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70章 胡延坤老谋深算、吕连群梦想成真(第2页)
当我们的车缓缓驶向石油公司时,远远就看到门口挂起了一条鲜艳的横幅,在微风中迎风招展。横幅上写着“欢迎李朝阳县长一行莅临石油公司检查指导工作”。
这种挂横幅的宣传方式在近两年才逐渐兴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营造出对领导检查工作的高度重视。我看着那横幅,心中暗自思忖:胡玉生和田利民倒是学会搞这一套了,虽说有些夸张,但这姿态也算是做足了,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欢迎。
车子稳稳停下,众人纷纷下车。胡玉生和田利民早已在门口等候,见我们到来,立刻满脸笑容地迎了上来。胡玉生快步走到我面前,热情地伸出双手,说道:“县长,我们盼您好久了,您终于来我们石油公司正式调研了!我们公司蓬荜生辉啊。”
我笑着和胡玉生握了握手,说道:“胡总,今天来,一是调研,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石油公司的后续划转工作和债务化解。之前交给你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了?这可是关系到公司未来发展的大事,可不能掉以轻心。”
胡玉生憨厚地一笑,挠了挠头,说道:“县长,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随时等您指示,向您汇报。这段时间,我们全体员工都在为这事努力,不敢有丝毫懈怠。”
田利民也在一旁补充道:“县长,债务问题的初步方案已经做出来了,只要您签个字,这笔钱就能‘到位’。我们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把方案制定得这么完善。”
我听了田利民的话,微微皱了皱眉,看了他一眼,说道:“我签个字就能到账?你说的该不会是那个‘三方协议’吧?不行,县里面凭什么为这笔钱买单?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你们可得想清楚了。”
刘超英见气氛有些紧张,赶忙在旁边打圆场:“还没到开会时间,你们俩别着急,先给县长汇报一下石油公司的情况。大家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好,有什么问题可以慢慢商量。”
办公大楼共有三层,在东洪县这个地方,已算是比较高的建筑了。它矗立在主干道上,显得格外显眼,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石油公司的重要地位。
办公大楼门口摆放着一列展板,胡玉生见状,立刻上前介绍道:“咱们石油公司有三大下属板块,都和石油紧密相连。一个是县钻采公司,又叫东洪县石油钻采大队,有210多名员工,其中五分之一有大专以上学历。这些员工都是我们公司的宝贵财富,为石油钻采工作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另一个是炼化公司,有200多人,不过由于设备老旧,现在炼化效率不高,这也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三个是销售公司,负责管理全县加油站,有员工约220人。这三大板块相互协作,共同支撑着我们石油公司的运转。”
我一边听着胡玉生的介绍,一边点头表示认可,说道:“相当于一线生产经营部门就有600多人,作为一家县属国有企业,人数确实不少啊。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石油公司的规模和影响力。”
胡玉生接着补充道:“县长,这还没算县石油公司机关呢。县石油公司机关有140多人。这部分人员主要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同样不可或缺。”
听到县石油公司机关有140多人,我不禁心中一动,觉得这个比例不太正常。于是,我问道:“你们公司机关的人数比县委县政府机关还多!上面有没有给你们定编?石油公司机关定编多少人?这人数配置得好好研究研究,可不能盲目扩充。”
田利民上前回答:“县长,县石油公司原本真正的编制只有十多个,后来我们争取到正式编制30多个。除了公司领导团队和各部门一把手,其他人员基本都是非正式人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现在马上要划转了,如果这部分人身份不解决,他们就无法到省石油公司去。这可是个大难题,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胡玉生也在一旁说道:“县长,我们了解到,东部地区有些石油公司在划转时,省石油公司只接收有正式身份的人,没有正式身份的一律不接收。如果是这样,就有具体问题了——我们公司真正有编制的正式人员不过30多个,相当于石油公司机关70%以上的人无法到省石油公司工作,他们必将下岗。这不仅关系到这些员工的生计,也会影响到公司的稳定,这也是我们一直不同意石油公司改革的原因之一。我们实在不忍心看着这么多员工失去工作。”
我扭头看向沈鹏,神色凝重地说:“沈鹏同志,你这个工作任务很重啊,石油公司的问题非常突出。接下来的工作,你可得好好谋划谋划,争取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
参观完石油公司、听完汇报后,一行人来到二楼的石油公司会议室。会议室布置得简洁大方,桌椅摆放整齐,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
落座后,面前放着白色陶瓷水杯,里面已放好茶叶。一位穿着制服的女干部拿着水壶走过来,动作娴熟地依次添茶倒水。热水注入杯中,茶叶瞬间翻滚起来,散发出阵阵清香。
抵达石油公司后,公司的会议室里,气氛略显凝重。胡玉生身着整洁的深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脸上带着职业性的微笑,开始汇报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他手中拿着精心准备的文件,目光专注,声音沉稳,每一个数据、每一项业务进展,都被他清晰地阐述出来。然而,随着他的汇报深入,我心中的忧虑愈发浓重。
受制于国家对油价的严格调控,东洪县虽身为产油县,可受制于交通闭塞的原因,石油消耗能力却差强人意。整个石油公司盈利能力令人堪忧。这两年下来,不仅没赚到多少钱,财务报表上那刺眼的数字,显示着公司还欠了县里面几家银行三四百万元的债务。这笔沉重的债务,如同一块巨石,压在石油公司的肩头,让它举步维艰。
因为还款不及时,石油公司的信誉受损,已然成了贷款黑户,银行的大门对其紧紧关闭,无法直接从银行办理贷款。无奈之下,只能另辟蹊径,用学校教师的资质贷款,再由县教育局统一放贷给石油公司。这曲折的贷款之路,无疑给公司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而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石油公司用这笔资金改造生产设备,满怀希望地想要借此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却没想到被东北的设备公司狠狠骗了一笔。我听得出来,公司的资金就这样打了水漂。原本复杂的债务关系,变得更加错综复杂,这已不是简单的三角债,而是如同乱麻般的四角债甚至五角债。
在胡玉生汇报完毕后,公司书记田利民微微欠身,轻声说道:“县长,我想做个补充。” 他的声音低沉而平稳,随后开始补充一些在胡玉生汇报中未提及的细节。他的话语间,透露出对公司现状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未来发展的迷茫。
听完他们的汇报,我靠在椅背上,微微闭上眼睛,心中快速梳理着这些信息。片刻后,我睁开眼睛,看向会议室里的众人,这时,刘超英清了清嗓子,手中拿着一份文件,神色认真地宣布:“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研究决定,临时成立东洪县石油产业整顿领导小组。”
接着,宣读了关于任命沈鹏为组长、杨伯君为副组长的决定,小组成员来自县政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计划委员会、县经贸委和劳动人事局等五个部门。
刘超英宣读完成立领导小组的决定后,我看向沈鹏,说道:“那这样,沈常委还是表个态吧。”
沈鹏闻言,微微一愣,随即迅速反应过来,他翻了翻桌面上的笔记本,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对面坐着的石油公司经营领导班子,说道:“各位领导、同志们,我表个态。说实话,得知县政府将我派到石油公司,负责指导帮助公司完成划转前的改革整顿工作,我心中既感到荣幸,又深感责任重大。但请相信,我一定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石油公司的全力配合下,坚决完成这次工作。接下来的工作重点,我觉得是以下几个方面,迅速理清债务关系,追偿有关债务……”
沈鹏的表态倒是中规中矩,没有激昂的言辞,也没有豪言壮语,一切都显得那么平实,既没有亮点,也没有槽点。不过,沈鹏毕竟是干过公安局长,追偿债务的事,我也认为是抓住了重点,到东北买设备,买什么设备,钱到底给了没有,都是一面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