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割麦割麦(第2页)
“能进军寨的便是朝廷下来的?你不也常进去跟康俊生喝酒吗?”撒子道。
“那能一样吗!”张明儿道,“我进军寨那得康俊生相邀才能进去。便是如今跟守门的军士混得熟了,那也顶多是跟他们打探点消息,谁敢放你进去?可那些人一来,便直接进了军寨,根本无需通过康俊生。试问什么人能有这本事?”
“那这事就这样过去了?”徐子义问。
“过去不过去的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康俊生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说他什么因地制宜,为朝廷分忧,还号令各州县都效仿康俊生,开荒种地,自给自足,还给定了开荒的数目。把各州县上缴的公粮也都提高了好些。那些个当官的只管自己升官发财,哪里会去费那功夫,不过是把朝廷下达的任务又都分派在百姓头上。下面百姓们怨声载道,都骂康俊生是个害人精。”
“唉!”应皇子长叹一声,“先皇在时,一再告诫朝廷是舟,百姓是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让我们切不可亏待百姓。怎知新皇受先皇耳提面命,还是将先皇训导置之脑后。”
“这还不止。”张明儿道,“今年朝廷也不知怎地,不管官田私田一律不让自行种植,只许种小麦玉米高粱这些粮食作物,违者就地铲除。一些老年人便说这是要准备打仗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传十十传百,搞得如今人心惶惶。”
“啊?新皇即位才不过两年时间,朝局尚未安定,怎会兴起战事?”徐子义道。
“打仗?可有听说要打哪里?”应皇子急问。怕瑞皇子对三皇子下手。“是防御还是征伐?”
“人们都传是向东。”张明儿道。“至于是防还是征,那就说不准了。只是传言而已,也未有真凭实据。哪里能知道的那么清楚。”
“向东?”应皇子和徐子义对视了一眼,“东边东海国需要跨海,若是征伐,需先要打造战船训练兵士。况我朝与东海一向相安无事,想必不会突生战端。”
“嗯。”徐子义点头道,“我朝兵士历来不擅海战。也是因此,先皇才制定了和东防毛的邦交国策。便是新皇不明,一帮老臣必然也会上奏,呈明厉害。”
“想来新皇也不会以己之短去攻其所长。”应皇子道,“便是东征,也必定不会是东海国。”
“那便只能是毛地列。”徐子义道。
“嗯。”应皇子点头。英朝主要有毛地列与东海国两个领邦。这两个国家都跟英朝接壤,而且实力相近,因此一直是保持着亦敌亦友的关系,互相觊觎,又互相依存。在英始祖时期,曾屡次向毛地列用兵,但却久攻不下,致使国力大损。因而圣上即位后,便制定了和东防毛的国策。力求边境安稳,以便休养生息。
“毛地列一直以来都是先皇的一块心病。始祖屡次东征不下,成为一生之耻,至死不能释怀。先皇身为人子,自是想要了却始祖夙愿,可即便做足了准备,也一直未敢贸然行事。怕重蹈始祖的覆辙。”徐子义道。“新皇如今初登大宝根基未稳,只是备足粮草便想要出兵征伐,岂能会有胜算。”
“诶,这只是民间传言而已,朝廷又无颁诏。岂能当真。”撒子道。
“所谓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哪。”徐子义道。
“若真是东征,朝廷会不会从山北调动兵力?”应皇子问徐子义。
“嗯……,便是调动兵力,只怕也不会让三皇子亲自带兵。”徐子义思索着说道。“新皇如今最忌惮的还是三皇子,定然害怕他带兵回朝,乘机作乱。”
“难道手足兄弟比夙敌还要可怕?”应皇子又像是苦笑又像是冷笑的哼了一声,“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若真要东征,正该是兄弟齐心合力一洗前耻。可如今……”
“皇子不必伤怀。日后总会有用武之地。”徐子义道,“只恨我如今不在军营,便是再有一腔雄心,也只能是望洋兴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