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34章 降低提留统筹,面谈企业退税(第2页)
杨明瑞说完之后,吕连群的脸色变得十分尴尬,他咳嗽了两声,对杨明瑞说道:“杨书记啊,这个问题,你说得太尖锐了。” 吕连群则皮笑肉不笑地笑着说:“你们城关镇是咱们县经济条件最好的,你们都这样喊穷,那其他乡镇怎么办?你们多多少少还有些工业和工商上的收入,其他乡镇的工业工商收入基本上都可以忽略不计,你这样表态,让其他乡镇不好发言啊。”
杨明瑞不以为然,接着说道:“其实,城关镇啊在县里最吃亏了,看着企业不少,但都是县里的国有企业,占了城关镇的地,但是税收都交给了县里财政,我们和一个中等的农业乡条件差不多,每年的总收益规模也就 170 多万元,主要依靠农业税、提留统筹和地方附加。朝阳县长,说句不该说的,您一句话就砍掉了大家三分之一的收入。”
我只是默默点头,没有回应,转而看向二官屯乡党委书记田向南,目光中带着鼓励,说道:“向南同志,你讲讲你们乡的情况。”
田向南身材有些消瘦,衣服穿在身上显得空荡荡的。他咽了咽口水,说道:“朝阳县长,我们二官屯乡比不上城关镇,是一个纯中等规模的十分典型的农业乡。农业总人口、土地总规模和城关镇差不多,也是 5 万多人、5 万多亩地。如果按照这个调整方案,相当于我们乡财政三分之一的收入就被直接拿掉了。现在乡里面各项公共支出规模不小,拿掉这部分收入后,我们的压力会非常大。朝阳县长,我个人建议,一下子减少三分之一太多了,能不能逐年降低?比如每年少个1%,咱们到新世纪的时候,完成降低到20%的目标。”
田向南的话一说完,底下几位乡镇党委书记就开始交头接耳起来,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低语声。刘超英、刘进京两人也和各自旁边的常委小声交流着,不时皱皱眉头,又点点头。显然,田向南的这个逐级降低的方案更加稳妥。
我点了点头,又说道:“马关乡黄修国书记,你来谈一谈。”
黄修国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资格乡镇党委书记,他说道:“朝阳县长,您上次来调研的时候,我就给您反映过相关情况。咱们东洪县在调整管辖范围的时候,基本是按照人口规模来的,每个乡镇人口都在 5 万左右,人均一亩的土地,每个乡镇基本就是 5 万多亩的土地。如果减少 10%,那相当于每个乡镇都要少 50 万的财政收入。说实话,压力大啊。”
黄修国讲完之后,其他人都纷纷表示附和,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赞同的声音。我看着县委副书记刘进京,又看了看常务副县长刘超英,说道:“看来啊大家面临的情况差不多,反映的问题也比较集中。这样,咱们政府班子和县委班子的同志,大家有什么意见?”
焦杨分管农业工作,她推了推眼镜,说道:“县长,我讲几句。刚刚各位乡镇党委书记的发言很客观。如果减少 10% 的收入,按亩产 1000 斤算,每亩地就少交 100 斤粮,乡镇的负担确实比较重。”
其他几位常委也纷纷点头附和。刘超英坐在我旁边,轻轻碰了碰我的胳膊,好言提醒道:“朝阳县长,我们知道您是好意,但现在看来,这个方案实施的条件还不太成熟,或者要逐级降低比重比较稳妥。”
我把所有人的意见都认真地做了记录,没有着急表态。见刘进京一直没有发言,我便问道:“进京书记,你是县委副书记,你来讲一讲。”
刘进京沉思片刻,他整理了一下领口,说道:“朝阳县长,同志们,我看啊,首先大家要明确,咱们东洪县提留统筹和农业附加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平均水平是 20%,咱们是 30%。朝阳县长要降低比例,其实是想让咱们恢复到全市平均水平,换句话说,全东原各地,每亩地也就是交200斤左右的小麦,咱们东洪啊,比重明显偏高嘛。”
我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进京书记说得很对,同志们说得也都有道理。大家还有没有要补充发言的?没有的话,我来讲几句。”
看着众人都没有表态,我继续道:“同志们,刚刚超英县长讲的我就不重复了。咱们这个比例算下来,高于全市平均亩交 200 斤的标准,这减少的 10%,本身就是东洪县自行增加的。”
这个时候,杨明瑞又举起手,说道:“县长,我插一句。其他地方交得少,是因为他们条件好一些;咱们收得多,是因为咱们财政困难一些。”
我看着杨明瑞,目光变得严肃起来,说道:“杨书记,说到关键了!咱们财政困难,那群众的经济条件就好吗?东洪县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和全国水平。政府没钱就向农民伸手,农民没钱就只能在土地上拼命。这就引出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咱们的土地粮食亩产到底是多少?我了解到,全省小麦平均亩产是 540 斤,高产田是 867 斤,但咱们是按亩产千斤的标准来收粮的,实际产量是多少呢?连群同志,你给大家汇报一下。”
吕连群他咽了咽口水,翻看着手中的资料,说道:“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初步估计,实际亩产量是 720 斤。”
此话一出,会议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响起一片交头接耳的声音,大家仿佛一下子被揭开了虚假的表象。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巴,有人不停地摇头,还有人小声地议论着。看着大家议论纷纷的样子,我没有立刻制止,而是让他们足足讨论了三分钟。随后,我拿起杯盖轻轻敲了敲桌子,声音很小但会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我眉头紧皱,想到群众实际只收获 700 多斤粮食,却要按照 1000 斤的标准,交 30% 的提留统筹,心里满是沉重和愧疚。我缓缓说道:“同志们,亩产 720 斤和亩产 1000 斤,哪个数据是真实的,我相信大家心里都清楚。平均亩产 720 斤,一亩地再交 300 斤粮,接近 50%!同志们,除去农药、种子、化肥等成本,咱们群众到头来和包产到户的时候相比,也仅仅是能吃饱饭而已。要是年景不好,恐怕连饭都吃不上。我说得对不对啊同志们,大家谁敢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乡亩产千斤?”
众人都沉默不语,低着头,不敢与我的目光对视。我继续说道:“同志们!大家一直说降低提留统筹的比例会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那有没有考虑过把这笔账算到群众身上,会影响他们种地的积极性?我不想说‘为人民服务’这种空话,说点实际的。在座的乡镇党委书记,那个以前不是农民,大家出身农民,成了干部反手却对农民下手这么狠,遇到困难,总是想着‘苦一苦’群众。群众的声音微弱,发不出来,但当他们的不满爆发时,那一定是咱们不可承受的雷霆之怒!30% 的比例,同志们,过分了,说句实在话,按实际产量算,已经快到50%了,这样算下来,是触目惊心的!”
我喝了口水,也让大家消化一下内容,继续说道:“同志们,革命战争年代,咱们一穷二白,团结带领群众闹革命,那个时候咱们都没怕过。解放战争的时候,群众推着独轮车支援前线。我现在想问大家,如果你们所辖的乡政府有麻烦、干部有困难,群众还会像以前那样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来支持咱们的干部吗?说句实在话,如果换作是我,我是不会的。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所以,大家可能觉得少了这部分收入,日子不好过,但一亩地少收一百斤粮,一个四口之家就能多收入四百斤啊,咱们群众的日子就好过了,群众日子好起来,不正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吗?难道真要把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当成一句没有意义的口号?”
我的话在会议室里久久回荡,所有人都陷入沉默。大家都明白,30% 的比例确实不合理,但 “苦一苦” 群众的思想,早已形成了潜规则。我用手重重地敲了敲桌子,说道:“同志们!不能再‘苦一苦’群众了,要想着‘苦一苦’干部了。东原的干部要有骨气,带着群众致富,而不是伸手朝群众要钱?搞反了同志们!这个思想认识必须扭转过来,不然的话,东洪的明天就是没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