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住潜行的神猪 作品

第 1285 章: 民族融合(第3页)

“行,我会知会教育部,让他们做计划。”凃永刚脸上的热度终于慢慢消退。

阿富汗的战争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李安然却对之兴趣缺缺。狂风扫落叶一般的一边倒的战争,毫无科技含量可言。

可就是这个毫无科技含量,却终将成为将美国这个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陷入泥潭,不可自拔。二十年的挣扎,最后损耗了两万亿美元,死亡两千多人,最后只能仓惶而逃。

从那一刻起,这个帝国就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

一个周末的下午,李安然带着家人来到塔那那利佛新开的“中华文化中心”。这里原本主要是为C国移民提供服务的场所,但现在经过重新定位,已经成为面向所有马岛公民的多元文化交流与体验平台。

中心内,C国书法大师挥毫泼墨,国画意境悠远,茶艺表演宁静典雅;另一边,马岛本土的传统音乐家演奏着valiha(竹筒琴),舞者跳着热情奔放的salegy舞;来自法国的艺术家则带来了油画展览。本地居民好奇地学习使用筷子,体验书法,而新移民则饶有兴致地学习如何编织马岛特色的拉菲草手工艺品。

李睿和李翊在一个围棋摊前,操着洋泾浜海市话,与一位来自C国海市的老移民对弈,棋枰上黑白交错,无声厮杀。

胡明慧和黄薇则对精美的紫砂壶和复杂的茶道程序表现出浓厚兴趣。

米拉贝尔则对来自C国的厨艺极为感兴趣。她知道C国有句俗语,要抓住男人的心,首先要抓住男人的胃。

“这就是你心目中想要的融合景象吗?”黄秋平不知何时来到李安然身边,低声问道,目光扫过眼前热闹而和谐的场面。

“这只是一个有形的、积极的开端。”李安然的目光温和,“真正的融合不是在表面,不是在活动里,而是在日常的心里。当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不再下意识地以‘本地人’和‘外来者’、‘华人’或‘马国人’来区分彼此,而是都首先认同自己是‘马岛人’,为这个共同家园的繁荣而努力时,才算真正成功。”

黄秋平赞同地点点头:“这需要一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但现在的方向是正确的,种子已经播下。”

“不着急,新加坡排队运动执行了二十年,用鞭子抽出来现在的社会文明高度,马岛……慢慢来。”李安然轻声回应。

李安然注意到了一个有趣且充满希望的细节。

一群本地年轻人正用夹杂着几个汉语词汇的马达加斯加语,与几位刚来不久、正在努力学习当地语言的C国年轻移民交流,双方比手划脚,笑声不断,虽然沟通不畅,却充满了善意和尝试的乐趣。

这种语言上的自然“混合”与创造,正是文化融合在最基层、最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