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所以的白马非马 作品

第340章 调虎离山

六安城,其建置历史之悠久,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彼时,此地封国林立,先后归属英、六、舒蓼、舒鸠、舒庸等国,见证了列国纷争的峥嵘岁月。

及至战国,它又辗转于吴、楚的铁蹄之下,最终随着六国烟灭,被大秦一统。

楚汉争霸之时,项羽裂土封疆,九江王英布以此为都,也曾号令一方,然而时移世易,这座城池的主人也几经更迭……

直至淮南王刘安图谋不轨,事败自戕,武帝遂取衡山国内原属的六县、安风、安丰等县之首字,改衡山国为六安国,兼有“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

自此,六安之名方才正式确立,并沿用至今。

元封五年,汉武帝设十三刺史部,六安城划归扬州统辖。

后汉承袭前制,依旧将六安城作为庐江郡的郡治所在。

然而,随着汉末倾颓,群雄并起,孙曹两大势力在江淮之间展开对峙,庐江郡与淮南郡的因此被一分为二,曹魏据六安,孙吴则以皖城为庐江郡治,遥相呼应,成割据之势。

汉魏联合灭江东后,双方虽重新议定疆界,但在接踵而至的连年征战中,汉军不仅悉数收复了孙权鼎盛时期的江东故土,其兵锋更是深入淮南、庐江腹地,势不可挡。

现在,由于合肥的失守,驻守巢湖的曹真无奈之下率残部退守六安,连日来,他如同惊弓之鸟,寝食难安。

在抵达六安后,他一面下令加固城防,,一面竭力收拢溃兵,试图重振军心,同时派出无数探马,日夜不休地打探汉军动向。

当飞影带着最新情报禀报汉军主力并未追击之时,曹真那颗悬了数日的心,才算勉强落回了胸腔。

他心中其实早已明了,汉军虽奇袭合肥,却被武周断了粮道,需要时间重新转运粮草,但未得到确切消息之前,那份如影随形的恐惧与焦虑,日夜啃噬着他的心神……

然而,就在曹真刚刚松下一口气,正与诸将商议下一步对策之时,一名亲信侍卫神色慌张地闯入帅帐,满脸焦急之色。

“将……将军!不……不好了!飞影加急密报,汉……汉将魏延,已经从阳泉南下,正向我六安城疾驰而来!”

“你说什么!魏延!”

曹真闻报,犹如被一盆冰水从头浇下,刚刚放下的心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他的眉头紧紧拧成了一个疙瘩,帅帐之内,空气陡然凝固……

魏延之名,如今在曹魏军中可谓如雷贯耳,此人初在刘表麾下并不显山露水,直指投奔汉帝刘瑁,便如蛟龙入海,屡获重用,直接被拔升为汉军步军四府之一的背嵬府统领。

其人作战悍不畏死,用兵刁钻狠辣,尤其是在汉军吞并江东的关键一战中,他率领背嵬府精锐,长驱直入,连克江东五县,打得孙权守军闻风丧胆,为汉军平江东立下赫赫战功。

而刘瑁称帝后,更是被擢升为安南将军,赐爵上护军,成为汉军中炙手可热的骁将。

曹真深知,以六安城中区区三千残兵败将,士气低落,人心惶惶,若与魏延麾下百战精锐硬碰硬,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灭亡。

可若选择困守孤城,坐以待毙,恐怕……

他目光缓缓扫过堂下诸将,只见他们一个个面色如土,眼神闪烁,或垂头丧气,或强作镇定,但那份发自骨髓的颓唐与对汉军的深深畏惧,却是无论如何也掩饰不住的。

“将军,魏延骁勇,其所部皆为汉军百战精锐,我军新败之余,锐气已失,正面交锋,恐怕……恐怕不是对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