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神秘的 作品

895控制托勒密

太后在说这番话时,心中其实也在权衡利弊。她明白亚历山大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若真能按照这样的方式处理,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托勒密对土地的渴望,又不至于让皇室在实际管理中陷入困境。

然而,她也担心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引发其他潜在的问题。毕竟宫廷内外各方势力错综复杂,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太后的这一评价,让亚历山大感到十分欣喜。

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成功地在不激怒皇室的前提下,为自己争取到了较为有利的局面。

他心中暗暗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同时,他也深知,与皇室的博弈犹如走钢丝,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但此刻,他对未来的发展还是充满了期待,毕竟已经朝着自己期望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亚历山大内心其实并不怎么在乎托勒密是否会在名义上正式拥有加利奥索斯的那部分土地。

他真正在意的,是王太后能否说服托勒密,让米兰达夫人继续保留她在米德郡的席位。

米德郡那地方实在是太过偏远,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

而且,当地民众对米兰达家族的接受程度,早已在潜意识里根深蒂固,宛如盘根错节的老树,难以撼动。

在那片土地上,米兰达夫人就如同掌控一切的主宰,既是法官,能决断是非曲直;又是陪审团,可权衡轻重缓急;甚至还是刽子手,手握生杀予夺大权。总之没有什么她所无法掌控的,单纯的就是一言堂。

所以,只要托勒密不心血来潮,派自己的亲信去取代当地的官僚体系,把原本还算稳定的局面搅得一团糟,那么想要继续维持现状,让亚历山大保持对那里的有效控制,实在是易如反掌。

在那遥远的岛屿上,即便是偶尔派去审查报告的治安官,也难以逃脱被腐蚀的命运。

倘若贿赂不起作用,等待他们的或许就是恐吓,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能遭遇暗杀。

这类举动虽说并不常见,但也绝非天方夜谭。

毕竟那座岛屿远在天边,发生这样的事,在首都或许都掀不起太大的波澜。

人们很可能只是将其当作偶然的意外事件,而非严重的渎职行为。

至于托勒密是否会把那片土地分配给他的子民,亚历山大对此丝毫也不担心。

原因很简单,那座岛屿距离他们实在是太遥远了,就如同罗马人眼中的不列颠尼亚,远到让人觉得难以触及,仿佛是另一个世界。

对于普通罗马人而言,不列颠尼亚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国度,那里流传着各种关于巫术、魔法和巫医的传说,仿佛踏入那片土地,就会陷入无尽的未知与恐惧之中,是一片他们连脚步都不敢轻易踏入的神秘领域。

而那些有幸去过不列颠尼亚,亲眼目睹过当地泥屋和小渔村的人,即便来自罗马的偏远地区,也会觉得那地方简直就是一片毫无价值的垃圾场,根本不值得一提。

想当初,尤利乌斯·凯撒最初征服那座岛屿的时候,满心以为它蕴藏着取之不尽的银矿,幻想着能借助这些财富,在罗马的政治舞台上更进一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然而,当罗马人真正掌控这片土地后,一种莫名的自尊心驱使着他们不断为其争斗,即便后来发现那里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值钱的东西,也依旧不肯轻易放手。罗马人确实在那里广泛开采了一些银矿和其他矿石,从开采的绝对数量上看,似乎颇为可观。

但仔细算来,相对于管理这片土地所耗费的巨大费用,这些收获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实在是得不偿失。

也正因如此,我们会发现,罗马帝国的东半部总是比西半部繁荣得多。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人不断地对东部的萨珊帝国发起袭击,为的就是掠夺那里从东方来的的丝绸、瓷器、香水和香料等珍贵物资。

这些来自东方的奇珍异宝,不仅满足了罗马人的物质需求,更成为他们炫耀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而在帝国的西部地区(德国、奥地利、波兰等地),情况却截然不同。

在这里,是那些蛮族部落为了掠夺战利品而频繁攻击罗马人。

在罗马人眼中,这些部落极度贫穷,甚至都不值得他们花费巨资去组建军队进行征服。

因为在罗马人的认知里,这些部落几乎没有什么文明可言,就如同未开化的野蛮人。

当然这一切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实在是有些滑稽可笑。

因为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剧本已然颠倒。

现在,中东和欧洲南部的人总是渴望“迁徙”到北方,而那些曾经被视为贫穷落后的“北方部落”,如今却富得流油,根本就没有迁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