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853章 小麦田里泰峰做重要指示,汽车之中伟兵吐露心声(第2页)

李泰峰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赞许:“没错,麦粒会从最初柔软透明的状态,慢慢变得饱满,颜色也会从浅绿色转为黄绿色啊。”他的话语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向众人传授着农作物生长的奥秘。

曹伟兵探头道:“是啊,等到了黄绿色的时候,抓一把麦穗,放在炭火上面烤上一烤,过个几分钟,用手一撮,这麦粒就下来了,趁热放在嘴里一把,那味道,简直可以啊。”

李泰峰瞥看了一眼曹伟兵,眼神中带着些许的嫌弃。

冯国斌紧接着说道:“书记不愧是农业方面的专家型领导!我们有历史数据啊,经测算,这几天小麦千粒重每天能增加1.2克左右,这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啊。”言语间满是对书记的敬佩。

李泰峰突然将目光转向我,眼神中带着询问与期待:“朝阳啊,你担任过乡长,咱们东洪县是农业大县,你说说这个阶段小麦最怕什么?”这突如其来的提问,让我瞬间集中精神,大脑飞速运转。

我立刻回答:“书记,这个阶段天气回暖,病虫害容易发生,像白粉病、蚜虫等都比较常见。”我凭借着以往的工作经验,迅速给出了答案。

李泰峰点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欣慰:“你确实还是了解农业的啊。不像个别同志,脑子里不能只满足于吃这种低端的追求嘛。这个阶段确实是病虫害的高发期,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国斌同志,你们农业局要和气象、水利部门对接啊。现在这个季节,小麦最怕干热风。一旦出现高温低湿、风速加大的干热天气,会使麦田耗水量剧增,导致小麦水分平衡失调啊。”

说着,李泰峰又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拔起一根小麦,指着小麦靠着麦穗的一片叶子,目光扫视着众人,问道:“你们说说,这片叶子叫什么名字啊?”

现场顿时陷入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好奇与疑惑,远处传来几声喜鹊的啼叫,更像是等待着嘲笑众人一般。

见无人回答,李泰峰笑着将目光转向冯国斌:“国斌同志,你是农业局局长,农业领域的专家,你来谈谈。”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鼓励。

冯国斌满脸尴尬,挠了挠头:“这可难倒我了,不就是叶子吗?”他的回答引得众人一阵轻笑。

李泰峰继续微笑着看向我和刘超英:“你和超英同志,一个是县长,一个是常务副县长,也说说看?”我们二人同样摇了摇头,未能给出答案。

李泰峰语重心长地说:“同志们,还是要加强学习啊!上次农业技术培训,市农业局农技师专门讲过,这最后一片叶子叫旗叶,我还专门做了笔记。旗叶对麦穗的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光合作用,往下数的倒二叶和倒三叶,则是防止植株倒伏的重要叶片。我们搞调研,不能走马观花,既要查看小麦长势,也要学习专业知识。自己都不懂,怎么指导农民种地?”

话音刚落,吕连群迅速上前,接过李泰峰手中的小麦,脸上带着讨好的笑容。李泰峰拍了拍手,从兜里掏出蓝色条纹手绢擦了擦手,缓缓走到田埂上,望着眼前滚滚麦浪,神情庄重地说道:“向南同志,我看你们植株间距把握得不够精准。合理密植是提高农田利用率的关键,虽说不必用尺子精确丈量,但你们这片麦田,麦苗稀稀拉拉、断垄缺苗的现象还是有的,这就体现出田间管理水平的差距了。”他的话语虽严厉,却饱含着对农田建设的期望与对工作的负责。此时,一阵风掠过,几片树叶从树梢飘落,在田埂上打着旋儿。

田向南赶忙低头,神情紧张地回应:“书记,我们马上整改。”

“现在整改有什么用?都已经种成这样了!下次播种时,一定要控制好小麦株距。”李泰峰语气严肃,不容置疑。

李泰峰又往前走了几步,目光被两根水泥柱子立起的水泥板子吸引。上面镌刻着“东洪县标准标准吨粮田”几个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周围杂草丛生,几株狗尾巴草在风中摇曳。他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同志们!其他县都在搞工业园,我们也可以搞农业园。工业园讲究‘三通一平’甚至‘四通一平’,我们的标准农田,不仅要种植统一标准的农作物,也要打造标准化的基础设施。通水通路是最基本的。”

吕连群作为农委主任,听完之后眼中闪烁着光芒很是兴奋,称赞道:“书记,您提出的‘两通’概念非常好!省里一直在提标准农田建设,但具体标准不明确,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干。各县情况不同,您提出的‘两通’,我们农委可以深入总结,提炼一套规范化标准用于乡镇考核。只要农田通了硬化路、通了灌溉水,就能作为考核和奖励的依据。”

吕连群一边说,众人一旁认真的倾听,不时还频频点头,是啊,这个时候认可吕连群,就是认可书记。现场气氛热烈起来。远处的村庄升起袅袅炊烟,给这幅农田画卷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李泰峰满意地笑道:“连群同志这个提议很好啊!不过,建好标准农田,仅通路通水还不够,还要统一种植标准,比如小麦每亩的株行距误差不能超过两厘米。要充分挖掘农业产量的潜力,一切围绕丰收大做文章啊。是咱们市委市政府看一看,亩产1500公斤是可以普遍实现的,让东洪县永远成为东原农业生产上的一面旗帜啊。”

曹伟兵却皱着眉头,提出疑问:“书记,县里很多村子连硬化路都没修,现在往农田里修,会不会被人笑话?”他的担忧也代表了部分人的想法。此时,一只田鼠“嗖”地钻进田埂边的洞穴,惊起一阵尘土。

李泰峰耐心地解释道:“伟兵同志,要有前瞻性。现在农业机械普及率不高,收麦靠人工、脱粒靠牲口,但我敢保证,五年、十年后,收割机一定会普及,说不定玉米都能用机器收割。没有硬化路,机械怎么作业?必须提前谋划。”

吕连群将笔放进口袋,合上笔记本,一脸郑重地表态道:“书记,作为农委主任,我一定落实好您的指示,特别是‘两通’工作,争取尽快做出成效。”

此时,电视台记者已架好摄像机,准备记录下这重要的时刻。李泰峰目光平和,语气沉稳而坚定地说:“工作要有目标,目标要有标准。我们要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东洪县的标准农田建设方案,在农业上深耕细作,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的潜力,要积极推广科学种田啊,从种子、农药、化肥和机械方面下细功夫啊,让东洪县成为东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标杆和旗帜。”

在二官屯乡视察完冬小麦田间管理后,一行人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滩区检查西瓜种植,最后到马关乡查看水库规划。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寒风卷着沙土,打在车窗上沙沙作响。众人在马关乡大院食堂简单用餐,饭菜虽朴实无华,却也为疲惫的身体补充了能量。食堂外的老槐树上,槐花开的层层叠叠,满院都飘着槐花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