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9章 影响20
徐主编站在会议室的中央,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个人,确保大家都已经将注意力集中到他身上。当他看到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后,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继续说道:
“就在刚才,我得到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消息。”他的声音略微低沉,但却充满了严肃和紧迫感,“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这两家我们熟知的大银行,竟然在这两天突然暂停营业。”
他稍作停顿,让大家有时间消化这个惊人的消息,然后接着说:“经过深入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这两家银行的金库,竟然被人搬空了!”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片惊讶的吸气声,人们面面相觑,显然对这个消息感到难以置信。
徐主编并没有给大家太多时间去震惊,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黄色的纸条,高高举过头顶,展示给大家看。
“这张黄纸条就是证据。”他的声音提高了一些,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上面清楚地写着,一个名叫昊天道长的人,使用了一种叫做五鬼搬财术的法术,将两家银行金库里面的所有财物都搬走了。”
说完,他将黄纸条小心地放在桌子上,让大家都能看清楚上面的字迹。
“现在,我们面临着一个紧急的任务。”徐主编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我希望大家能够齐心协力,根据我手上的这张黄纸条,加紧排版并发行一期特别的报纸。”
“时间非常紧迫,现在已经是上午 10 点半了,我们最好能在下午 1 点前将报纸投放到市面上去。”
他的话音刚落,整个编辑部立刻像一台被启动的机器一样,迅速运转起来。每个人都知道时间的紧迫,他们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自已的工作中,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
编辑们迅速开始整理资料、撰写新闻稿,排版人员则争分夺秒地设计版面,校对人员认真仔细地检查每一个细节,而发行人员则已经开始联系印刷厂商,确保报纸能够按时印刷并投递。
为了能赶在 1 点之前将报纸顺利地投放到市面,每个人都像上了弦的发条一样,一刻也不敢停歇。
作为报社的员工,没有一个人抱怨,他们都知道早一点将报纸印好投放到市场上,就能早一点赚钱,可谓是时间就是金钱。
当郑春生从《港湾之夜》报社的楼上下来走到街上后,他立刻朝着最近的恒.生银行走去。
他虽然眼高手低,但是也深知财不外露的道理,这么多钱放在身上,搞不好一个不小心被别人偷走了,那他哭都没有地方哭,还是存到银行比较安全。
当郑春生怀揣着那张价值 49500 元港币的存单,从恒.生银行的网点缓缓走出来时,他的心情犹如那灿烂的阳光一般,明亮而温暖。
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口袋里的存单,仿佛那是一件稀世珍宝,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得意之情。
这些年来,他历经风雨,饱受挫折,生活的重担让他感到无比压抑。
然而,今天的这张存单,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让他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郑春生一直坚信,自已绝非平庸之辈。他始终认为,之前的碌碌无为不过是因为缺少一个合适的机会罢了。
而如今,这个机会终于降临,他毫不犹豫地紧紧抓住,一举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有钱人。
感慨之余,郑春生抬头看了看天空中的太阳,发现时间已临近中午。
他突然想起那个给他提供消息的卖报小伙子,心想:若不是这小伙子的帮助,自已恐怕也无法如此顺利地得到这笔财富。于是,他决定去请小伙子吃一顿丰盛的午餐,以表达自已的感激之情。
当郑春生再次出现在卖报小伙子面前时,小伙子几乎是瞬间就认出了他。只见郑春生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卖报小伙子见状,也微笑着问道:“先生,您找到报社了吗?”
“找到了,已经办完事了,小伙子,马上中午了,我请你吃顿饭吧!”郑春生满脸笑容地对卖报小伙子说道。
卖报小伙子看着郑春生脸上那真诚的笑容,心里不禁有些感动,他略带羞涩地点点头,说道:“那我先谢谢先生了。”
郑春生见状,连忙摆摆手,笑着说:“别客气,咱们走吧!对了,这附近哪家饭馆比较好吃啊?你带我去吧!”
卖报小伙子听了,立刻变得精神起来,他手脚麻利地将还没卖完的报纸收拢起来,然后带着郑春生朝他熟悉的一家小馆子走去。
一路上,两人边走边聊。郑春生好奇地问起卖报小伙子的名字,得知他姓吴,单名一个松。
“吴松,你这名字怎么听起来怪怪的,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郑春生好奇地追问道。
吴松的脸上露出一丝尴尬,他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那个……其实是这样的,我爸以前在茶馆里听评书,评书先生讲了一个喝酒打死老虎的人,那个人的名字叫武松。”
“我爸觉得这个名字特别威风,就给我也起名叫武松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爸爸肯定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将来能有所成就,成为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呢!”吴松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就在这时,他突然停下了脚步,目光落在了路边的一家面馆上。
只见这家面馆门口人来人往,生意异常火爆,店内更是座无虚席,食客们正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的面食。
吴松用手指着面馆,转头对郑春生说道:“郑先生,您看,这家面馆的生意可真是好得不得了啊!在这附近,它可是数一数二的呢!”
郑春生顺着吴松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如他所说,面馆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他不禁也笑了起来,说道:“嗯,确实如此,那今天咱们就在这儿吃吧!”
说罢,郑春生迈步走进了面馆。一进店门,一股浓浓的面香扑鼻而来,让人垂涎欲滴。郑春生走到柜台前,向面馆老板询问了一下都有哪些种类的面食可供选择。
老板热情地介绍道:“我们这里有云吞面、牛肉面、炸酱面等等,您想吃哪种呢?”
郑春生略作思考,然后果断地回答道:“给我来两碗云吞面吧!”接着,他从口袋里掏出 20 元港币递给老板。
付完钱后,郑春生在餐桌旁找了个空位坐下,等待着美食的到来。这时,他打量着坐在对面的吴松,便笑着问道:“吴松啊,我看你年纪轻轻的,应该还没成年吧?今年有 18 岁了吗?”
吴松连忙摇了摇头,回答道:“没有呢,郑先生,我今年才刚满 16 岁。”
“16 岁啊,也不算小啦!”郑春生微笑着说,“那你卖报纸卖了多久啦?”
吴松稍稍回忆了一下,回答道:“嗯……其实也没多久,算起来也就是小半年的时间吧。”
“以后有什么打算吗?”郑春生看着吴松,微笑着问道。
吴松稍稍愣了一下,然后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道:“以后还不知道呢,可能等我再大一点,找个店铺进去当学徒吧!郑先生,你呢?你是做啥的?”
郑春生微微一笑,摸了摸下巴,说道:“我啊,其实我也还没想好具体要做什么。不过,我最近打算做个小生意,但具体做什么生意,我还得再好好琢磨琢磨。”
吴松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哦,这样啊。”
郑春生突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对了,吴松,你天天在街上卖报纸,你感觉什么生意好做啊?”
吴松有些惊讶地看着郑春生,苦笑着说:“郑先生,我就是一个卖小报的,我哪知道什么生意好做啊?我每天也就是赚点辛苦钱,能糊口就不错了。”
就在这时,老板把他们点的云吞面端到了他们面前。热气腾腾的云吞面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不禁垂涎欲滴。
郑春生笑着说道:“好了,不说这个了,咱们先吃饭吧。”
两人都拿起了筷子,开始享受这美味的云吞面。
然而,就在他们正低头吃面的时候,旁边的客人突然发出了一声叹息:“唉,这香江的房子可真不好租啊!”
另一个客人也附和道:“是啊!咱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想租个诚心的房子都不知道去哪儿找呢!”
“可不是嘛!赶紧吃饭吧!吃完饭咱们还得接着找呢!”
这几句话引起了郑春生和吴松的注意,他们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丝无奈。
确实如此,香江的房价之高,可谓是寸土寸金,即使是本地人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也并非易事,更别提外地人了。
待二人用餐完毕,步出面馆,郑春生对吴松嘱咐道:“小吴啊!我有个建议给你,等下你可以去《港湾之夜》报社门口稍作等待,他们下午将会有重要的报纸发售。”
尽管吴松对郑春生为何如此提议感到十分好奇,但他并未追问其中缘由,只是诚恳地回应道:“谢谢你,郑大哥,我等下就去《港湾之夜》报社门口。那你呢?”
郑春生微笑着回答:“我嘛,我打算稍作歇息后,乘船过海前往北边去。刚才咱们邻桌的人所言,给了我一些启发。我打算去北边逛逛,看看是否有合适的机会。”
“如果条件允许,我计划在北边开一家专门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店铺。无论是租房还是打听招工信息,都能在这家店铺里得到解决。”
听闻郑春生的计划,吴松不禁流露出钦佩之情,赞叹道:“郑大哥,你真是太厉害了!”他一脸羡慕地望着郑春生,似乎对他的创业构想充满了向往。
郑春生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他尽情地享受着吴松投来的目光。
只见他嘴角微扬,带着一丝自信和骄傲,说道:“哈哈,今天都喊我大哥了,等我的店铺真的要开张的时候,你要不要来跟着大哥一起干啊?”
吴松显然没有预料到郑春生会有这样的提议,他有些惊讶地看着对方,结结巴巴地回答道:“那个……我可以吗?”
郑春生见状,大笑起来,似乎对吴松的反应感到很有趣。
他用力拍了拍吴松的肩膀,豪爽地说:“怎么不可以呢?我可是老板啊!你就放心吧,等我的好消息就行了!难道你不愿意跟我一起干吗?”
吴松连忙摆手,解释道:“不是的,郑大哥,我当然愿意啊!只是我担心自已太笨了,会耽误你的生意。”
郑春生听了,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安慰道:“别这么说,老弟。就冲我找你打听消息时,你那机灵的样子,我就觉得你非常适合干这行。”
“好了,不说这些了,我得赶紧去坐船到北边去了。等我把一切都搞定了,我就去你卖报纸的地方找你。”
说完,郑春生转身迈步,朝着巴士站台走去,留下吴松站在原地,目送着他渐行渐远的身影。
至于郑春生为何决定开设一家提供中介信息的店铺,原因其实有很多。
除了他在面馆偶然听到的那两个人的谈话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今天他通过将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金库被盗的消息卖给报社,竟然一下子赚到了整整 5 万元港币!
这无疑让郑春生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是具有巨大价值的。只要自已能够巧妙地操作,就完全可以依靠消息来赚取丰厚的利润。
吴松按照郑春生的指示,来到了《港湾之夜》报社门口。然而,当他看到报社门口那冷冷清清的景象时,心中不禁涌起一丝疑虑:郑春生给他的消息是否真的可靠呢?
不过,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吴松决定还是稍作等待,毕竟这个时间点街上也没有多少人会来买报纸。于是,他站在原地,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当下午一点的钟声敲响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港湾之夜》报社门口突然出现了几辆卡车!吴松定睛一看,立刻认出这几辆卡车正是给报社送报纸的车辆。
他心中一喜,知道自已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临了。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迅速跑到距离《港湾之夜》报社门口最近的地方,准备做第一个买报纸的卖报人。
当工人将卡车上的报纸全部卸下来后,报社负责卖报的人看着排在最前面的吴松,脸上露出了笑容。
他热情地说道:“小松啊,你今天的运气可真是太好了!居然能排在第一个呢!来来来,快告诉我,你打算要多少份报纸啊?”
吴松听到张主管的话,心中一喜,但他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急忙问道:“那个张主管,我想先了解一下这次加印的报纸内容是什么呢?”
张主管见状,也不着急,他耐心地解释道:“这次加印的报纸内容可不简单哦!是关于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金库被盗的大事件呢!你觉得这个新闻够不够劲爆?”
吴松听完张主管的话,心中暗自盘算起来。他知道这种重大新闻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销量肯定不会差。于是,他果断地说道:“我要200份!”
说完,吴松毫不犹豫地将口袋里的钱全部掏了出来,然后开始仔细地清点起来。他数得很认真,生怕数错了。
等到确定钱数足够购买200份报纸后,他才将钱递到张主管的手中。
张主管接过钱,也仔细地数了一遍,确认金额无误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对着旁边的工人喊道:“给他200份报纸!”
吴松迅速接过那厚厚的 200 份报纸,仿佛它们是珍贵的宝藏一般。他紧紧地抓着这些报纸,脚步如飞,朝着远处自已卖报纸的街道狂奔而去。
街道上的人们看到吴松如此匆忙的样子,不禁投来好奇的目光,但他根本无暇顾及这些。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尽快把这个惊人的消息传递出去。
终于,吴松跑到了自已卖报纸的街道。他深吸一口气,然后扯开嗓子,用最大的音量喊道:“特大消息!特大消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竟然暂停营业了!原因竟然是金库被盗!”
他的声音如同惊雷一般,在街道上回荡着。行人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惊讶地停下了脚步,纷纷围拢过来。
“真的假的?”
“不会吧,银行的金库也能被盗?”
“这可真是个大新闻啊!”
人们议论纷纷,对这个消息充满了好奇和震惊。吴松见众人如此关注,心中暗自得意,他继续高声喊道:“这可是千真万确的消息!《港湾之夜》报社都已经报道了!”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骚动。人们纷纷抢购吴松手中的报纸,生怕错过这个爆炸性的新闻。
不到短短 10 分钟的时间,吴松手中的 200 份报纸就被抢购一空。他看着空空如也的双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然而,这个消息的传播并非始于《港湾之夜》报社。
早在何雨柱将那张黄色纸条散落在财政司外面街道上的人群中时,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金库被盗的消息就已经开始悄然传播了。
当时,现场的人虽然不多,但这个消息却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人们的好奇心。
然而,由于缺乏证据,这个消息仅仅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相传,传播速度十分缓慢。
直到《港湾之夜》报社将这个消息刊登在自家的报纸上,这个消息才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蔓延开来。
几十万份报纸被分布在香江各处街头的卖报人贩卖出去,这个惊人的消息就这样传遍了整个城市。
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金库被盗的事情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香江地区,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
这个消息传播得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人在短时间内就得知了这起惊人的盗窃事件。
然而,尽管这个消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大部分香江市民对这件事的态度却颇为冷漠。
根本没有像之前那次华资银行出现的挤兑危机一样,个个人心惶惶。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市民来说,他们并不是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的客户。
这些银行通常只服务于那些拥有较高资产的人群,而普通市民的那点微薄财产根本不足以在这些银行开设账户。
因此,当这个消息传开后,香江出现了一种颇为奇怪的现象:那些在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有存款的有钱人,在得知金库被盗的消息后,一个个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不安。
而普通的香江市民却对这件事却一点也不着急,仿佛这件事与他们毫无关系。
相反,这些普通市民们根据《港湾之夜》报纸上公布的信息,开始对昊天道长的相貌展开各种猜测。
他们讨论着昊天道长究竟长什么样,是属于道门的哪个门派,甚至有人还猜测他是否有什么特殊的本领或者背景。
这种现象让人不禁感叹,只要事情没有涉及到自已的利益,人们对于不同事件的关注度和反应竟然如此之大相径庭。
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金库失窃的消息在那些在这两家银行有存款的有钱人中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有钱人开始坐立不安,他们无法容忍自已的财富处于如此不确定的状态。
于是,他们纷纷行动起来,通过各种途径去求证《港湾之夜》报纸所公布的消息的真实性。
有些人直接打电话给银行的客服,询问是否真的发生了金库失窃事件;有些人则亲自前往银行,希望能从工作人员那里得到一些确切的消息;还有些人通过自已的社交圈子,试图从其他渠道获取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