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神秘的 作品

865大雨倾盆(第2页)

“妈妈,你怎么能在水里生火?还是让我去买点吃的吧!”孩子稚嫩的声音中充满了困惑与担忧,面对眼前的困境,他本能地想要寻找解决办法。

“你个笨蛋!这种天气哪家店还开门?赶紧去找你爸爸,又欠揍了吗!”母亲的回应带着些许愤怒与无奈,在这灾难面前,她的严厉背后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无力感。

这样的哭喊与争吵,在清晨的赞赞城此起彼伏,每一声都像是在人们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让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一场可怕的灾难已然降临。

许多人的房屋和商店,此刻正遭受着肮脏污水的无情侵袭。那污水犹如恶魔的触手,裹挟着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脏垃圾、有害废物,以及破碎的石头、木头和金属碎片,肆意横行。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哪怕只是在自已家中走动,都变得异常艰难。原本熟悉的空间,此刻却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与阻碍。

城市的道路,曾经是用坚固的石头和混凝土铺就,承载着人们日常的来来往往。然而现在,它们却被一层光滑且污秽不堪的泥浆所覆盖,那泥浆黏糊糊的,要将一切陷入其中。

涉过齐腰深的水,无疑是在与危险共舞。许多人在这泥浆水中不慎滑倒,有些人甚至连鞋子和凉鞋都遗落在了泥泞之中,只能狼狈地继续前行。

而这还仅仅是表面的危险,更致命的是仍在建设中的污水处理系统的坑洼,以及那些隐藏在水下的井盖。

如果有人不幸遭遇它们,那可真是“幸运”,若只是扭伤,那都算是万幸了。更多时候,人们会因为不慎从掩体中掉落,被

然而,即便危险如影随形,城里的人们却并未选择退缩。为了生存,他们毅然决然地坚持外出,与这场灾难展开顽强的抗争。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是他们生存的唯一依靠,如果不工作,当天便没有饭吃。在这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们别无选择。

因此,毫不意外,受此次洪水影响最为严重的便是工人和日工群体。尽管积水不断上涨,雨水也无情地倾泻而下,他们却依旧拖着沉重的步伐走上街头。

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仿佛在向这场灾难宣告,无论“下雨还是涨水”,他们都要回到自已的岗位,为了生活拼尽全力。这些可怜的人们,大多只能徒步走过曾经再熟悉不过,如今却变得单调而致命的路线。他们小心翼翼地跨过湿滑的鹅卵石,每一步都充满了谨慎与担忧。

与此同时,他们还得时刻留意那些隐藏在水中的危险尖锐物体,像是陶器碎片或是金属废料,稍不注意就可能划破皮肤,带来感染的风险。

还有那些深而危险的水坑,一旦陷入,便可能遭遇不测。只有当他们看到一些好心人在各个路口放置的临时踏脚石时,心中才会偶尔松一口气。

这些踏脚石,就是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他们不必再趟过那腐臭的水。

但这样的“奢侈品”,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享有。大多数人只能默默忍受着潮湿石头散发的霉味、腐烂食物的酸臭、腐烂动物尸体的恶臭,以及混杂着各种污水和垃圾的不洁水所散发出的刺鼻气味。

他们强行无视这些不堪入目的场景与气味,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只为了那一丝生存的希望。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相较于这些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各种中小企业的情况稍微好上一些。

这些市场、摊位和作坊的老板们,大多选择住在自已的商店里,或者至少是同一栋楼内。这样的居住方式,让他们省去了危险的通勤过程。

许多人甚至已经对经常性的洪水习以为常,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当他们在夜间观察到水位上涨时,便迅速在住所前摆放预先准备好的沙袋或木板。

这些简单的防御措施,虽然无法完全抵御洪水的侵袭,但至少减轻了一些洪水带来的影响。

然而,对于那些没有自已的商店,或是仅仅在市场上租用一个地方的人来说,他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只能跟随那些可怜的底层劳动者的脚步,踏上艰难的跋涉之路,前往自已的工作地点。

有些人或许可以选择使用担架或手推车,但当司机艰难地驾着他们的动物穿越洪水时,他们自已也面临着被困的风险。

动物在这混乱的洪水中,也难以保持稳定的行进,随时可能陷入困境,导致整个行程的停滞。

因此,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们出行最可靠的方式,或许是租一艘小船。然而,这种服务的稀缺程度,简直比独角兽的毛发还要稀少。而且,这种服务仅限于城市的极少数地方。

一方面,水深要足够深,小船才能通行;另一方面,目的地也要“足够富裕”,才能吸引付费游客。

毕竟,给北部贫困地区提供游船服务,在商业角度来看,根本没有实际意义,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