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932章 吕连群主动靠拢,魏昌全骑虎难下(第3页)

吕连群连忙点头,脸上带着懊悔的神情:"我怎么就没想到这层呢?"

我轻轻叹了口气,继续说:"唉,我什么也没想,只是在陈述事实。" 话音刚落,吕连群赶忙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材料,说道:"哦,县长,您交办的降低提留统筹比例,我们做了方案。马上要交公粮了,您看什么时候安排这事?"

我微微沉吟,接过材料翻了翻,思索片刻后说:"这事不拖了,明天吧,明天把这事拿到常委会上过一下。明天常委会改成常委会扩大会议,各乡镇党委书记全部列席,我要听听大家对方案的意见。" 说完,我随手翻看起来。方案里面提出将现行农业税加提留统筹比例综合调整至不超过小麦平均亩产量的 20%。

我放下材料,看着吕连群,郑重地说道:"连群主任,事情要抓紧。如果这个青瓷瓶影响了全市的统战大局,我相信沈鹏同志很难交代。现在他的县委常委职务还保留着,明天开会免去他的政法委书记,人大会随即免去他的副县长和公安局局长。如果这样还不行,公安机关肯定要立案追查。"

吕连群连忙应道:"县长啊。我觉得只要方案到手,拿下魏昌全应该问题不大,总不能让他们得了便宜还卖乖吧?现在他们之所以不敢去要瓶子,就是因为牵扯到检测报告的事。" 他顿了顿,又不放心地补了一句:"县长,您可千万别说是我跟您透的底啊。"

我轻轻点头,语气坚定地说:"你放心,我这人嘴严。"

吕连群离开后,我独自坐在办公桌前,陷入了沉思。窗外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斜地照进来,桌上的青瓷茶杯还冒着袅袅热气,升腾的水汽模糊了我的视线,却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吕连群提到的那个青瓷瓶。一个看似普通的古董,竟牵扯出检测报告造假、干部勾连的丑闻。我的内心不禁泛起一阵波澜,忍不住自问:这还是当初的我吗?为何会选择妥协?按说我该雷厉风行,直接安排公安局找周海英拿回瓶子,怎么反而和坤豪公司做起了交易?明明东洪县的干部也该承担责任,为何要把责任全推给坤豪公司?这是否违背了我的初心?此刻我感慨万千:清官难做啊!若真要彻底追究责任,东洪县从县到乡到村三级班子中所有参与造假的人都该绳之以法,但现实告诉我这不可能 —— 那样只会让东洪县彻底乱套,既不符合市委的工作大局,也损害群众利益。成年人就是在一次次妥协与无奈中成长,谁都想做海瑞,但做海瑞实在太难了。

我手里看着关于降低提留统筹和地方附加的工作方案,我心里又添了几分忧愁:明天的常委会恐怕不会轻松。

此刻的沈鹏,虽然市委文件已下达,但县里的程序还需走完,加上他是李显平的外甥,冉国栋做事也不好太绝,因此既没限制沈鹏的自由,也没对他采取特殊措施,只是实事求是地希望他讲出瓶子的来龙去脉。

吕连群确实当了个合格的信使,从我的办公室出来后,他脚步匆匆,马不停蹄地去找毕瑞豪。而作为县农委主任,若能让坤豪公司承担应有的责任又不伤其根本,同时为粮食减产找到 "理由",吕连群这次就算支持了县委工作,在复杂局面中展现了能力。

吕连群很快找到毕瑞豪,听完消息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 此前他忌惮魏昌全,无非是忌惮其手中检测报告的权力,如今既然破罐子破摔,何必再怕魏昌全和周海英?

毕瑞豪虽联系不上周海英,却能联系上魏昌全。他拨通电话后,语气变得格外温和,一番好言软语后,魏昌全终于答应本该交由县农业局的材料让毕瑞豪尽快到市农业局拿一份检测报告。

其实检测并不复杂,工商局将样品送来的第二天,化学系的检测结果就出来了。检测报告十分专业,足足七八页,纸张厚实,印刷清晰。真正的检测意见在最后:经检测,该肥料合格,农药合格。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魏昌全手里紧握着这几套盖着鲜红印章的报告,立刻给周海英打电话,语气里满是讨好:"周哥,您说对了,他们主动来问检测的事了,我已经答应把报告给他们。"

这两天,周海英没去外地,一直在迎宾楼办公。迎宾楼构造独特,有内外两个门,从外门进无法到达顶楼房间,需从内侧通道才能找到他的办公处。此刻他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听魏昌全说完后大喜过望 —— 他已找专家估过价,那个青釉双耳瓶值 30 多万元。不过文物的价值不止于金钱,更在于传承与收藏。他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说道:"毕瑞豪的大舅毕竟是李显平,李显平怎么可能对外甥动手?我这边也给冉国栋打个电话,没必要再步步紧逼了。"

毕瑞豪不敢耽误,从东洪县驱车到市农业局,没见到魏昌全,只从办公室工作人员手中拿到报告。他迫不及待地第一时间确认:上面盖着市农业局、东原师专公章,红色的印章鲜艳夺目,送检单位是东洪县工商局,检测单位是东原师专化学系,印章处还有魏昌全和史国宇等人的签名 —— 相当于农业局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在报告上签了字,字迹工整清晰。

毕瑞豪拿着报告匆匆赶回东洪县,到了东洪已是晚上七八点钟,约上从联合调查组返回的沈鹏和县农委主任吕连群,三人在城关镇毕瑞豪的家里,小心翼翼地拿出报告,再次确认签字和印章属实,确系市农业局检测合格。

沈鹏咧嘴看向吕连群,眼神中带着几分钦佩:"好你个吕主任,怪不得能当县委办主任、组织部部长、农委主任!现在只要给魏昌全打个电话,我相信周海英明天一早就会把瓶子送过来。"

毕瑞豪走到沙发旁,拿起座机电话,手握着话筒,看着两人,神情严肃地说道:"开弓没有回头箭,这电话一打,咱们就和魏昌全、周海英彻底撕破脸了。"

吕连群摆摆手,脸上带着胸有成竹的表情:"没那么严重,你就说县农委打算找其他公司重新检测不就行了?我看看这报告上签字的有八九个人,魏昌全要是不想把这一串人全拉下马,就必须配合咱们找周海英要瓶子。"

毕瑞豪点点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狠厉:"行,他们不仁别怪咱们不义。" 说完拿起电话打给魏昌全。此时魏昌全正和周海英、丁洪涛一起吃饭。大哥大第一次响时他没接,第二次响才拿起话筒。电话一接通,就传来毕瑞豪焦急的声音:"魏书记,不好了!现在县农委要对我们公司的肥料重新找一家检测机构检测!"

魏昌全脸色瞬间煞白,原本举着酒杯的手猛地放下,抓起话筒急问:"什么?你再说一遍!东洪县农委信不过我们市农业局?"

毕瑞豪语气无奈地说:"我当然信得过,但人家信不过我啊!要是明天我把检测报告交到县里,肯定得据理力争……"

魏昌全打断道:"不对啊,原材料不是都送到市里来了吗?"

"市里有样品,县农委也有。我刚从农委主任家出来,人家态度很坚决,一定要送去检测。到时候两份报告结果冲突,魏书记,咱们民营企业丢脸是小事,市农业局的脸面往哪儿放?" 毕瑞豪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威胁。

周海英在旁边听得一清二楚,马上明白了估计是在搞鬼,立刻拿起烟盒撕开,又找了一支笔,匆匆写下:"你问他该怎么办?" 字迹潦草却透着急切。

魏昌全强装镇定,声音却有些发颤:"毕老板,你说该怎么办?"

毕瑞豪道:“哎呀,我肯定想戴罪立功啊,现在可是把政法委书记的外甥关进去了,他从小娇生惯养的,就算联合调查组不收拾他,市委也饶不了他,我怕他把我供出来,这化肥的事搞定了,瓶子的事又搞不定了,我怕万一把海英会长供出来,咱鸿基省长,可是不大体面啊,拿回了瓶子,我就可以让沈鹏归还给县委,有您的检测报告,再加上李显平在从中斡旋,我想还是有挽回的余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