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6章 光石刻满归航语,浪涛载暖越山海2
月光刚漫过光石的顶,北岛的信使就踩着浪涛来了。他怀里抱着个木盒,打开时里面的光蜜正泛着暖光,浸着块新刻的墨石,上面是北岛孩子歪歪扭扭的字迹:“光海是一家”。“这是孩子们跟着光木学刻的,说要嵌在咱们光石的正中央,”信使抹了把脸上的海水,眼里闪着光,“他们还说,等开春就来学做光糕,要让北岛的光窑也飘着七岛的甜香。”
阿潮让孙子把墨石嵌进光心旁的新痕里,光蜜立刻涌上来,把字迹润得发亮,与“望潮一号”的老刻痕缠成一团。小姑娘揉着刚睡醒的眼睛凑过来,指尖碰了碰墨石,忽然拍手:“爷爷你看!北岛的字在发光呢!”果然,暖光顺着墨石的纹路漫开,像条细细的光带,一头连着光石,一头扎进浪涛里,仿佛要把光海的两端都系在一起。
后半夜的光海格外静,只有浪涛拍岸的声音,和光树灯笼偶尔晃动的轻响。阿砚端来温好的光米酒,给阿潮和北岛信使各倒了一碗:“尝尝这个,加了今年新收的浪花糖,比去年的甜。”米酒的甜香混着光蜜的暖,在月光里漫开,信使喝了一口就红了眼眶:“在家时娘也这么煮酒,只是没这光海的暖。”阿潮拍了拍他的肩,拐杖往光石上一顿,那些刻痕便泛起更亮的光,“以后光海就是家,有光的地方,就有热酒暖着。”
天快亮时,码头忽然热闹起来。南岛的渔民划着小船来送新晒的光鱼干,西岛的匠人扛着刻好的光鸟木雕,连最远的东岛都派了人,送来一筐刚摘的光果——他们听说北岛的孩子要来学手艺,特意备了见面礼。孩子们围着木筐雀跃,光果的甜香混着晨光,把光石都染得甜甜的。
“望潮三号”的船长正给新船帆刷桐油,阳光落在帆上的光鸟图案,翅尖的红绸被风吹得飘起来,像在和光石上的刻痕打招呼。“爹说这帆要刷三层桐油,才能经住远海的风浪,”他给帮忙的孩子递过布巾,“等北岛的孩子来了,咱们就教他们怎么给船帆描光鸟,让每艘船都带着光石的暖出海。”
阿潮坐在光石旁,看着孙子教小姑娘用贝壳拼洋流图。小家伙把贝壳摆得歪歪扭扭,却执意说“这样船就不会迷路”,阿潮笑着没说话,只觉得光石的暖光正顺着掌心的纹路,一点点淌进心里。远处的海平面上,朝阳又一次跃出浪涛,把光海染成金红,那些新旧刻痕、墨石、贝壳,都在暖光里闪闪发亮,像撒了一地的星子。
他忽然想起年轻时第一次出海,阿砚往他兜里塞光木牌的模样;想起“望潮二号”归航时,冰莓在藤筐里红得发亮;想起孙子第一次喊“爷爷”时,光石的暖光忽然亮了几分。这些画面在光石的刻痕里慢慢流淌,与北岛的墨石、西岛的贝雕、南岛的同心绳缠在一起,织成了光海最暖的牵挂。
了望塔的光铃又响了,这次是“望潮四号”要启航,桅杆上已经系好了新的同心绳和贝雕。孩子们追着船跑,光木牌和光糕的甜香一路飘向深海。阿潮望着远去的船帆,忽然对怀里的小姑娘说:“等你长大,也去刻一艘新船吧,让光石的光,照得更远些。”
小姑娘攥着手里的光木牌,用力点头,虎头鞋踩在光石的纹路上,发出轻轻的声响。浪涛拍打着码头,把晨光碎成银片,铺在“望潮四号”的甲板上,也铺在光石的每道刻痕里。阿潮知道,光海的故事永远不会停——它在每艘启航的船帆上,在每道新刻的纹路里,在代代相传的牵挂与等待里,永远明亮,永远温暖,永远在浪涛声里,等每一颗心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