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9.夜谈·长宁(下):一些迷思,照猫画虎......(第2页)
但如果没有这种目的性社交在呢?
她本就是自发吸引人的巨大光源,有无数人或主动或被动向她靠近,她只用在这个过程中筛选,再给予回应与真心,自然而然可以和一部分人结识。
所以傅长宁的交友,一直是顺其自然模式。
沈爱池并不对这点感到奇怪,事实上,傅长宁并非她认识的第一个这样的人。
但她也不太认同傅长宁的说法。
因为但凡和她处成朋友的人,都能够感受到她对朋友的用心和付出。
她不是只干巴巴站在那里,等待别人付出的神像,偶尔也许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尽善尽美,但意识到了,便会修正。
沈爱池对这件事最有印象,还是当年在逍遥阁的时候。
如沙为了哄她们开心,准确来说是哄当时正在郁闷的她开心,想了很多办法。
傅长宁跟着学,但学得磕磕绊绊,好在后来沈爱池突发奇想要炼丹,这个她倒是有教的经验,于是便自告奋勇,没叫别人来。但教朋友和教学堂的弟子,说实话是不一样的,朋友不会是弟子,拿教学的态度来应对,关系错位,大概率是要爆发冲突。
两人倒是没爆发冲突,但学得也不痛快。沈爱池回去后想起来这事,有点愧疚,连夜和伯于长老学了一道菜,又怕自己做得实在太差,于是清晨提着伯于长老的和她自己的,一式两份食盒,准备去道歉。
没成想,傅长宁也正好出来,她说自己昨晚上想了想,完全没有基础的新手,想对炼丹有更好的体验,建立期待感,确实不能这么教,她想了一套更温和的教法。
之后事实证明,不只是教法更温和,她也默默调整了教学时的态度。
沈爱池将这件事记了很久,也羞愧难当了很久,这甚至并不是什么过失,但傅长宁意识到了就修正,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当时的她。
所以,她并不认可傅长宁说的话。
对面,傅长宁摇头,“我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只是说这个主动,她其实也主动过的,比如上回群英大会,主动结识李求乐。
她又想起了如沙那两句话。
“长宁,你并非性格热烈之人,是凭什么认定一个人是你的朋友的?”
因为她足够热情,还是不够纯粹的好心?
都不是。
但那一瞬间,傅长宁意识到了,如沙问话里折射出的问题。
为什么不是问,“你是凭什么认定一个人是你的朋友的,因为你喜欢她的性格?因为她对你很重要?”
这才是令她顿住的,于是原本并不令她困扰的对话,在意识到问题后,变成了她当真在疑惑的事。
她真的有交过朋友吗?
这个疑惑已经和如沙本身没有关系了。
傅长宁道:“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应当还算一个擅长交友的人。”
傅长宁话不多,但那是对比话特别多的人,像对比钟离辞、谢逢春,她绝对称得上能言善道,外表清冷不沾俗尘,但性格熟了都好说。
加上朋友确实不少,也都维护得还行,她从前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意识到后,就好像处处都有问题了。
沈爱池不算能特别理解她的意思,但隐隐又觉得自己明白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