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0 章: 新的线索(第3页)
李安然立刻想到了二战前日本的财阀体系。那些庞大的家族企业,在战后虽然被改组,但其潜在的影响力和隐秘的网络从未真正消失。
“‘海德拉’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源头可能比我们想的更深、更古老。”李安然缓缓说道,“通知‘钟表匠’,他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立刻进入静默状态,避免引起任何怀疑。接下来的调查,不能再依靠常规的情报手段了。”
瑞士,日内瓦。
夜色下的城市褪去了白日的喧嚣与浮华,莱芒湖面倒映着沿岸星星点点的灯火,宁静而深邃。
洛桑合伙银行那栋新古典主义建筑,如同一座沉默的堡垒,矗立在昏黄的路灯光晕之外,所有的窗户都漆黑一片,仿佛已陷入沉睡。
在其地下深处,银行的超算中心依然在无声地运转,处理着全球各地复杂而隐秘的金融交易数据。
物理档案库则位于更下一层,厚重的合金大门紧闭,恒温恒湿系统发出极其低微的嗡鸣,守护着那些可能隐藏着惊人秘密的纸质文件。
距离银行两个街区的一辆伪装成电信维修车的指挥车内,马岛最顶尖的网络攻击团队“棱镜”小组,以及一支精干的现场渗透小组“幽灵”,已经就位。
“所有外部监控循环替换完成,持续时间预计25分钟。”
“银行内部运动传感器和热成像信号模拟正常,安保中心未发现异常。”
“大楼备用电源接口已物理接入,必要时可制造瞬间波动干扰ups切换。”
“通风系统次级通道清理完毕,可以进入。”
一道道准备就绪的报告通过加密频道传来。
“棱镜”小组的负责人,代号“密钥”,最后检查了一遍攻击序列。
他们的目标不是银行的实时交易系统,而是其相对独立、但可能存有关键历史数据的内部归档服务器和物理档案库的电子访问日志。
“行动开始。”密钥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屏幕上,代表着入侵进度的进度条开始极其缓慢地移动。
他们利用的是一个极其隐蔽的、存在于银行内部网络管理软件中的零日漏洞,结合精心伪造的高权限访问证书,试图在系统的自我日志记录反应过来之前,窃取一部分数据然后悄然退出。
与此同时,“幽灵”小组的四名成员,如同真正的幽灵,借助夜色的掩护和提前获取的安保盲区信息,从相邻建筑的地下室,通过一条废弃的、地图上并未标注的维修通道,悄然潜入了银行大楼的地下室。
他们的目标是物理档案库。
如果数字入侵无法获取关键信息,那么直接取得那份“年代久远”的原始文件,就是最后的手段。
这是极其冒险的一步,一旦触发警报,他们将插翅难飞,后果不堪设想。
通道内弥漫着灰尘和霉味,队员们戴着夜视仪,无声地移动,避开可能存在的震动传感器。
“到达预定入口点。上方是银行地下二层走廊,距离档案库合金大门15米。”队长幽影低声道。
通过微型探头,他们观察着走廊的情况。
两名安保人员正例行公事地巡逻走过,脚步声在空旷的地下空间回荡。
“巡逻间隔5分钟。我们有4分30秒的时间打开第一道隔离门。” 一名队员上前,用特制的工具无声地撬开了一处通风管道的格栅。
管道狭窄,仅容一人匍匐通过,但它是通往档案库区域唯一的、未被重点监控的路径。
幽影率先钻入,其他队员依次跟进。
管道内一片漆黑,只有夜视仪中的幽绿世界和彼此压抑的呼吸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