会的人都清楚,亚历山大几乎独自承担着赞赞城的管理重任。这座城市约90%的劳动人口都直接依赖他发放工资。

这里涵盖了所有车间的工人,从生产水泥、砖瓦的工人,到挖掘煤炭的矿工,再到奴隶群体;还有近一万五千名常备军,每一位行政人员和公务员;那些负责修建渡槽、道路、港口、污水处理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工人,甚至连负责维持城市清洁的街道清洁工……他们的名字都在亚历山大的工资单上。

事实上,即便剩下那10%所谓“自由”的民众,在某种程度上同样是为他服务的。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行业,都是在迎合为亚历山大工作的其他人员的需求。

从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高档餐厅的老板,到经营各种娱乐场所的商人,哪怕是地位较为低下的理发师、擦鞋匠,甚至是负责保护商队和旅行者的小型雇佣兵这类“独立”承包商……他们的生意都与亚历山大的“工人们”息息相关,都在间接为他的商业版图服务。

亚历山大不仅要负担这些人员的薪资,还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上投入了巨额资金。他对赞赞城的规划极为宏伟,一心想要将其打造成一座繁华的大都市。

就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来说,渡槽的修建便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为了确保城市居民能够用上稳定且干净的水源,亚历山大聘请了大量专业的工匠和工程师。这些渡槽不仅要跨越复杂的地形,还得保证长久耐用,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以估量。

道路的铺设同样不简单。他要求道路宽阔且平坦,不仅方便人们出行,更重要的是便于货物运输。

为此,需要开采大量合适的石料,还要组织众多工人进行铺设和维护。港口的扩建也是亚历山大极为重视的项目。随着贸易的日益繁荣,原有的港口规模已无法满足需求。

新港口的建设不仅要扩大泊位数量,还要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以提高货物的吞吐效率。

污水处理系统的构建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当时,大多数城市对污水排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环境恶劣,疾病频发。

但亚历山大深知其重要性,他不惜投入重金,设计并建造了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环境。

而在亚历山大庞大的雇佣体系中,还有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尚未提及,那便是佃农。他们日复一日地在亚历山大城外广袤的田地里辛勤劳作,领取着固定的工资。

将各类雇佣人员综合起来看,仅仅在赞赞城及其周边地区,他所雇佣的人数便多得惊人,甚至连他自已都难以确切知晓具体数目。

经过粗略估计,这一数字大约在5万到6万人之间。即便抛开其他背景信息不谈,单看这个数字本身,就已然相当庞大。

从相关历史背景来看,这个数字甚至超越了帕夏·穆阿兹黄金时代赞赞城人口的巅峰数量。

当进一步计算他每月预计需要支付的薪资总额时,这个数字更是大得惊人。

亚历山大向来倾向于给工人们支付较为优厚的工资,平均下来,每月人均工资约为200罗帕尔。如此算来,他每月单单在这方面就需要支出1200万罗帕尔,一年的费用约为1.5亿罗帕尔……而这仅仅是为了维持赞赞城的正常运转。

倘若想要了解在亚历山大接管赞赞城之前,这笔支出有多么超乎想象,不妨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在他接管之前,整个城市每年的税收约为1000万罗帕尔!

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为这座城市投入的资金,几乎是帕夏穆阿兹统治时期城市收入的15倍之多。

再举个例子,帕夏法扎,原本被视作最富有的帕夏之一,然而他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与之前赞赞城一年的税收大致相当。

更为严峻的是,这还远远不是亚历山大全部的开支。

要知道,赞赞城并非亚历山大唯一的领地。像拉皮塔斯管辖的塞萨利,以及米德郡等地,同样是他的私人财产。这些地方由于自身无法产生足够的税收,因而也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运营。

除此之外,坎比西斯的城市贾贝尔和格莱涅的土地,也需要亚历山大提供助力以加快发展步伐。提比亚斯的众多饱受战争摧残的城市,更是打着救济与重建的旗号,仰仗亚历山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