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量化宽松(第2页)
只不过,这种以税金填补银行资金缺口的做法,从未在任何规定中被明确提及,而且他也实在想不出,究竟有哪个政府会真正以税收减免的形式,来补偿民众因银行资金问题所遭受的金钱损失。
通常情况下,官方会通过印钞来解决,而这无疑会导致债务的产生。但总体而言,纳纳津夫人的核心思路基本正确——给予银行某种外部援助,比如动用国库资金,先弥补短期内的资金缺口,而后再着手处理后续的混乱局面。
这其实就是量化宽松政策的一个极为基础的实例,也充分表明纳纳津夫人深知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来维持账目盈利。
“嗯……娜娜津夫人果然经验丰富,我就放心了。”
亚历山大神色坦然,对着卷发的娜娜津夫人露出淡淡的微笑,随后以一种轻松的姿势靠在椅背上。
娜娜津夫人对亚历山大直呼她的全名感到有些好笑,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浅笑。她心里清楚,亚历山大这般称呼,要么是对她极为生气,要么就是格外满意。
“帕提亚夫人,您觉得怎么样?”亚历山大紧接着也向帕提亚夫人抛出了同样的问题。
这位优雅的夫人闻言,挺直了身子,语气干脆利落地回应道:“确实,这可能是一种办法。我还会考虑在发放贷款时接受抵押品,比如他们的土地或家人。”
“这当然。”当帕提亚夫人的答案飘进耳中,娜娜津夫人几乎是本能地在一旁反驳道,那语气仿佛她受到了些许冒犯。
她之所以没有提及如此显而易见的抵押方式,是因为在她看来,这实在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
在她的认知里,一旦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没收其土地和房屋,甚至将债务人及其整个家庭卖为奴隶,这一切都如同既定的规则。
毕竟,对于债权人而言,当借款人无力偿债时,这是最自然不过的补偿形式。所以,在阿哈德尼亚女王眼中,帕提亚夫人给出如此“轻松”的答案,多少显得有些虚伪。
而亚历山大之所以没有主动提起抵押品的事情,是因为他实在不确定这个条件究竟能发挥多大作用。
首先,在那个时代,想要准确审查土地的价值,着实困难重重,尤其是当土地位于偏远地区时。为了核实土地情况,亚历山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派遣房地产经纪人长途跋涉前往当地。
这一过程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更糟糕的是,亚历山大当下正深陷内战的泥潭——谁又能保证,当债务人违约时,那片土地还能安然无恙地存在呢?
尽管公平来讲,这种观点几乎适用于任何土地——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残酷时代,土地既无比珍贵,却又可能瞬间变得毫无价值。
每个尚未拥有土地的人,都对其梦寐以求,迫切地想要将其据为己有。
毕竟,只要拥有一块土地,且并非完全荒芜,那么无论世间发生何种变故,哪怕是面临最坏的结局,至少还有一处安身之所,有房子居住,有土地耕种以获取粮食。
也正因如此,已经拥有土地的人,往往对土地看得格外重要,生怕有人会将其夺走。这种心态所带来的副作用便是,那些已然拥有土地的人,通常并不热衷于贷款。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为什么要拿如此贵重的东西去冒险呢?
比如说,用2500罗帕尔的钱,或许能够购买1公顷一半肥沃一半贫瘠的土地,但反过来,若想用同样的钱购买1公顷优质的农田,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若想购置优质农田,你不仅需要与当地领主保持良好的关系,而且即便如此,也仅仅是获得了考虑购置的资格。
可领主又为什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对于领主而言,土地税收可是他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所以,哪怕只是卖掉一寸土地,都如同卖掉他那台源源不断创造财富的印钞机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土地的实际价值远远超出了理论评估所能确定的范畴。
很少有人愿意拿这种稳定的收入来源去冒险……即便其他商业活动在未来可能带来更高的潜在收益。
而那些没有土地或仅有少量土地的人,由于本身没有太多可失去的东西,所以往往是最有可能冒险开办企业的群体……但他们从一开始就缺乏足够的资本作为抵押。
普通平民即便出卖自己,所能换来的也不过是两三千罗帕尔,这仅仅相当于他们一到两年的收入而已。
这点钱实在不算多——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也实在不值得为了这点钱而放弃自由。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句经典的谚语:“银行只把钱给那些已经拥有它的人。”
借款人难以提供与所借贷款额相等的抵押品,这无疑是古代银行如此保守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直到最近几十年,社会才开始对资本采取更为自由的态度。
而这场变革背后的驱动力,是人们对银行和信贷在经济中整体运作方式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