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781 章 太过分了(第2页)

三个男人这边,一边喝着酒,一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工作上的事儿,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开怀大笑。晓阳、张婶、吴香梅则坐在一旁,手里忙着织毛衣,嘴上也没闲着,唠起了家常。之前的织毛衣四人组,今天钟潇虹没在,而是在家陪着谷永水的两个孩子做作业。

张婶一边熟练地织着毛衣,手上的动作不停,一边抬起头,脸上满是疑惑,忍不住说道:“真不知道啊潇虹这闺女咋想的,咋就找了个带俩孩子的男人,还心甘情愿去当后妈,这往后的日子,可不好过哟。”

吴香梅停下手中的动作,叹了口气,接口道:“哎,谷永水哪都好,就是带着两个孩子,确实有点麻烦。不过按政策,他们要是想再生一个,倒也是可以的。”

晓阳好奇得眼睛都瞪大了,连忙问道:“以前东原没搞计划生育吗?谷永水咋能有俩孩子呢,难道是双胞胎?”

张婶放下手里的毛衣,摆了摆手,解释道:“不是双胞胎。昨天我见过那俩孩子了,今天他们还来家里玩了会儿,都挺懂事的,就是大的都十岁了,也不知道潇虹以后还会不会再生一个。”

吴香梅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说:“肯定得生一个呀,政策都允许,为啥不生呢?有个自己的孩子,两口子感情也能更稳固些。”

恍惚间,我感觉到,小脚侦稽队又加了两个新成员,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凑在一块儿,就爱聊这些家长里短的事儿。正说着,邹新民端起小酒杯,“咕咚”喝了一口酒,清了清嗓子,开口道:“建勇啊,东投集团现在分成两派了。一派是齐永林、罗明义、胡晓云,他们三个铁得跟啥似的,咱们也得互相支持,抱团取暖呢。包括正阳,咱们三个也得团结起来,不然在东投集团,根本打不开局面。”说到这儿,他又压低声音,脸上带着一丝得意,接着说:“我真没想到,我庆合大哥居然当了市长,咱们兄弟也是水涨船高嘛”

方建勇头脑清醒得多,赶忙劝道:“新民书记,您可千万别操之过急。东投集团才刚成立,就拿永林书记来说,他以前当市长的时候,表现确实不咋地,可自从当上董事长后,还真像模像样的。您瞧瞧这几次工作安排,扎实得很,一点儿都不虚浮,推进速度那叫一个快。就拿咱们一直心心念念的百货大楼项目来说,从提出想法到现在,才过去多久啊,永林书记就已经给市委、市政府汇报了,连合适地块都找好了,这效率,才符合改革形势嘛。”

邹新民微微往前探了探脑袋,一脸认真地说:“我真不是想对齐永林做啥不好的事儿,我一心都是为了东投集团的发展。建勇,在东投集团这环境里,你得多留个心眼,特别要小心一个人。”

方建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轻轻摇了摇头,表示压根不知道邹新民说的是谁。

邹新民见方建勇这反应,又把目光转向我,我也跟着笑了笑,赶忙回应:“哎呀,我也不清楚。”

邹新民脸上闪过一丝得意之色,大大咧咧地说:“要说最坏的那个人,非以前的财政局局长罗明义。那老小子,以前他在财政局任职时,我还真把他当个人物,觉得他有两下子,可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小子肚子里全是坏水,没一点儿好心思。不过最近这几天,他恐怕日子不好过喽。”

方建勇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说:“是啊,这两天我常看见财政局的人在他办公室进进出出,也不知道在忙啥。”

邹新民叹了口气,继续说:“还能有啥好事?之前财政宾馆的账目被审计局的人查抄了。你想想,财政宾馆生意那么火爆,按道理应该赚得盆满钵满,可人家愣是搞成半亏损局面,这里面门道深着呢,谁知道藏着多少猫腻。谁不知道罗明义在财政宾馆有个单独套间,这小子,可真会为自己打算。”

方建勇再次点头说:“哎,话说回来,这个夏光春确实挺厉害。现在整个东原,不少人这个年关不好过啊,他去查抄的那十几家单位账目,个个错综复杂,换一般人根本没胆量碰,更别说查清楚了,可他就敢迎难而上,还真把帐给人家查封了,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邹新民脸上又浮现出那副带着几分调侃的笑容说:“是啊,纺织厂、棉纺厂、第一化工厂,这些人都是企业系统的,那个厂后面不是省市领导的背景。算起来,财政宾馆和他们比,体量差了不少。”

晓阳和香梅织毛衣,学了一个冬天,好不容易织出了一副手套。这手套有点特别,是连体的,除了大拇指,另外四个手指头都不分开。晓阳戴着试了试,戴着太不方便。就把手套给了我。

晚上回到家,晓阳倒也是有些忧虑,开年过后,晓阳和我就要离得更远。晓阳在平安,我却在东洪县,中间隔着临平县或者光明区。两人要见面,要么大老远跑去临平县,要么就得去光明区,这样时间上才不紧张。想到这里,晓阳心里就比较烦躁,毕竟结婚后多数时候两人都睡在一张床上,晓阳睡觉有个习惯,必须我陪着,我不在身边,她就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北方的冬天,屋里有暖气,一进屋就暖和得很。两人回到家,麻溜地脱下厚厚的外套。晓阳伸了个大大的懒腰,像只慵懒的小猫一样趴在我身上,鼻子用力嗅了嗅,嫌弃地说:“哎呀,这羊肉汤啊,还是在外面喝好,自己做总有股羊腥味。来,把衣服脱了,我去给你洗。”

晓阳生孩子前后变化不小。生孩子前,她十指不沾阳春水,两人的衣服都是我洗。可结婚后,她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勤快得很,一家人的衣服都被她包揽了,做饭也不断尝试新花样。这就应了那句话,生活和环境能改变人,人得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人,从进化论角度讲,这也是一种进化。

晓阳把衣服一股脑泡在盆里,又丢了些洗衣粉进去。她洗衣服有个习惯,每次都得先泡一泡。两人收拾完,一起回到卧室。邓晓阳坐在床边,一脸不舍地看着我,说:“朝阳,说实话,现在工作压力有点大,又和你分开,我有时候都在想,干脆我也学妈,不当领导干部了,就跟着你,好好照顾你的生活,支持你工作。”

我一听,赶忙说道:“晓阳,可别这么说。组织上让我去东洪县,还不是看我背后有你,还有二哥、二嫂,有邓叔叔俞省长他们。”

晓阳摇了摇头,说:“你别这么说,当领导干部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把你放在那个位置上,掌握的资源不一样,考虑的事情也不一样。就像你在初中做高中的题觉得难,到你进了高中,也就不那么难了。我只是觉得咱们一家三口分在三个地方,太不方便了,要不我和岂露都跟着你去东洪县算了。”

我连忙摆手说:“算了算了,我在东洪县估计也待不了几年,不能让你们跟着我跑来跑去。”

晓阳说:“待几年不好说啊,你现在只是副县长,主持县政府工作,转正县长有不确定性。干得好,一年半载可能转正;干得不好,两三年都不一定。你算过时间吗?两三年后,家里那些能帮衬的人在位置上的就不多了。等你再干一届县长,到县委书记,正常节奏得十年时间。要是中间再耽误点有个什么变数,说不定半辈子都耗在东洪县了。”

我说道:“晓阳,照你这么分析,这副厅级这么难升啊。看张叔、李叔他们,还是不复杂嘛!”

“天时地利人和,现在正处在老一辈干部和年轻干部交替的关键节点呐。你想啊,建国都 40 多年了,建国前后那批二十来岁就投身工作的同志,就和马叔一样,如今都到了大批退休的时候,而年轻干部那多少还差点意思,所以,青黄不接就是这个意思,但等过个两三年,像乾坤书记、自文书记、红旗书记、还有香梅县长这一批人都走上重要领导岗位后,就把厅级位置占了,往后的晋升机会啊,又得往后推个 10 到 20 年咯。当然啦,这只是大趋势,真要提拔你,办法总归是有的。可关键在于,到那时候咱爸、咱大舅都退休了,人走茶凉,你在不在位置上,差别可就大了去了。所以啊,可别老想着家里能给咱多大助力,往后的路,终究得靠咱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晓阳一边轻轻抚着我的手臂,一边语重心长地说着,眼神里满是忧虑与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