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4章 总会好的(第3页)
没啥可隐瞒的。
过了年,这些产品将陆续问世。
苏炳海拿纸擦擦手,“你小还真行,说一年就一年啊。”
说的时候都十月份了。
看他的意思,在六七月份,几个项目都结束了,至于需要后续接着开发,这太正常了,哪项技术不得持续发展啊。
赵丽丽说道:“苏伯伯,这几个月来,飞来电子研发中心办公楼的灯都没有灭过,易飞对他们上班上时间没有要求,累了就去休息,休息好了就去干活,几乎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都在十多个小时以上,易飞每天更是只睡三小时,很多时候都是累了就坐在椅子上迷糊片刻,然后接着干活,飞来电子研发中心的员工都比较年轻,在冰天雪地的余家岭,张如泉老师、周桥教授都是六十以上的人了,他们每天在那个臭气熏天、四面透风的工厂里每天也工作十几个小时,方凡新婚燕尔,他妻子毛晓秋就在余家岭菌棒厂,可俩人一个月都见不上一面,方凡一边搞三次发酵技术,一边培育羊肚菌,经常裹个军大衣睡在大棚里。就那么躺在地上睡着了。谁的成功容易啊,我只希望没人去折腾易飞。”
说好的支持呢。
当初说好的,省市两个府对易飞名下的企业无条件支持。
这点上还算可以吧。
至少要点地皮啥的,没有刁难过。
可其它的呢。
省市都没有钱,从来就没有想过能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连婶婶都跑到临东大闹。
就算是做戏,做戏也是妥协。
苏炳海说道:“丽丽,你不说我也知道,把别人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项目,压缩到一年完成,哪有那么容易,但社会就是这样,无论做什么事,总会有人指三道四的,易飞不常说,过几年就好了嘛。”
他有什么办法。
煽动村民围攻批发中心自然可以管。
也就在明天,临东恐怕要抓起来一二十个人。
但不能别人发表个什么观点就要把人抓起来,哪怕明知道这观点是谬论,最多是批判,最为关键的症结所在,就是飞来电子是私营企业。
如果易飞把项目和科学署合作,或者干脆他就是科学署的工作人员。
那么质疑声音就小得多。
但易飞说得也对,如果项目算科学署的。
别说一年,两年也够呛。
除非是国家重点立项的项目。
事情总是要一步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