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624章 这一关在劫难逃(第2页)

我追问道:“张叔,您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复杂的?”

张庆合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仰着头,看着前面说道:“虽然钟书记没说,但我能感觉出来,齐永林市长签了字,钟书记就不得不放人。”

我倒有些不解,又问道:“他签个字,钟书记就必须同意放人,这凭什么呀?难道钟书记的话语权还没有齐永林的话语权大?”

张庆合感慨一句,说道:“朝阳啊,有时候并不是谁的权力大,谁就说了算。这个事情最根本的还是证据上存在瑕疵,别人钻了制度的空子,齐永林市长因此才敢签字。如果证据确凿,他肯定也不敢签。为什么齐永林市长签字,钟书记就要放人呢?也很简单嘛,钟书记不放人,你说会有什么后果呀?”

我想了想,说道:“如果钟书记持续追查下去,那么事情还是能够查出真相的,但这肯定就得罪了林华西,他可是林华南的亲弟弟啊。”

张叔点了点头,略显无奈的说道:“钟书记怕的不是得罪林华西,而是林华西彻底倒向齐永林啊。市委班子里每一个成员都很有分量,市纪委书记的地位就更加特殊,如果纪委书记不能站在市委这边,钟书记的话语权无形中就会削弱,在市委的话语权嘛,此消彼长啊。”

我马上看向张庆合,说道:“张叔,照您这么说,齐永林市长还是很有手段的嘛。”

张庆合淡然一笑,说道:“你以为啊?之前钟书记有绝对性的优势,那是因为怀义书记十分器重钟书记嘛,现在,他们说,有些微妙。”

我好奇地问道:“张叔,那您的意思是道方书记不器重咱钟书记?”张庆合连忙说道:“哦,那倒不是,是道方书记也很器重永林市长嘛。朝阳啊,领导的好恶,决定着干部的成长,大家都是聪明人,领导的态度,大家能够看出来。”

我又问道:“张叔,我不明白,怎么道方省长一下就把齐永林市长给看上了?”

张庆合笑了笑,说道:“你小子,你能不明白?你们家小阳那个小机灵鬼这些事情不比我清楚啊。好啦,你们年轻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对了,这种事情当个小报新闻听听就行了,没有必要深究下去。年轻人嘛,还是要以干工作为主。”

说话间,市委大院离光明区区委大院已经不远了。不多会儿,车子缓缓驶进了光明区区委区政府的办公大院。

光明区办公大楼是新建的六层楼的现代建筑,白色的瓷砖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上面的蓝色幕墙玻璃也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

汽车稳稳地停在办公楼门口,光明区书记刘乾坤和区长令狐和早早就在一旁等候,看到车子停下,令狐快步上前,主动为张庆合打开车门,脸上的笑容很是热情。

光明区区委书记刘乾坤也走上前来,主动伸出手,向前两步握住张庆合的手,热情地说道:“张书记,欢迎你到光明区来指导工作呀。”

张庆合笑着说道:“两位领导,我是有事相求啊,谈的好不好,你们都要管饭啊。”

刘乾坤笑着说道:“老张啊!令狐区长半个小时前就催我下来,我就说嘛,咱老张是贵人,贵人都是压轴的。”

这个时候,另外一辆汽车也缓缓驶进大院,稳稳地停在了办公楼门口。交通局局长崔浩推开车门,笑着伸出手道:“哎呀,庆合书记啊!乾坤书记,令狐区长,啊,朝阳也在,实在没想到,让你们等我呀。”

张庆合笑着说道:“你们看这市领导才是压轴到嘛。”

崔浩马上提醒道:“哎,张书记,我要纠正你一下,什么是压轴啊?倒数第二个出场地才是压轴,我们倒数第一个那叫大轴。”

众人哄笑一番之后,张庆合一脸羡慕地看向光明区办公大楼,说道:“你看咱平安县的干部真是同人不同命啊,乾坤啊,您这办公大楼比市办公大楼还要气派呀。”

刘乾坤曾去省政府挂职过一段时间,见过世面,他说道:“老张,这办公大楼修的好了,虽说搞得是有些铺张浪费,但办公大楼是一个地方的门面,也是实力的象征。咱们搞对外开放,要有个观念,外来客商不是来扶贫的,他们是来挣钱的,挣富人的钱肯定更好挣嘛。所以,这该有的门面一点不能少啊。”

张庆合咧嘴一笑,说道:“我今天到咱光明区,又把咱崔局长请来,就是要装点自家的门面呀。你们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可不能忘了你们的穷亲戚,老张我住的房子还漏风啊。”

崔浩笑着说道:“可惜呀,我是在交通局,我不是服装总厂的经理,如果我是服装厂的总经理,我一定要去临平拓展业务啊。你们想一想,县委书记的房子都漏风,那群众的裤子不得漏腚啊。”

众人又说笑了一番之后,令狐区长说道:“张书记,要不先去吃饭?”

张庆合摆了摆手,说道:“哎呀,吃什么饭嘛?令狐啊,看到你们这么高档的办公大楼,你不得请咱老张去参观参观呀?”

众人一听,连忙簇拥着张庆合走进光明区办公大楼。临近下班的时间,大楼里不时有人进进出出,大家看到区委书记和区长都陪着一个衣着朴素的老头,都不禁好奇地打量一眼,心里想着:这是哪位领导?

一行人从一楼开始参观,张庆合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着每一层的布局和设施,眼睛里满是羡慕。从他的眼神里,能明显看出他在想,临平县的干部群众,也应该有这样的生活和办公条件。

十多分钟后,众人走到了六楼,上面有一个宽阔的平台。众人登上平台,清风拂面,带来一丝凉爽。远处城市的喧嚣隐隐传来,却仿佛被这高处的宁静所隔绝。

张庆合凭栏而立,极目远眺,光明区错落有致的街道、热闹的商业区以及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公园尽收眼底。清风将他的头发吹得有些凌乱,似乎浑然不觉,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眼神中满是羡慕之情。

三五分钟后,张庆合才缓缓说道:“乾坤同志,崔浩同志,令狐同志啊,同处在东原的大地之上,临平和光明区之间的发展看起来差了有十年,这十年就是改革开放的十年,也是翻天覆地的十年呀。”

令狐定胡是临平县常委、副县长,能到光明区担任区长,是在张庆合的大力推荐之下,自然对张庆合和临平都有特殊感情。他走上前,目光深邃,语言诚恳地说道:“张书记啊,作为临平人,我有切身体会,您要是早来临平三年,临平说不定也就起步了。”

刘乾坤上前一步,看了看张庆合,又往楼下看了看,说道:“老张啊,我在省城的时候待的时间不长,但是去的地方不少。整个东原和东部沿海省份比起来,差别太大,光明区和东部沿海城市市政府所在地比起来,简直就是大号的乡镇。临平县与光明区差了有十年,咱们东原和东部沿海城市也差了有十年呀。你看整个光明区,最高的建筑不到十层,再看沿海城市,十层以上的高楼不算罕见,最为关键的是,盖房子的塔吊此起彼伏。当时我接待了一位香港来的客商,他研判我们和整个港澳的差距,有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