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同病相怜(第2页)
“沟通?”郎书怀耸了耸肩,“别想了,他们抓住你指不定把你丢进哪里的矿,让你劳作到死为止。”
“拜洛维斯人这么凶残?”
“他们都是金毛蓝眼的赫曼人,长得高鼻深目,皮肤十分白皙,就像是我们那个世界的西塞国人一模一样。”
“那诺亚圣王国的人呢?”
“诺亚圣王国是曼斯人的国家,他们世世代代守护着笙丘森林,对异乡人抱有天生的敌意,不过比起赫曼人要好很多,至少曼斯人不会一见面就要你的命。”
“唉——搞了半天,我还是没有办法回去咯?”
“方法多了去了,”老先生似乎早有准备,指了指位于墨轩西北方向的一座港口,“你可以先花五天的时间前往煌西府的渃潮港,从那边搭船航行十天便可以抵达阿加门德部落联盟,那里是各种各样的亚人种和兽人种部族群居建成的联盟国家,所以对于异乡人一点敌意都没有,陆路横穿国境大概三个月便可以步抵笙丘森林。”
“三个月的路程?”贺君安被这个数字劝退了。
“这还只是保守估计,万一你水土不服,或者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拖到半年以上都有可能。”
“这也太难了......”
此时,郎书怀收起了地图,话锋一转问道:“对了,君安,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东华国的红袖章还在活动吗?”
“红袖章?”贺君安咽了口唾沫,“您说的不会是素质大革命......”
“对对对,就是他们,后来运动怎么样了?”
“当时就肆虐了几年的时间,早就已经结束了,在教科书上被喷了个惨。”
“结束了?”老先生的眼中流露出了不敢相信的神光,“该结束,是该结束,这一切早该结束......真不知道前前后后害死了多少人,唉——”
“素质大革命结束以后,很多被迫害的人都平反了,也算是对无辜的他们有了一个交代吧?”
“平反有什么用,家没了,生活没了,命都没了,生不逢时空留悲怆......”
说着说着,郎书怀的眼眶湿润了,他不禁回想起了当年的事情......
郎书怀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早年随父母一同出国深造,在国外取得优异成绩。
国内兵荒马乱分崩离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崭新的东华国在东方傲然雄起,英明的领袖号召子弟共同建设祖国,几乎是一呼百应,成千上万学业有成的游子掀起了一波归国热潮,怀揣着一颗报国之心,以十二万分的精神为新东华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郎书怀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不过,他的命运可不像其他人一样一帆风顺,连求职路上都四处碰壁,起初,他找不到什么靠谱的工作,只能凭着在家撰写一些关于史学的书稿,翻译一些外国名著向出版社换取一些收入,久而久之,他在圈子里有了一定的名气,字里行间透出的才气更是得到了众多文人的追捧,其中就包括了东华顶级学府的文学系教授杨沫。
没过多久,这位杨教授便亲自登门拜访郎书怀,不仅给他送去了许多不错的文学工作,还煞费苦心地将他介绍给了校长,推荐其担任历史系教授职务。
可惜好景不长,安稳的日子刚步入正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打破了所有人的平静生活......
在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早晨,一群手臂上别着红袖章的青年围住了郎书怀的家,凶神恶煞似的大喊口号:“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屋子里的人早已收到了风声,连夜逃离了乱成一片的首都。
为了避开狂热分子的追捕,他们两个瘦弱的书生一路前往人烟罕至的大西南,心想着等风头过去了再回家也不迟。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大西南的狂热青年也如同嗅着肉味的豺狼虎豹一般,没花多少功夫便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就在杨、郎二人抵达萨克西自治区的当天夜里,狂热青年便纠集到了一起,像强盗一样横行霸道地冲进了旅馆,不由分说抡起斧头就砸,试图冒出动静逼他们出来。
杨沫和郎书怀早就像是惊弓之鸟,一听到动静就如同受了惊的野兔,立马从床上跳了起来:“不好!”
“一定是他们......”
杨沫眼疾手快,搬起床头柜就堵住了门,可这有什么用呢?
“一群孤魂野鬼,真是逃到哪里都逃不过,不如跟他们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