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家要吃肉 作品

第四章 幸福的真谛(第2页)

中介发来的精修图里没有这些,但是此刻阳光正斜斜穿过云层,把晾晒的玉米棒子照的晶莹透亮。叶晨从包里翻出了专业的佳能高清数码摄像机,拍下了这第一段素材,竹筛里跳动的光斑,背景音是隔壁阿婆用竹耙翻动谷穗的沙沙声。

吃过了晚饭后,叶晨端坐在卧室的写字台前,点亮了台灯,拿出纸笔,开始书写正式的拍摄策划案。之前他拍的那些vLog,都是为了奠定粉丝基础,是时候给自己的粉丝吃点细糠了。

叶晨擅长的是川菜,所以他决定第一个拍摄对象就是川菜里的十大招牌菜菜,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回锅肉,从叶晨书写的策划案,就能够看得出专业与非专业视频博主的区别。

“《回锅肉——舌尖上的川魂》

影片基调:温暖烟火气、川味江湖感、匠心传承

以浓郁油亮的回锅肉特写开场,伴随“刺啦——”爆炒声与辣椒香气蒸腾的热气,展开一场色香味俱全的川菜盛宴。

——

分镜脚本:

1.开场:川味之魂

画面:川渝老街的晨雾中,青石板路、老灶台、红辣椒串特写。

旁白:(低音男声,川普口音)在川渝,灶火燃起的地方,就有回锅肉的江湖。

音效:菜刀剁案板的节奏声、猪油融化的滋滋声。

2.食材本源:

画面:农家黑毛猪慢镜头、青蒜苗沾露水的特写、郫县豆瓣酱陶缸揭开瞬间。

字幕:二刀肉肥瘦相间,豆瓣酱三年发酵,青蒜苗一掐就断——回锅肉的铁三角。

3.匠人匠心:

画面:自己手持铁锅颠勺入画,肉片在锅中卷曲成“灯盏窝”,红油与豆瓣酱交融。

旁白:三煸四炒,肥肉吐油,瘦肉回润。这一手滚刀火候,是川菜师傅的暗号。

4.情感羁绊:

画面:全家围桌抢回锅肉、游子返乡时妈妈端出砂锅、夜市小摊食客举杯碰筷。

字幕:回锅肉,是川渝人dnA里的乡愁。

5.升华结尾:

画面:金黄肉片盖在米饭上,筷子夹起时油滴落下慢镜头,最后定格于川剧变脸演员摘下面具(脸皮化为回锅肉)。

旁白:回锅肉,回的是味儿,锅是家。

Logo:川渝非遗美食标志+slogan:百炼成味,一回入味。

——

音乐与拍摄色调:

Bgm:开头川江号子+中段琵琶混电子鼓点+结尾温暖弦乐。

色调:前段青灰(传统感)→中段红黄(食欲爆发)→尾声暖黄(温情)。

——

传播亮点:

病毒点:片尾“回锅肉变脸”镜头做成短视频挑战。

文化梗:用“灯盏窝”比喻爱情(爱像回锅肉,熬过火爆才香)。

不是所有川菜都叫回锅肉——它是油辣子的诗,是川渝人的魂!”

当头一炮叶晨煞费苦心,他是当成纪录片来拍的,光是类似的文案他就准备了七八份,最终翻来覆去的挑选,才选定下来。

正如当初李子柒最初以“兰州牛肉面”的视频爆红于网络,叶晨也想今后大火的时候,人们谈论起他第一个正式宣传非遗的视频能够想起“回锅肉”来。

只是这一份宣传片叶晨就拍摄了足足半个月,剪辑好后同时发布在了yotoBe和快手上,先是一阵推流,然后直接就火爆了网络。

这时候国内的短视频才刚刚起步,人们哪吃过这样的细糠啊?更何况叶晨拍摄的视频,感觉在质感上都快要和曾经风靡的《舌尖上的华夏》齐平了,所以火爆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此时《舌尖上的华夏》已经出了两季,叶晨也算是借到了他的东风,而且视频里去到集市采买黑猪肉的时候,他那一口川普也是非常的接地气和带有反差感,引得观看的网友发笑……

……………………………………

叶晨在川渝这边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许红豆这边整天也忙的焦头烂额。她每天还是重复着自己日常的节奏,下了班只要是能抽出时间,就一定是去到医院陪陈南星。

陈南星这边马上就要进行手术了,她住的那间肝胆外科的病房里,还有两个跟她情况相似的病友,一个是五十多岁的大妈,女儿整天陪床照料;

还有一个是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儿,她则是属于那种非常罕见的了,因为胰腺癌在幼童中的发病率是很低的,这种情况多与遗传有关。

许红豆进到病房的时候,陈南星正陪着那个小丫头玩打手掌的游戏,此时她虽然马上就要做手术了,可是也要配合化疗,头发已经差不多掉光了,哪怕是在病房里,也戴着一个毛线帽子。

许红豆心里一揪一揪的疼,两人好友多年,没谁比她更清楚南南对自己的那一头秀发有多在乎了。不过眼下什么也没有先保证自己活下来要紧,许红豆问过医生了,等手术完成渐渐康复后,南南的头发还会重新长出来的。

许红豆为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用手指轻轻刮了刮小女孩儿肉嘟嘟的脸颊,然后问道:

“你妈妈知道你过来了吗?”

小女孩儿一边和陈南星玩着打手掌,一边奶声奶气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