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舆论压力(第2页)
“从下单到前线交付,平均48小时,”永仁中东区总裁向参观的美军将领展示实时数据,“成本是传统承包商的60%。”
将军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物流网络,既惊讶又困惑:“你们怎么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建立起如此庞大的供应链?”
“苏先生十年前就开始布局全球供应链,”总裁微笑着回答,“我们只是把给沃尔玛和苹果的模式,用在了军事物流上。”
在巴格达郊外新建的军事基地里,美军士兵们发现他们的mre(即食口粮)包装上印着熟悉的中文“自热米饭”小字。
价格只有传统军粮的三分之一,口味却好得出奇,自然是让华尔街那帮饕鬄利润空间暴增。
……
2003年7月1日,美国帕洛阿托。
简陋的办公室里,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紧张地看着对面西装革履的亚洲男子。
桌上放着的支票上那一长串零让他们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永仁汽车集团将成为特斯拉的最大投资者,”苏宁的特别代表林世民推了推眼镜,“初始注资2.4亿美元,换取51%的股份和董事长职位。”
艾伯哈德的手微微发抖:“这……这远超我们的预期。但我们必须确认,你们是否会干涉公司的技术路线?我们坚持使用交流感应电机,这是对尼古拉·特斯拉的致敬……”
林世民微笑:“苏先生非常欣赏二位的技术远见。事实上,永仁在中国拥有顶尖的稀土永磁材料研究团队,他们很期待与特斯拉工程师合作。”
他滑动平板电脑,展示出一系列专利文件和实验室照片:“我们认为,未来电动汽车的竞争不仅是动力系统,更是整个能源生态。永仁在太阳能和储能领域的研究将与特斯拉形成完美互补。”
塔彭宁仔细查看着文件,突然抬头:“这些电池技术……已经达到量产水平了?”
“先不说在中国苏州的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光是在中国常州的新工厂下个月就能投产,”林世民从容回答,“能量密度比现有产品提高37%,成本降低29%。苏先生称之为‘跨越式合作’——特斯拉负责设计和品牌,永仁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当两位创始人最终在合同上签字时,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份文件将开启一个怎样的新时代。
而在洛杉矶的苏宁,已经审阅完另一份标着“锂矿资源全球布局”的绝密文件。
……
到2003年底,永仁集团的财报显示其国防相关收入飙升至创纪录的180亿美元,净利润率达到惊人的28%。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股价在过去九个月内上涨了347%,成为全球市值增长最快的企业。
《华尔街日报》在头版刊登了深挖报道:“永仁现象:一家华人背景公司如何重塑美国战争经济”。
文章详细描述了这家神秘企业从零售和国际贸易、汽车制造到军事后勤的惊人跨越,却无法解释其中最关键的谜团……
为何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如此信任一个背景复杂的商人?
答案或许藏在白宫西翼某次不公开的会议上。
当国家安全顾问赖斯质疑永仁的华人背景时,布什总统只是笑了笑:“比起那些要价过高的传统承包商,我宁愿和一个知道分寸的‘外人’做生意。至少他不会在《华盛顿邮报》上乱说话。另外苏宁同样是拥有我们阿美莉卡的合法国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在洛杉矶,苏宁正审阅着一份新的投资清单…… 页面上赫然列着facebook、youtube等初创公司的名字。
世界正在改变,而他,早已布好了下一局棋。
……
2004年3月,《华尔街日报》总部。
调查记者丽莎·陈盯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手指轻轻敲击着键盘。
六周前,她偶然发现永仁集团在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网络异常复杂,这个线索将她引向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方向。
“你绝对不会相信我发现的东西,”丽莎对着电话那头的编辑说,“那个神秘的亚洲富豪苏宁?我们的‘商业奇才’实际上是二十年前从福建偷渡到美国的非法移民。”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证据确凿吗?这可不是能随便报道的事情。”
“问题就在这里!但是我可以确认他是1987年通过偷渡来的,只是后来获得了合法的国籍。”丽莎翻动着手中的移民局文件副本。
编辑的呼吸明显急促起来:“天啊!这将是今年最轰动的商业报道。布什政府知道他们最青睐的国防承包商老板是这么号人物吗?”
丽莎的嘴角扬起一抹胜利的微笑:“准备好头版吧!我们要震动华尔街和华盛顿了。”
三天后,《华尔街日报》头版刊登了题为《从偷渡者到亿万富翁:永仁集团掌门人不为人知的发家史》的长篇调查报道。
文章详细描述了苏宁如何从福建农村偷渡到洛杉矶,在臭名昭着的唐人街摸爬滚打,最终建立起横跨亚欧非的商业帝国的传奇经历。
文章如同一枚核弹,在全球商业和政治圈引爆了连锁反应。
洛杉矶,永仁中心88层。
苏宁放下报纸,面无表情地看着落地窗外阴沉的天空。
林世民站在办公桌前,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
“老板,《金融时报》和《经济学人》都要求采访,《纽约时报》已经在准备跟进报道了,”林世民快速汇报着,“Cnn和BBC都希望能做独家专访。”
“联系麦克·罗杰斯,”苏宁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得出奇,“是时候启动‘红鲱鱼’预案了。”
林世民明显松了口气,立刻拿起电话。
麦克·罗杰斯是华盛顿最顶尖的危机公关专家,曾帮助多位政要度过丑闻风暴,收费高得惊人,但物有所值。
与此同时,全球媒体已经开始了疯狂的挖掘竞赛。
BBC的一档调查节目找到了几位曾在洛杉矶唐人街待过的华人,他们回忆起了年轻的苏宁。
《南华早报》则挖出了警方档案:1988年,苏宁曾卷入一场黑帮械斗,被捕后因证据不足释放。
更令人震惊的是,1990年香港海关记录显示,一家名为“永仁贸易”的公司涉嫌走私电子产品,公司登记董事赫然是“艾米丽”——苏宁如今的妻子。
这些爆料像滚雪球般越来越大。
到第四天,连美国国会都有议员公开质疑:“我们怎么能将国家安全相关的合同交给一个有犯罪背景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