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1章 各部门到达(第2页)
治粟内史管了天下粮食的种植、畜牧的发展,最主要一项就是管理天下人口户籍。
他来到这里就是为了登记符合大秦律要求的人,把他们录入大秦的户籍。
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刘邦就一直陪着这些人,他们入了大秦户籍,那就成了大秦人,一点马虎不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泰西封5万汉军队录入到了大秦的户籍里面,然后就是各个出征军队的兵卒。
刘邦已发出了一道道军令,告知大家这些事情,在外征战的军队也都欢呼。
把治粟内史的人安顿好之后,丞相府的人也来了,他们是来划定界限,派遣治理官员的。
刘邦打下的地盘划分了三个局,这不是一句话能够解决的,需要水磨的功夫,才程序复杂,比如说疆域的划分。以及郡城、县城的建设,人口、土地的状况等等,这一切都得需要一点一点去做。刘邦不得不再去配合这些人。
看着这些人忙碌的身影,刘邦忍不住的皱眉,他本身就是个任侠,归乡之后也是一个放荡的人,哪习惯做这种细致的活。
陪伴了一天,刘邦就受不了了,把曹参叫过来,让他帮助这些人。
再往后来的人……刘邦不得不亲自感受了,因为这次来的人是奉常府的人。奉常府的人来了之后,所有的消息就算散布开,众人也知道刘邦要封王,其他的人都会有好处。
因为分成府的开始策划封王的事情,那就需要封王台,首先就是封王台设立在哪里,是设立在汉城还是泰西封。经过讨论认证之后,认为在泰西封比较好,主要原因就是泰西封已经被打烂了,除了里面居住的军队没有其他人,修建可以毫无顾忌。
汉城不同,汉城已经发展得起来,已经居住的人不少了,再加上三大钱庄占据了很好的地方,再想找一个规模大的地方设立高大雄伟的封王台已经不现实。
反复论证之后,他们找到刘邦,和刘邦商议这件事情。
陪着刘邦的就是苏墨,苏墨是被刘邦强行拉过来的。因为奉常府里面大多都是儒生。
刘邦不喜欢儒生,磨磨唧唧一点都不敞亮,可是他又不能发脾气,那就有些憋屈了,和他们说话真的不好沟通。
苏墨坦然就坐在一边听着奉常府讲述自己的理由,等分成府的人讲完之后,苏墨说道:“你们这些理由其实不成立,就是为了省事。
在泰西封城只是容易修建而已。可是刘将军的根基在汉城,汉城有了更多的秦人,这就是所谓衣锦不还乡,犹如夜行。
再说了,汉城已经有了汉王宫,也就是陛下赐予的未央宫。我认为在未央宫的附近设立封王台更好。
奉常府的人说道:“苏先生,这需要拆除很多民居,这不是劳民伤财吗?”
苏墨微微一笑说道:“你们对拆迁认识太狭隘了,二世皇帝陛下还是廷尉的时候。他在咸阳城购买了一条街,也就是现在闻名天下的风隐大街。
当时风隐大街的住户更多,可是陛下迁徙那些人的时候出现什么变故了吗?
现在搬迁走的那些人是不是生活得更加如意?
你们所谓的劳民伤害,其实就是自私的行为,就是打算利用手工的权利伤害老百姓,又摆出悯天怜人的样子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这种思想是万万要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