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9真正的威胁(第2页)
因为他能够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在较小面积的区域内,雇佣大量的工人进行劳作,并将整个区域集中管理,从而获取巨大的产量。
同样地,有限的田地数量意味着,他仅仅需要控制住这些关键的“瓶颈”区域,便能够有效地管理自已的土地。
在当时,大多数人都以务农为生。这些农民居住在选定的城市周边,辛勤耕种着田地,以此来养家糊口,并向领主缴纳税金。
因此,法扎帕夏无需像大多数帕夏那样,分散自已的兵力,去掌控全省的每一座城镇、每一个村庄以及每一处小村庄。
他只需坚守住那几座城市,便几乎能够掌控整个地区的兵力以及粮食供应。
这样的情形,不仅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和难度,同时也大大减少了发生叛乱的可能性。
毕竟,面对如此的武装限制,人们除了屈服,别无他法。
同样的状况,也使得进攻马特拉克变得相当棘手。
想象一下,当外部势力企图入侵马特拉克时,首先面临的就是地理环境带来的挑战。
北方的严寒如同冷酷的卫士,阻挡着侵略者的脚步。他们的军队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行进艰难。
还未与敌军正面交锋,便已在恶劣气候中消耗了大量的体力与物资。
而那些肥沃土地集中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座坚固的堡垒。
法扎帕夏在这些城市中部署了精锐的兵力,严密守护着粮食的产出与供应。
侵略者若想切断马特拉克的粮食命脉,就必须突破这重重防线。
对于侵略者而言,即便成功突破了外围防线,深入到城市周边,也会发现自已陷入了困境。
这里的农民虽然以耕种为生,但在长期的生活中,也具备了一定的战斗意识。
他们深知自已的家园与生存依赖于法扎帕夏的统治,因此会坚定地站在法扎帕夏一方,与侵略者展开顽强的抵抗。
而且,由于法扎帕夏对土地和粮食的高度掌控,他能够迅速调配资源,为守城的士兵和民众提供充足的补给。
相比之下,侵略者则需要长途跋涉运输物资,一旦补给线被切断,便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从战略角度来看,马特拉克的这种地理与生产模式,使得它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防御体系。
它就像一个紧密的拳头,将力量集中在关键部位,让敌人难以找到突破口。
从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一次次抵御住了外来的侵略,稳固地维持着自身的统治。
对于任何一支进攻马特拉克的部队而言,搜寻食物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整个马特拉克领土上,仅有寥寥几个独立的宅基地,它们如同难以捉摸的金牛一般,稀稀落落地散布在广袤的荒野各处。
这片土地,既缺乏肥沃的土壤,又长期饱受恶劣气候的侵袭。
若说这里的人们生活贫穷,那都算是对他们艰难境况的一种轻描淡写。
他们连维持一个五到十口之家的生计都倍感吃力,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去养活前来进攻的军队呢?
所以,但凡稍有经验的进攻者心里都明白,想要依靠这片近乎荒芜的土地获取生存物资,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从一开始,他们就不得不携带整个战役期间所需的全部食物。
毋庸置疑,这无疑是一项艰巨无比的任务。
一支军队动辄数万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那么,又需要多少万辆马车,才能运送至少维持几个月(甚至可能更久)战役所需的所有食物呢?
显然,这样庞大的运输规模,使得这项任务几乎难以实现。
即便是仅仅想要维护补给线,也绝非易事。
就拿与马特拉克接壤的塞索斯城邦来说,他们曾试图利用自已的城市作为补给站,然而最终却发现,想要维持这条补给线困难重重。
这是因为马特拉克以其精湛的骑马者而声名远扬,他们擅长运用打了就跑的战术,使得整个后勤补给线时刻都面临着威胁。
事实上,马特拉基人是最早一批摒弃传统笨重战车,转而选择纯粹骑马作战的民族。
因为他们在实战中发现,战车的车轮在穿越坚硬的岩石地面时,常常会因碰撞而断裂。
这类因战车故障导致的事故,甚至会造成人员死亡,这可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
据说,法扎帕夏的一位祖先就因此不幸离世。
当时,他所乘坐的战车车轮撞上了一块特大的岩石,巨大的冲击力将他甩了出去,随后他便被紧随其后的一辆战车无情地碾压,而那辆战车的驾驶员,竟然就是他的亲兄弟。
这一惨痛的事件,成为了促使马特拉克做出这一军事变革的主要催化剂,也使得他们在战场上成为了令人畏惧的强大威胁之一。
面对这样的马特拉克军队,任何一支移动作战的军队想要保护好自已的辎重队,都绝非易事。
长达数公里的车道,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极易遭受频繁的袭击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