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2章 鲸鲵未静岛倭狂(七)(第2页)
而倭国人虽然没有火炮,但是他们将所谓的抱式大筒口径扩大到一定程度后,其自身重量和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再也不是单兵能够承受得住的。所以大口径的抱式大筒被安置在了木轮车上,通常由两人负责一门抱式大筒,此时它便成为了一门轻火炮,拥有优秀的机动力,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坚都十分好用。
这种东西在射程上和官军的轻型佛郎机差不多,不是官军的三、四斤火炮的对手,不过倭军中装备的火器数量确实是不低的,在之前大友家与毛利家的立石原之役中,大友家总兵力约为人,共配备铁炮1200挺,约10%的比例,在当时是比较高的水平,当然也有因为大友家地处九州,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利优势。
而在第一次石山合战,反织田联军两万余人,却也配备铁炮3000挺。至于长筱合战中的织田德川联军的铁炮配备量,也有三千之多,织田信长对于火器是很重视的,丰臣秀吉也是如此,现在在倭军中,火器的弓箭的比列大致在一比一,所以倭军中所装备的火器数量不容小视。
对于倭军中所装备的大量火器,朱载坖也听取了徐渭、吴惟忠、李如松等在前线的将帅的汇报,同时和戚继光等名将们一道讨论了之后认为,倭国军队中所装备的这些火器,虽然在技术上远远不如官军,射程和威力上也不如官军,但是一旦抵近之后,还是能够给官军造成重大伤亡的,所以说为了避免倭军中的火器给官军造成伤亡。
戚继光等人建议,首先是调拨大量的火炮给安东都护府,倭军缺乏火炮,官军应该利用倭军的缺陷,扬长避短,尽可能的使用火炮杀伤倭军,同时打击他们的士气,尤其是配备开花弹的六斤火炮,要连同开花弹一道迅速转运给安东都护府,加强安东都护府的力量。
其次就是调动骑兵前往倭国,官军对于倭军来说,优势最大的不是火器,而是骑兵,在李如松等善于使用骑兵的大将们看来,倭国是根本没有所谓的骑兵的,倭国马匹特点是看起来矮胖,腿部粗短,这是为适应倭国的山地生活而进化出的特点,有了粗壮的腿部和坚实的蹄子,倭国马便可以在山区如履平地,而不用担心因摔伤而骨折,坚固耐磨的蹄子也使得倭国马无须钉马掌也不会过度磨损,只用稻草做的马沓便可以保护马蹄,所以倭国的蹄铁科技一直不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