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未来(第2页)

夜风在街上来回游荡着,还夹杂着面香,来往人群熙熙攘攘,喧闹嘈杂。他突然就释怀了。

也是,临街的窗下,来来回回那么多人,有意无意抬头看一眼的人太多了,医院又怎么会把木板封窗这种事情展现给大家,即使不少人都听说过这么个事情,但民间传闻归传闻,官方承认归官方承认。用耳朵听见和用眼睛看见,明显是用眼睛看见的冲击力来得大一些。

要是临街的窗都是肉眼可见地被木板封住了,岂不是在明晃晃地承认在自己医院住院时的自由程度堪比坐牢的自由程度……

住院堪比坐牢,那,得了病的病人又怎么敢再往济和跑?

想来,那临街的房间不出意外应该也是用来做办公室或储藏室了。没有病人,自然也就不需要封窗了。

济和济和,他默念着这个专收传染病病人的医院的名字,想起了小时候听到的关于这个医院的故事,也是叫二哥心生澎湃,立志以后要走医学道路的故事。

据说,六十年前,香阳爆发过一场瘟疫,当局和城内大夫对这场瘟疫都是失手无策。这就意味着,只要是染上了,就是必死。

当局为了稳定形势,不叫传染范围扩大。便把所有染上了瘟疫的人都送往一处安置,说是安置,倒不如说是隔离,或者更直接一点——丢弃。

没有药、没有大夫,把人往那儿一赶、一围,许进,不许出,只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病人,一天比一天的多尸体,不是丢弃又是什么?

隔离区外的人,每个人都认为一旦染上了疫病就只有等死一条路,人人自危,别说进入隔离区去救一救人,只要远远地瞧上隔离区一眼都要回家燃艾草、煎草药、喝热醋,生怕过了病气。

隔离区内的人,每个人也是认命了,就盼着能早点死掉。死,早就已经不可怕了,可怕的是在充满酸臭的地方,浑身流脓、皮肤溃烂、饥肠辘辘、周遭人接连死去的情况下,漫无天日的等待。

直到有个叫济和的人,挎着他的草药箱,不远万里,不辞辛劳,爬过山、蹚过水,不顾劝阻地进入了隔离区,情况才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