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278,朱棣:谁是成祖?爹,听我解释(第2页)
苏晨:“……”
(你跟我说我也没有办法,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曹操不信任自己家人被司马家夺了天下,你吸取八王之乱,曹操的教训,觉得不可能重蹈八王之乱,落得被司马家篡权的下场,为此特意灭了李善长。)
(结果呢?永乐大帝夺了皇位。)
朱元璋:“别说我大孙担心,我同样担心,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标儿,如果不是你的话,标儿就早逝。人算不如天算,你说就没有办法让子孙后代不那么废物吗?”
苏晨:“应试教育,真正的天才不会因为应试教育变废,可以让培养出来的继承者至少维持在及格线以上。”
朱元璋:“咱是个没文化的人,可咱对教育这方面一向很重视。”
苏晨:“有些不适教育能改变的。”
朱元璋:“你告诉咱,大明后世还有几个像朱祁镇类似的皇帝?先告诉咱,让咱有个心理准备。”
苏晨:“不是说对大明后世帝王不感兴趣?”
“咱能不感兴趣吗?快被那货给气炸了!”朱元璋红温道:“要是后世全跟他差不多,咱大明灭了就灭了吧。”
眼前朱元璋有点不太想要去未来的大明,苏晨赶紧解释道:“大明后面的皇帝没有朱祁镇这么废物,只是文官集团逐渐做大,不可撼动,他们大多有心无力,但不少是有能力的皇帝。”
听到这,朱元璋脸色算是好了一些。
可一想到朱祁镇,心情好不起来。
朱元璋:“那个朱见深是明君对吧?”
苏晨:“朱见深自然算是。”
朱元璋松了口气,接下来要去见这么一个皇帝,至少不会生气。
“咱越想越气,咱就想不明白,他朱祁镇老子厉害,他儿子厉害,我大明一连六代,除了他,全是有能力的君王!要不是他,咱不敢相信大明经过六代皇帝能变得有多么强大。”
苏晨:“……”
盛极而衰。
大明前面好几代打下那么雄厚的基础,被朱祁镇一人败光三大营精锐,就差亡国,差点就能赶超隋炀帝杨广。
做到几代积累毁于一旦。
朱元璋:“你跟咱说说朱见深干得事,要不咱没底。”
苏晨:“朱见深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他倚重李贤、商辂等阁臣,斥逐佞幸,体谅民情,蠲赋省刑,考察官吏,朝中能臣汇集。”
……
他说了一大堆,事实上朱见深最让后人称道的一件事,是他成化犁庭!关于这件事后人争论极大。
朱元璋听完,起身。
“去哪?”
“去揍叫门天子,大明战神!”
朱元璋受不了,朱祁镇儿子朱见深干得两件好事,全部跟他父亲朱祁镇有关系,冤枉于谦,斩了于谦,让文官做大,又废除掉景帝朱祁玉的帝号。
洪武大帝真不清楚谁给朱祁镇的脸?朱祁玉再懦弱无刚,比他强!他撸起袖子,想要去揍,却突然想起来朱祁镇自裁了。
又走了回来,坐了下来。
朱元璋:“早知道不那么早让他自裁,咱还没打够。”
没几天。
他们把这里事情处理的差不多,全部交给于谦,朱祁玉,不管怎么说,稳定社会秩序,对老百姓总归是好的。
要不然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对老百姓而言那就是灾难,人们都说三国耗尽英雄气,可有多少人注意到三国打到后期,一路打过来死了几千万人。
老百姓就是耗材,军粮,蝼蚁。
稳定,休养生息,对老百姓才是最好的结果。
苏晨也不是为了单纯的守护朱家江山,他知道历史的潮流是滚滚向前发展,你不进步,早晚会落后挨打。
所以大明早晚会步入现代化,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自己能做自己该做的事,让百姓过得好一点。
苏晨有点期待未来,不知道自己回到未来是否步入另一个大航海时代,是否找到一个具有超凡元素的星球。
如果找到,那自己就是英灵殿最早达成这么一个成就的现代自己。
苏晨,朱元璋,朱棣等人再度聚集在一起,这一次他们又多带了人,朱祁玉,于谦,朱见深三人一起去。
朱见深是朱祁玉提议。
他们去往了没有改变命运的平行时空,下一个朝代所在的时间线,见到那位成化帝朱见深。
这一次的交流比之前自己都要好。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等人对这一代的朱见深看法不错,不像他老子,犬父虎子,中兴大明。
他们其乐融融,成化帝朱见深好奇问起自己父亲的下场。
从太祖,太祖口中得知,成化帝朱见深叹了一口气,若是他是太祖,太宗见到父亲叫门那一幕,估计能被气昏过去。
他耐心地找到自己小时候,与自己小时候交流了许多,分享了他曾经儿时的记忆,让自己小时候认朱祁玉为父亲。
小朱见深答应。
朱祁玉也喜欢朱祁镇这个儿子,觉得自己儿子要是不行,要是没了,那就扶持这孩子上位,自己让位给他,还能留下好名声。
他们看了几天,朱元璋,朱棣等人教导成化帝朱见深,指点一些事,苏晨也说起一些未来,说起了自己一些看法。
朱元璋:“原来咱大明就是被那群建奴给夺了江山。”
苏晨:“他们一连出了好几代人才。”
他对封建王朝看法都很一般,清朝前期可以,后期那真是无法形容,从乾隆愚民,闭关锁国,严重禁止外来文化传入。
至此走向落后,迎来百年屈辱史。
那段历史太过于屈辱。
要是能出个类似北魏孝文帝的皇帝,后期不至于那样。
成化帝朱见深听闻,想要做些什么,可是他已经犁庭,其他的找不到,费时费力,没有那个必要去打,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未必能找到躲起来的其他女真人。
不如好好发展,壮大起来,强大自身。
告别成化帝。
他们一行人赶往下一个皇帝的节点,在【大明战神】那个地方浪费了不少时间,朱棣,朱元璋两人觉得自己年纪挺大,不能磨蹭,他们想把大明后世看完。
这一代的皇帝又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明孝宗朱祐樘,一个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作为守成之君,他做得不错,算得上是一代明君。
朱元璋人麻了,要是没有朱祁镇,废掉大明武功,这一连七代,留给下一代,就算是出了一个类似于汉武帝,好大喜功的君王。
他也觉得很满意,出了那么多代明君,把大明搞得那么强大,那么富有,接下来不就是打!
可偏偏中间断层,冒出朱祁镇那么个奇葩。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无语。
别说是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他们同样无法接受。
他们再次教导这个后代,要以民为本,好好让百姓吃饱饭,跟他说外面有高产粮食,要推广开来,文官不听,你要狠一点。
又处理了一番。
朱元璋:“你这个,一夫一妻制?你是皇帝,你一个儿子,一个妻子,你在跟咱开玩笑?”
朱祐樘:“太祖,文官集团做大,我不太想被他们牵制住。我能做到的也仅仅是给自己妻儿最好的。”
他看向苏晨,“我想问问我的儿子如何?”
苏晨:“不错。”
朱元璋眼睛一亮。
随后,洪武一挥手道:“文官集团是吧?咱太懂该怎么处理他们,咱来帮你处理。”
朱祐樘劝说道:“太祖,朝堂不易动荡。”
朱元璋安慰道:“你放心,咱有分寸。”
朱祐樘:“……”
他们明朝皇帝熟读史书,尤其是太祖皇帝,那可叫一个狠!
朱祐樘很担心。
但这一次朱元璋带着朱棣等人没有大动干戈,没有血流成河,而是帮忙修修补补,就像是一个花匠,给朝堂上下休整一番。
朱元璋告诉朱祐樘能干就干,不能干那就对百姓好一点。
朱祐樘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王,朱元璋眼中后代雄才大略的君王只有一个,那就是老四朱棣。
苏晨跟朱祐樘说了后世一些事。
说了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火耗归公。
前面的一条鞭法是张居正,几乎是帮助大明续命。
后面两项是雍正实施。
雍正起到一个很好的承上启下作用。
虽说没有完全推广开来,但却为清朝奠定了根基。
不然清朝就是一个弱版本的大元。
他让朱祐樘看着办。
这三个法子虽然好,但想要真正实施,通过种种阻力,不是一件简单做到的事。
朱祐樘抚摸着自己的儿子朱厚照,心里有了想给自己儿子打下更好基业的想法。
这三项,自己最少要推进一项。
给自己儿子打下好基础。
他们告别明孝宗朱祐樘。
这个平行时空后面会发展成什么样,他们是管不到,只希望他们所教导出来的这几代人能干得好一些。
朱元璋经过这么多年,又见了这么多后世皇帝,他觉得没有什么不灭的王朝,把百姓生活弄好一点,
要是早这么干,这世间不会有自己。
苏晨看出他们都在纠结朱祁镇,他也觉得可以,自从朱祁镇,大明文官集团尾大不掉,后面不少大明皇帝都想要制衡文官集团,一个个全失败。
要么生病没了。
要么落水死了。
要么被太医给治死了。
死得跟开玩笑一样。
朱元璋:“下一个皇帝叫什么?”
苏晨:“明武宗朱厚照。”
一个非常有趣的皇帝,他可以说是跟朱标一样,地位稳如泰山。
自封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
朱元璋一听,猜测道:“这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皇帝,明武,按照后世观点应该是个不错称号。”
苏晨:“这个皇帝很有意思。”
朱元璋:“走走走。”
听到苏晨这么说,朱元璋又来了兴趣,咱大明不错的皇帝有不少,就是被朱祁镇给坑了,要不然成化,明孝两帝能做得更好。
这可把朱元璋高兴坏了,自从见到朱祁镇,他就一直在心里认为大明后世皇帝不会跟朱祁镇一样抽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