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坚 作品

第1735章寿山的大难题,刘彻刘秀直接吵起来了(第2页)

【海山一登基就立寿山为皇太弟,并在死后将皇位传给寿山。】

【从这个角度出发,寿山也应该在登基之后第一时间将海山长子和世立为皇太子。】

【然而寿山并没有这么做,而是让太子之位空悬了好几年。】

【围绕着这个太子之位,元朝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政治旋涡。】

对于这个太子的问题,太后答己及其宠臣铁木迭儿是这么告诉皇帝寿山的。

“你现在立和世当皇帝,他将来会把皇位传给皇子硕德八剌吗?”

就这么一句话,让寿山直接沉默。

当年海山和寿山,一对从小在一起长大、亲密无间的亲兄弟,为了皇位尚且差点就兵戈相向。

如今两人的长子和世跟硕德八剌,从小不在一起,基本没啥感情。

怎么保证和世一定传位回来?

大秦世界之中,扶苏颇为疑惑。

“父皇,这个太后答己当年不是促成兄终弟及吗?”

“怎么现在反而希望寿山破坏这个她一手打造的约定?”

秦始皇听完这个问题,目光一时间放空,想起了自己的母后赵姬。

随后,这位千古大帝呵呵冷笑了一声。

“这就是女人。”

父母爱幼子,这是一个方面。

有人说,蒙古人和汉人又不一样。

对,蒙古人比汉人更爱幼子,所以才会有“幼子守灶,长子出征”的传统。

这种传统是符合游牧民族传承的。

大的儿子,有能力组建家庭,能早早就出去打拼。

不管是放牧也好,参军打仗也罢,总之大一些的儿子是有门路也能挣出新家业的。

而小儿子就不一样。

草原游牧民的寿命普遍偏短,很多时候爹娘死了,小儿子可能都还没成年,或者刚刚成年。

这种时候的小儿子是最没根基的,很容易就在草原类似于狼群的社会中被别人吃干抹净。

把家业留给小儿子,就能保证小儿子在这个最没根基的艰难时刻稳住阵脚,最终能顺利存活下去成家立业。

秦始皇清了清嗓子,淡淡道:

“以答己太后的身份,两个儿子都是皇帝,自然不需要考虑生存的问题。”

“这种时候,只需要按照喜好来选不就行了?”

扶苏沉默片刻后道:

“可不是说爷奶疼长孙吗?和世也是答己的长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