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萌轩 作品

2007.第2007章 一缕残魂

?市中心的梧桐街算不上杭州的主干道,平日只有零星的电动车和散步的老人。

??可那天下午三点零七分,一声刺耳的急刹突然撕开了这份平和。

??紧接着,就是金属扭曲的巨响,就像一把钝刀割过平静的空气。

??红色马自达的轮胎在路面拖出两道黑褐色的印记,最终像脱缰的野马般狠狠撞向路边护栏。

??路边倒楣的护栏瞬间弯折变形,断裂的金属碎片带着尖啸飞向人行道。

??而驾驶座里,安全气囊“嘭”地弹出,将女司机的脸完全裹住。

??她只觉得额头一阵灼热,伸手去摸时,指缝里全是温热的鲜血,可比起身体的痛,更让她窒息的是窗外那片混乱。

??护栏的另一侧,一股巨大的冲击力就从背后袭来,飞溅的金属碎片擦过他的小臂,下一秒,他整个人就像断线的风筝般被掀翻在地。

??“有人出事了!”路人的尖叫此起彼伏。

??一名胖乎乎的阿姨慌忙得掏出老年机,手指不停的颤抖着按了三次才拨通120;卖水果的大叔扔下秤杆冲过来,想扶重伤的男孩却又不敢碰上前。

??而此时的男孩蜷缩在地上,深色牛仔裤从膝盖往下已经被血浸透,怀里的书本已经散了一地,书页被血渍染得发皱,像一张张哭花的脸。

??女司机被路人从驾驶座扶出来时,还在不停发抖。

??她看着地上昏迷的男孩,嘴唇哆嗦的不停说着“对不起”,却连声音都低得像蚊子叫。

??十分钟后,救护车的鸣笛声由远及近,然后将两名伤者拉向最近的杭州人民医院。

??急诊室的白炽灯亮得晃眼,护士长戴着无菌手套,小心翼翼地翻查男孩的牛仔裤口袋。

??一张边缘磨损的身份证先掉了出来,照片上的男孩穿着白衬衫,眉眼干净,嘴角带着点腼腆的笑;紧接着是张皱巴巴的学生证,塑封膜已经裂开,上面的字迹却清晰……

??“江浙大学计算机系2012级新生,苏宁,学号2012081701”。

??“1995年生,山东青岛人……”护士长轻声念着,转头看向值班民警老张,“联系学校吧,得尽快找家属。这孩子看着才十七八岁,爸妈要是知道了,该多着急。”

??学校档案科的电话接通时,负责档案的老师正在整理新生资料。

??听到苏宁出事的消息,她愣了半分钟才反应过来,连忙翻出紧急联系人信息。

??那是两个山东号码,备注分别是“父苏大强”“母王秀英”。

??电话拨过去时,苏大强正在青岛老家的海鲜市场进货。

??他接起电话,听见“苏宁车祸”四个字的瞬间,手里的塑料筐“哐当”掉在地上,螃蟹爬了一地。

??王秀英在一旁算账,看见丈夫脸色惨白,抢过电话听完,当场就哭晕过去。

??两人顾不上收拾摊位,找邻居帮忙看店,揣着银行卡就往飞机场的方向跑,一路上王秀英攥着儿子的照片,眼泪把照片都打湿了。

??等他们赶到杭州人民医院时,苏宁已经被推进了神经外科病房。

??透过病房门上的玻璃,他们看见儿子躺在病床上,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身上插着各种管子,监护仪发出“滴滴”的轻响,每一声都像敲在他们心上。

??王秀英趴在门上哭,苏大强背过身去抹眼泪,指节因为用力攥着衣角而泛白。

??这是他们唯一的儿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孩子,是他们老两口一辈子的骄傲,怎么就突然遭了这种罪?

??接下来的七天七夜,苏大强和王秀英就守在病房外的长椅上。

??王秀英每天都要隔着玻璃看儿子好几遍,嘴里念叨着“宁宁快醒”;苏大强则每天去医生办公室问情况,回来再强装镇定地安慰妻子。

??可神经外科主任的话像块石头压在他们心头……

??“脑水肿还没消,额叶和颞叶的损伤可能影响意识,能不能醒,还要看他自己的意志。”

??第七天深夜,走廊里的灯光昏昏沉沉,王秀英靠在苏大强肩上打盹,手里还攥着给儿子织到一半的毛衣。

??神经外科主任带着住院医师查房,脚步放得很轻。

??他走到苏宁床边,用手电筒照了照他的瞳孔,又看了眼监护仪上的数据,声音压得很低:“脑水肿高峰期过了,但额叶和颞叶的损伤还在,风险没降。要是明天再不醒,就得考虑做进一步的干预治疗,比如高压氧或者神经修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