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缕烟火 作品
第1402章 王阳企图偷换概念(第2页)
王阳毕业于建桥,真要说起嘴皮子功夫,还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
他的这番言论,展现出犀利的攻防策略,将利益博弈与诡辩话术巧妙结合起来。
他刻意放大建设成本与融资压力,却避而不谈协议到期后王家超期经营的非法获利,将本该归还的公共资产偷换为"需要补偿的私人投资"。用百亿投入和三成融资成本的数字轰炸,制造"政府抢夺民资"的舆论假象,实则掩盖王家拒不履行合同的本质。
其次以"国际资本"作为要挟筹码,将正常的国有资产回收歪曲成"破坏国际营商环境"的政治问题。通过罗列霉根大通、白石集团等巨头名称,利用政府对国际舆论的顾虑,试图将事件上升到影响地方政绩的高度,迫使徐雨萌以及河东省委、省政府投鼠忌器,然后抓住文件形式瑕疵大做文章,将调查重点从实质违约引向真伪鉴定,试图以程序争议拖延问题解决。同时夸大王家的社会贡献数据,用就业人数和利税占比构建"功臣企业"人设,模糊其长期非法占用国有资产的事实,将责任归咎于政府"卸磨杀驴"。
他的这番说辞,表面逻辑严密,实则每一处都暗藏偷换概念、转移焦点的诡辩技巧,精准拿捏住徐雨萌以及河东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顾虑点,堪称诡辩的典型范本。
侯卫东一直在研究这份文件,对这份文件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了,对当时的情况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也急于在书记面前表现一下,建功立业,听了王阴的话后,马上反驳说:
"王先生,你这话说得也太新鲜了。35年前河东省签订的重大协议,哪份不是走的老流程?那会儿别说骑缝章,连电子存档都没普及!省政府档案室里存着的80年代的各种合作协议,全是铅字打印、红头落款,你要不要挨个儿去验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