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臧登峰道出原委,柳如红吐出实情(第2页)
臧登峰副市长笑着说道:“朝阳同志还是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啊。那好吧,正好我也想听一听基层同志对解决国有企业面临难题的看法。”
下楼后,杨伯君看到我和臧登峰,快步走了过来。他主动上前,双手垂在身旁,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臧市长。”
臧登峰副市长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我见状,立刻介绍道:“臧市长,这位是我们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工作的主任韩俊。” 对于一个县政府主持工作的办公室副主任,臧登峰副市长并没有太多关注,但还是礼貌性地点了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臧登峰副市长上车后,谢白山把车开了过来。我随即吩咐道:“跟着臧市长,咱们一起去调研。”
谢白山马上回应:“市政府的驾驶员开车都很野啊,你们这次可是抓稳了。”说话间,就是一脚油门,汽车瞬时就有了推背感,一声轰鸣,就出了市委大院的大门。
我望着车窗外,不禁叹了口气,说道:“电厂的事不好办呀,市里面不同意,我们也没办法走立项程序,只能死缠烂打了。”
随即,我把晚上要吃饭的事告诉了韩俊。韩俊熟练地拿出机密通信簿,开始联系人员确定位置,他那有条不紊的样子,一切都显得轻车熟路,尽在掌握之中。
汽车沿着城区道路疾驰而去。很快,我们就出了城,进入了光明区北部的工业集中区。这里,是整个东原企业最为密集、规模最大的区域。道路两旁,国有企业一家接着一家,机械厂、卷烟厂、食品厂…… 林立的厂房,轰鸣的机器声,构成了一幅壮观的工业画卷。
两辆汽车继续前行,很快就驶过第一棉纺厂前坑洼的水泥路。抬头望去,棉纺厂上方 “第一棉纺厂” 的牌子锈迹斑斑,在秋风中微微晃动,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市计划委员会主任韩长平、厂长杨伯涛、以及其他几个有关单位的干部都已经在现场等待。
我急忙提醒谢白山:“不要抢风头,和前车保持距离,等领导下车后,我们再过去。” 谢白山心领神会,轻轻踩了刹车。
看着臧登峰副市长已经与市棉纺厂厂长杨伯涛、市计划委员会主任韩长平几个干部开始握手,这时汽车缓缓停下。我和韩俊小步快走过去,只见众人已经簇拥着臧登峰副市长。只听到杨伯涛满脸笑容地说道:“可把您盼来了,大家盼了您半年了。臧市长,我给您介绍,这是我们厂班子的领导……。” 随即,他开始逐一介绍陪同人员。
臧登峰副市长身材微胖,穿着笔挺的西装,一副领导模样,主动与众人一一握手,举手投足间,尽显领导气质。
介绍完领导干部后,臧登峰副市长看向我,说道:“今天,我还给你们请了一位年轻的专家,东洪县县长朝阳同志,今天他也参与调研。”
我和杨伯涛平日里开会、学习时偶尔会遇到,彼此十分熟悉。虽然棉纺厂不如往日辉煌了,但杨伯涛是经历过辉煌的人,见过大世面自然多了份淡定与从容,一个县长还不足以让杨伯涛太过热情。
客套了两句后,便开始了今天的调研行程。众人一起走进了纺织车间,一股混合着棉絮气息的热浪扑面而来。目之所及,都是忙碌运转的纺织机器,女工们在机器旁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她们熟练的动作,专注的神情,展现出了工人的勤劳与坚韧。棉絮像雪花般飘浮在灯管
杨伯涛眉头紧锁,无奈地说道:“现在原棉配额砍了一半,之前苏联的订单也黄了,现在只能靠生产纯条纹线维持。”
臧登峰副市长在众人簇拥下来到细纱机旁,韩长平指着机器问道:“杨厂长,这些纺织机还是 50 年代的产品吧?”
杨伯涛苦笑着回答:“臧市长、韩主任,您也是老行家了。现在我们陷入困境,就是因为购买机器设备。我们购置了一批精梳机,又增购了自动络筒机,投入巨大,但是现在出口减少,全国今年棉布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导致库存积压,现在没办法啊,停产了企业就停摆了,不停产也是边生产边积压。”
臧登峰副市长神情严肃,问道:“这个自动落筒机和柔性加工的普及率怎么样?”
杨伯涛叹了口气,说道:“只有几台机器,多数车间还是需要人工接头落纱。原棉供应不足,价格还涨了不少。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是化纤替代加速,我知道,我们去武汉学习时,武汉一棉厂非棉纤维用量都已经到 25% 了,我判断以后化纤将逐步取代棉纺的市场。”
臧登峰副市长摇了摇头,说道:“取代不可能,化纤能挤占市场,但棉花纺织品的优势谁也替代不了!这就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咱们要辩证看待。搞深加工、减少原棉依赖、开拓欧洲市场、大力发展化纤项目,这是转型的 “四驾马车”!必须打破惯性思维,大胆试、大胆闯,不能被老经验捆住手脚!”
在车间查看完生产经营情况后,随即在会议室召开座谈会。路上看到大标语写着 “团结奋进,振兴棉纺” ,几辆锈迹斑斑的二八自行车歪斜地靠在红砖墙上,诉说着这家老牌国企的沧桑。
会议室内,气氛略显紧张。会议桌上原本没有我的位置,但工作人员反应迅速,很快就给我拿了一个写着 “领导” 的桌牌放到我跟前。
我坐在桌前,看着众人热烈地讨论着棉纺厂的未来,心中思绪万千,既想着棉纺厂的困境,也惦记着电厂项目的争取,不知道接下来的路,会走向何方。
座谈会在厂部三楼会议室举行,长方形会议桌被擦拭得锃亮,却难掩桌面下斑驳的木纹。我与臧登峰副市长、计委及经贸委的几位干部并肩而坐,对面纺织厂领导班子整齐排列,每个人面前都摆放着一个白底蓝花的搪瓷杯,氤氲的茶香在略显压抑的空气中飘散。
首先是棉纺厂厂长杨伯涛汇报工作。他翻开手中厚厚的牛皮纸文件夹,镜片后的眼神透着焦虑与期待。“目前厂里原料库存就够半个月,资金链随时可能断,恳请市政府拉咱们一把,帮助棉纺厂度过难关。”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带着沉甸甸的压力。
汇报的时候,臧登峰听得很是认真,全程没有打断,偶尔会在本子上记上几笔,等杨伯涛汇报结束后,几个副厂长又做了一些补充,交流环节正式开始。
计委主任韩长平推了推金丝眼镜,慢条斯理地说:“市里财政啊也很紧张,补贴恐怕难以落实,建议棉纺厂优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
经贸委的同志则从行业趋势出发,提出加强技术改造的建议。外经委的干部则强调要规范经营,提高产品质量,试着打开欧洲市场开始畅谈,大家各抒己见,会议室里的气氛愈发凝重。
臧登峰副市长微微后仰,靠在椅背上,目光扫过众人,待众人讨论的差不多的时候,最后落在我身上。他嘴角上扬,露出意味深长的微笑:“县长,我们都是在机关工作的,而你是在基层一线战斗的,更有发言权呀,你来谈一谈,关于这个棉纺厂现在的情况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呀?”
我心里 “咯噔” 一下。此行我有两个目的:一是希望在臧登峰面前拉近关系,推动电厂项目落户东洪县;二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聆听领导指示。作为东洪县在,我深知此时言多必失。于是,我连忙欠了欠身,语气恭敬:“市长,我是来学习的,没有什么要说的。”
臧登峰爽朗地笑了起来:“朝阳非常谦虚啊。既然这样,那好吧,我看大家都已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我说说自己的想法,结合大家的意见,我提几点具体的措施。” 他坐直身子,神情变得严肃:“第一,棉纺厂必须要准确认识现在国内国际棉纺市场的秩序环境,认真分析棉纺行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找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自力更生。别想着找我要钱,我 1 分钱也没有,也不要想着说你们有两三千工人。这东洪县的李朝阳说有 100 万人要用电,跟了我一天了。有办法就是有办法,没办法就是要想办法,你们想的办法总不能只靠上级解决。市里这么多国有企业生产都面临着问题,靠市里能帮助几家呀?市财政也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