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83 章: 风云将起(第3页)
胡明慧抬起头,看着他被星光勾勒出的侧脸轮廓:“你还在想那件事?”她指的是默许袭击发生的选择。
李安然沉默了片刻,缓缓道:“有些选择,一旦做出,就无法回头。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这个选择变得更有价值。保护好这个家,保护好马岛,然后……等待下一次风起。”
他的目光投向北方,仿佛能穿透无垠的海洋,看到那片正被战火点燃的山地国度。
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脉的凛冽寒风中,战争的齿轮已经开始无情地转动。美国空军第一批次的轰炸机群,在夜色掩护下,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起飞,携带着成吨的高爆炸弹和集束炸弹,飞向那片古老而苦难的土地。
不久之后,这片大地将被无情的战火淹没,吞噬。不管他们愿不愿意,处于这个世界食物链低端的他们,就是任由列强蹂躏的鱼肉。
C国北方的大连港却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巨大的干船坞内,灯火通明。
历经波折的“瓦良格”号庞大的黑色舰体,正静静地停泊在那里,仿佛一头沉睡的巨兽。
来自全国各地的船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正围着它,脸上交织着惊叹与困惑。
舰体所用的特种钢材,其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远超他们目前的工艺水平。
一个老工程师戴着白手套,抚摸着冰冷而光滑的舰体表面,喃喃自语:“这钢……是怎么炼出来的?”
浸泡在海水里面将近十年,没有经过系统性保养,海水腐蚀深度居然不超过一毫米。
这种具备耐腐蚀,高强度,耐高温,防磁等特性的特种钢,远远超过了C国工程师们的认知。
当他们切下一块钢板后,发现钢板的分子结构排列极为细密整齐,都被惊呆了。
“红色镰刀在很多方面比美国还要先进,可惜了啊……”一个老工程师的眼里闪烁着过往的那段回忆,也许四十年前的那个长着一头金发的红色镰刀专家,给了他太多温暖,比如假装遗失的笔记本。
远在马岛的黄秋平,刚刚结束与李安然的通话。
他放下电话,对身边一位同样年迈、却有着一双锐利蓝眼睛的斯拉夫人说道:“谢尔盖,准备好了吗?是时候回去了。带上你的人,带上所有的图纸,那里需要你们。”
被称为谢尔盖的老人挺直了腰板,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对往昔辉煌的怀念,有对故国沉沦的伤感,但更多的,是一种即将参与创造新历史的激动。
“黄,我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太久了。”他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回答道,“那座船……她就像我的孩子。能再次亲手抚摸她,让她获得新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
而在马岛的一个小区里,马卡诺夫、伊万诺维奇、巴比奇等人也都在家人的帮忙下收拾行李。
这些瓦良格号的母亲们,正满怀激动,即将奔赴远方陌生的国度,与他们的孩子瓦良格号见面。
嗯,不对,还有即将入港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
而在C国京师的专家小区里,一辆辆卡车载着家具等货物缓缓驶出,后面的大巴车里,满满当当坐着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他们就是这些年来,李安然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搜罗来的专家,他们将因为瓦良格号的到来奔赴新的战场。
历史的洪流,正将不同国家、不同命运的人们,推向各自未知而又波澜壮阔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