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626章 刘备鄙视赵构,刘秀感慨宋金两国旗鼓相当!(第3页)

【对于完颜亮撕毁和约进攻南宋的做法,金国朝廷中其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对力量。】

【这种力量虽然在完颜亮的强力杀戮和打压下被迫潜伏,但从事实的角度来说,金国内部已经形成了不愿意开战的主流呼声。】

这种呼声并非金国自然形成,而是南宋方面有意为之。

一个很冷的知识是,宋朝的士大夫们的确不会打仗,但这并不意味着士大夫们就没有办法对付异族了。

士大夫们最擅长的,是玩心计,搞潜伏渗透。

以北宋为例,当年澶渊之盟后北宋表面上答应和辽国互市通商,但实际上有很多东西是禁止出口给辽国的。

其中最被严厉禁止的是两种,铜钱和书籍。

铜钱其实很容易理解,古代的钱数量是相对固定的,不像现在印钞机一开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流到辽国的铜钱多了,北宋本身能流通的货币就少了,就会引发经济危机。

但为什么要禁止书籍呢?

北宋可是出了一个改进了印刷术的毕昇,真正让书籍实现了走进千家万户。

在北宋之前,想要入仕,不但得有时间读书,还得有钱买书!

有很多珍贵书籍,有钱人家也不一定把书卖给你。

毕昇之后,就算是苦哈哈的老百姓,咬咬牙也能给儿子买几本书来读。

只要能支撑儿子脱产学习,就有希望凭借科举达成阶级晋升。

辽国人也很好奇。

不是,你们北宋烂大街的书,凭什么和铜钱一个地位,不给我们出口?

人性本贱,越不给我的东西,我偏要弄来看看是什么玩意。

不看不得了,一看吓一跳。

许多辽国贵族接触到北宋的书籍之后,直接沉迷了。

几千年华夏文明,无数辉煌历史。

多么博大精深的东西啊。

对辽国这些草原游牧民族来说,那种巨大的冲击力可想而知。

大量的辽国贵族在接触到这些华夏经典之后,迅速地汉化了。

他们更加疯狂地搜集各种华夏文明书籍,最惊人的时候,一本在辽国畅销的书籍甚至能卖出同等重量的黄金!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一个辽国贵族对华夏文明奉若圭臬的时候,这个贵族内心究竟是更认同辽国,还是更认同大宋呢?

用一个现代流

行的词语来说,这个辽国贵族其实就是一个“精宋”。

北宋士大夫们,凭借着这种和平演变的方式,在辽国内部发展了大量精宋。

这些精宋一方面帮助确立了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另外一方面也纵容了北宋对西夏的攻略。

北宋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后,就已经对西夏步步紧逼。

到了宋徽宗末期,若不是突然蹦出个金国来,马上西夏就会被北宋打崩灭国了。

长达几十年的行动,辽国怎么可能不知道?

但辽国就是不救北宋。

这里面,辽国内部的“精宋”们是立了大功的。

这些辽国精宋看起来已经很离谱了,但事实上,这已经是历任辽国皇帝们严厉禁止华夏文明在辽国境内传播的结果了。

辽国皇帝们为了禁止华夏文明传播,同样也在全境内禁止大宋书籍传播,还特地在汉人聚居地燕云十六州设立了南院大王,将宋人和辽人分而治之。

可没用啊。

五千年华夏文明和草原茹毛饮血的野蛮风俗选哪个?答案不必多言。

这是文明对风俗的降维打击,什么禁令都是扯。

人往高处走嘛。

再把话题说回金国。

金国是完全不禁止华夏文明传播的。

无论是现在的完颜亮,还是之前的完颜亶。

金国的第三、第四位皇帝从小就接受了完整的儒家教育。

皇帝都如此,下面的金国大臣们更不必说。

辽国禁止华夏文明传播,在国内都一大堆的精宋。

金国完全不禁止,皇帝带头接受儒家教育,导致华夏文明在金国内部的传播只能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绍兴和议到现在不过十多年的时间,金国内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根据某个多次出使金国的南宋大臣所言:

“初至金国,彼等言行粗鄙,脑后鼠尾,如蛮夷耳。”

“后数年,彼等竟高冠博带,出口成章,还言华夏之宗实在北方,吾亦不能辩驳。”

金国贵族对华夏文明的理解,在短短十几二十年间,居然已经到了能在交流中让自认为华夏正统的南宋士大夫都自愧不如的地步!

如果说以前金国自称正统,只不过是借个名号好打天下。

那现在金国自称正统,就是发自内心,觉得自己是类似于大隋那样的华夏北朝了。

金国内部的“精宋

”,比辽国多了不知道多少!

而且金国这些精宋们,基本上都是受到宋朝文化浸染的,想法和宋朝士大夫们惊人的相似。

打打杀杀,没必要啊。

大家和和气气的交流,岂不美哉?

一统天下?

那是皇帝的事情。

我们士大夫管他那么多干啥。

这些精宋,或者换个好听点的说法,金国士大夫阶层,也和南宋士大夫阶层一样,喜欢摆烂了。

完颜亮周围不少人都已经看清了这种趋势。

就连完颜亮的母亲,金国皇太后徒单氏都极力反对完颜亮伐宋。

完颜亮可不是什么大孝子。

最开始听的时候,他还能敷衍一下。

后来听多了,烦了。

完颜亮直接把自家亲娘,皇太后徒单氏给杀了。

这件事情传到南宋,被南宋士大夫们嘲讽:

“彼金虏,体内茹毛饮血之蛮夷血脉未靖也!”

完颜亮的本意是立威。

朕连亲娘都能杀,你们谁还敢反对朕的北伐?

完颜亮的确达成了目的,没有人敢再反对他了。

可暗地里,真正的阻力却越来越大。

弑杀至亲,这对于华夏文明而言,是大不孝,是要被唾弃千百年的大罪。

已经接受了华夏文明熏陶的女真贵族们,纵然会在刀刃的逼迫下忍气吞声,但内心之中却不再把完颜亮视为值得效忠的皇帝了。

这种气氛,在完颜亮即将出发的时候抵达了高潮。

在金国士大夫们的策划和参与下,金国内部爆发了大量起义。

许多宋金边境地区的起义者,直接夺取城池之后献土于南宋。

在这些人看来,赵构就算再昏庸残暴,也比完颜亮要更好!

起义愈演愈烈,就连完颜亮的皇后徒单氏和太子完颜光英都察觉到了不对劲。

母子二人冒死进谏完颜亮,差点被盛怒之下的完颜亮也一起杀掉。

在完颜亮御驾亲征离开汴京的时候,母子两人拉着完颜亮的衣袖大哭不止。

完颜亮见状也忍不住红了眼睛,说了一句。

“天实使之,不自由也。”

作为一个拥有足够智慧的皇帝,完颜亮并非不明白这样做的冒险性。

但事情一步步推进到这种地步,无论是皇帝的自尊,还是那些支撑着完颜亮进行南征的力

量,都已经让完颜亮无法回心转意了。

这场宋金之间的战争,就这样在双方内部都存在强大阻力的情况下爆发了。

然而完颜亮刚刚离开汴京不久,就得知了一个突发情况。

一名八百里加急使者飞速而至,给完颜亮传递了一个消息。

“完颜雍这个混账,竟然造反了?”

完颜亮看到这个紧急军情之后,不由又惊又怒。

金朝皇族,葛王完颜雍利用完颜亮大兵出征南宋的机会,在金国东京辽阳府自称为帝!

这下子,完颜亮不得不面临一个抉择。

究竟是大兵北上平定完颜雍的叛乱,还是继续南下进攻南宋?

看到这里,东汉世界中,耿弇不由啧了一声。

“四处起火啊,呵呵。”

“这些金人,这一次可是麻烦大喽。”

这位东汉开国大将,完全不掩饰话语之中冷嘲热讽之意。

本来嘛,赵构毕竟也是个皇帝,大家心中多多少少还是对赵构有些敬意的。

但视频看到现在将近尾声的时候了,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人会去尊敬赵构。

不当场对着金幕呸上面的赵构一脸口水,那都算克制了。

当然,也可能是害怕金幕雷击。

邓禹来了兴致,笑呵呵地开口道:

“老耿,你来说说,如果你是金国将领的话,你会建议完颜康先打东北的内部叛徒,还是先南下消灭赵构?”

耿弇翻了一个白眼。

“老子堂堂大汉将领,怎么可能会当女真人的狗腿子?”

顿了顿,耿弇还是开口道:

“若是我的话,我会选择先打东北那个完颜雍。”

“为何?”邓禹追问道。

耿弇理直气壮地开口道:

“因为东北也是幽州的一部分啊!”

耿弇老爹当年就在幽州当的太守。

邓禹闻言不由哑然。

这理由虽然无厘头,但又意外的符合耿弇向来的风格。

太子刘庄听到这里,也来了兴趣,对着刘秀道:

“父皇,儿臣觉得先打完颜雍会更好,您觉得呢?”

刘秀笑着点头:

“没错,的确是先打完颜雍更好。”

“赵构这种废物皇帝,只要金国派人说一声要和平,赵构肯定是屁颠屁颠的同意,条件都不敢怎么提。”

“完颜康大可以先率领军队北上平定完颜雍的叛乱,收拾好内政,再慢慢等待时机进攻南宋就是了。”

东汉群臣纷纷点头。

丞相宋弘道:

“若是向南,就会遭受南宋和北边叛军的南北夹击。”

“反之向北的话,只需要对付北边叛军一路,赵构的南宋无需担心。”

“但凡是个正常的君主,都会做出向北的选择。”

刘庄听到这里,心中突然一动,道:

“这完颜亮不会真就昏了头,去南边了吧?”

宋弘听到这个问题之后愣了一下,道:

“不可能吧,盘点的是赵构啊。”

“呃,也未必。完颜亮能在国内如此巨大的反对声中依旧坚持向南宋出兵,他也未必就是什么明君。”

东汉君臣聊到这里,突然陷入了沉默。

过了好一会,刘秀才忍不住感慨道:

“这完颜亮和赵构,还真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