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伊纳亚的秘密(第2页)
她记得那块面包的模样,是由最粗糙的粗粮制成的,没有经过适当的研磨,颗粒粗得硌喉咙,里面甚至可能还混入了一些锯末,吃起来带着一股呛人的木屑味。
在更加繁荣的阿哈德尼亚,在其最繁荣的城市之一王都,这种面包,从来都只是提供给乞丐和那些被压迫得喘不过气的人。
即使是稍微富裕一点的农民,也很少会吃它们。或许,只有在年景不好、粮仓见底的时候,才会每周吃上一两次,当作果腹的无奈之举。
而所有的贵族,他们只吃各种类型的白面包。那些面包由最上等的小麦制成,经过不同程度的精细研磨,有的像云朵一样松软,有的带着恰到好处的韧劲,上面还会撒上芝麻或是抹上蜂蜜。
这还不包括餐桌上琳琅满目的肉类,烤得油光锃亮的整只羔羊,炖得酥烂的牛肉;各种鸟的蛋,白的、褐的,煎成金黄的蛋饼,或是做成嫩滑的蛋羹;新鲜的鱼,从遥远的海边运来,用最鲜美的汤汁烹制;还有黄油、奶油,香甜醇厚,以及香醇的葡萄酒,在水晶杯里泛着诱人的光泽……
太多太多的东西,对当年的西利玛来说,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鲜事物,她曾经做梦也想不到世界上竟然有这样的美味。
而现在,它们都触手可及。只要她挥一挥手,侍女便会将这些食物一一呈上来,她可以随心所欲地享用,不必再像当年那样,为了一块掺了锯末的粗粮面包,和姐姐争得面红耳赤。
当太后这样想的时候,精致的妆容也掩盖不住眼底一闪而过的落寞。有时,她会陷入深深的思考,思考她一生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如果”。
她想知道,如果当年她没有因为那块面包和姐姐争斗,如果她能让着姐姐一点,事情会不会不一样?如果她的妹妹今天还活着,会是什么模样?如果她能和妹妹一起坐在这宫殿的餐桌旁,妹妹会怎么说?会不会好奇地指着那些精致的菜肴,眼睛里闪着惊喜的光?
很多时候,王太后甚至会在寂静的夜晚,或是喧嚣的宴会上,恍惚间想象她的姐姐就坐在身边。
那时的西利玛,早已褪去了当年的青涩与狼狈,穿着用金线绣满花纹的华丽礼服,戴着比一些小城市全年税收还要昂贵的珠宝,雍容华贵,母仪天下。
可她想象中的姐姐,却还停留在那个瘦弱的年纪,身材矮小,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而面黄肌瘦,光着一双布满裂口的脚,穿着街头顽童那样打满补丁、沾满污渍的破衣服。
那头和她一样的深红色头发,在姐姐头上却蓬乱得像一团枯草,脸上、手上和脚上满是厚厚的灰尘,还布满了细小的伤疤——那是在街头奔跑、争斗时留下的印记。
每当这时,王太后都会轻轻闭上眼睛,将那涌上心头的酸涩强压下去。她拥有了整个帝国,却再也找不回那个和她抢一块粗粮面包的姐姐了。
王太后西利玛如今垂垂老矣,回望年少时的那段岁月,才后知后觉地明白:那时的自己太过稚嫩,根本不懂姐姐为她撑起了一片怎样的天空。
姐姐像一株倔强的野草,将生活的风霜雨雪、世间的恶意与伤痛都尽数揽在自己单薄的肩头,只为让她能在荫蔽下少受些苦楚。
这份迟来的醒悟,像一把钝刀,在她心头反复切割,让她对那场夺走姐姐性命的事故更添了几分沉重的负罪感。
有时,她甚至会对着空荡的宫殿喃喃自语,若能重来,她愿意将阿哈德尼亚家族一半的荣光分给姐姐,只求能换得一丝心安,弥补那份永世无法偿还的亏欠。
在西利玛漫长的一生中,眼泪是极为吝啬的东西。除了为女儿赫尔玛落过泪,其余的泪,几乎都为那个早逝的姐姐而流。
每逢姐姐的忌日,她总会独自待在房间里,任由悲伤将自己淹没,泪水无声地浸湿衣襟。
那一天,她还会坚持禁食。并非出于宗教虔诚,而是内心的愧疚像一块巨石,死死压住了她的胃,让她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那些珍馐美味。
食物的香气在此刻变得刺鼻,仿佛在嘲笑着她曾经的过错。
也正因如此,她极少向人提及自己的过去。即便偶尔谈及,也从不会为自己当年的行为辩解半分,只是平静地、带着难以言喻的哀伤承认:是她,过失杀了自己的妹妹。
在这偌大的宫廷里,唯有伊纳亚夫人和她的女儿,知晓那段过往的全部细节,知晓她心底最深的伤疤。所以,当伊纳亚夫人听到西利玛为米尔扎辩解时,并未将那话当真。这位肤色黝黑的女士眼神锐利,带着一丝急切和痛心,尖锐地反驳道:“你那时还只是个孩子啊……你并非故意的!”
西利玛却像是陷入了某种执念,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固执地说道:“我为了一块面包杀了我的妹妹!米尔扎为了权力杀了他的兄弟。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