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992章 胡延坤提分而治之,沈常委要就地免职(第2页)

胡延坤早就听说了老黄县长的事,心里也清楚他所求何事,便率先表态说道:“哎呀,黄县长,你找我办事,我先给你打个预防针啊。我现在也想着和老焦主任一样,打个退休报告,提前退休呢。”

黄老县长一听,马上紧张起来,身体不自觉地前倾,说道:“哎呀,怎么我找谁谁都说退休呢?这可不行啊。你在东洪县可是为经济工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你在正县级岗位上才干了多久嘛?我没记错的话,你应该还有一年半才退休吧?怎么,这心里也有委屈了?”

对于老黄县长能张口说出自己还有一年半退休,胡延坤并不意外。平常这些老干部聚在一起,讨论最多的就是谁谁谁是什么级别,谁谁谁多大年龄,又是谁谁谁还有多久退休。对不如自己的人,他们会略显轻蔑;对级别高、待遇好的人,又会略显嫉妒。总之,和农村妇女倒也差不多。

胡延坤说道:“黄县长,咱们都到这个年龄了。人活七十古来稀,真正能享受生活的时间又有多少呢?现在组织上都在鼓励老干部主动退休嘛,退休了,还可以安排人顶岗,正好,家里有个小辈,想出来工作了。正好,我身为县政协主席,我看啊,可以给大家带个头,做个表率,也让新来的领导对咱们有个好印象。”

老黄县长摆了摆手,说道:“延坤啊,高风亮节都是骗人的,你可千万别这么想。你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在这个位置上,你出门有车坐,到办公室有人给你泡好茶,走到哪儿都是迎来送往,一口一个‘主席’。虽说你实际权力肯定比不上一些实职岗位的领导,但怎么说也是正县级干部,四大班子的头头,该有的尊重和体面都有。人活着不就是图个面子吗?你是还没下来,不知道下来后的滋味,等你下来了我告诉你,连门口的老聂都可以拿捏你啊。”

胡延坤随即说道:“不重要,不重要。我这退休之后,绝对不进这县委大院了,人啊,追求不同。我的追求很简单,就是家人和睦、身体健康,就这八个字。”说话间,老胡的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仿佛在憧憬着自己理想中的生活。

两人闲谈了半个小时左右,办公室里的气氛时而热烈,时而又陷入短暂的沉默。黄老县长觉得差不多了,便叹了口气,说道:“现在新来的领导对咱们老干部太不尊重了。对东洪县的干部,那是当阶级敌人在整,我老黄虽然不在位置上了,但这口气我咽不下去。”

黄老县长本想说说自己被田嘉明打了一顿的事,但心里又明白,自己被田嘉明打的事,说给谁听都不会有人信。反复说,不仅显得自己这老头子丢人现眼,而且查无实据,说了也是白说。于是,他便把矛头都指向了东洪县县委政府。

这话一说完,倒是引起了胡延坤的共鸣。胡延坤也有些无奈地坐在椅子上,身体微微向后靠去。如今,他已经通过各种渠道知道沈鹏对自己的儿子胡玉生很是不满,坚决要将胡玉生绳之以法。奈何自己这儿子也犟,所以,胡延坤做好了最后打算,以退休为条件,换自己的儿子平安落地。·

他虽然和李显平打过电话,李显平嘴上没拒绝,但实际上李显平什么时候到东洪县来,会不会给自己联系,还不好说。胡延坤心里清楚,李显平之所以那样表态,无非就是说几句客套话。在这一点上,胡延坤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胡延坤想到自己的儿子胡玉生,心中一阵刺痛,仿佛有一把无形的刀在绞动。他便发自内心地感慨道:“哎呀,老黄啊,别说你了,我都觉得头疼。理论上来说,东洪县的干部如今啊,多数都倒向了新县长,曹家,焦家,再加上刘进京和刘超英,啊还有刘志坤,这些都是在烧县长的热灶嘛。”

老黄说道:“李泰峰在的时候,新县长还是个小媳妇。新县长来了没多久,李泰峰就直接从东洪县夹着尾巴走了。我是了解李泰峰的,他呀,不想走,不想离开东洪,想着在东洪直接退休。焦进岗这老焦,躲在省城根本不敢回东洪县,这不,连辞职报告都递了,也是给县长表态让位嘛。现在还在岗位上硬抗的,就你这个政协主席了。你可是东洪干部的一面旗帜啊。”

胡延坤笑了笑道:我虽然年龄大了,但规矩还是懂的,何必让人赶下台,丢人现眼呢,所以我呀也想着主动申请退休。”

黄老县长则说道:“东洪县中层干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团结啊。延坤,我就不信,只要东洪县的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他李朝阳还能顺利转正。

胡延坤似笑非笑地说道:“县长不能转正,那可是严重的政治事件。黄县长,你别想太远了,转正这是大势所趋,新的县委书记会把这事搞定的。”他说着,微微摇头,眼神中透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顺从。

黄老县长一脸坦诚地说道:“县委书记?东洪县哪有什么县委书记?现在人家李朝阳是党政一把手,签字一支笔,说话一言堂。我看还得再加一句,做事一根筋。非得拿干部开刀,非得和干部过不去,这样的领导,怎么可能转正?”

胡延坤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言,他深知这个话题的敏感性,也清楚自己无法改变什么。便说道:“老黄,认清形势吧,我看,县委书记就是刘进京和刘超英他俩中的一个,谁能上啊,我看也很简单,谁有把握让县长转正谁就上嘛,谁能实现组织意图谁就当书记。现在啊已经不是李泰峰那时候,糊糊弄弄过日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黄老县长哀叹一声,说道:“唉,我呀,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凭什么让我交不该交的钱?还有那个田嘉明,说抓人就抓人,还有没有王法?还有没有法律?随便编个罪名就能把人抓了,我们东洪县的干部,还有明天吗?我看他这个局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胡延坤听着黄志行的抱怨,微微皱起眉头,缓缓说道:“县长和公安局长可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听说他们早就相识了。所以啊,你想在这件事上做文章,恐怕不太容易。”

黄志行一听,立马反驳道:“哎,这你可就错了。我特意去市里面打听过,虽说公安局长和县长是同乡,但他俩压根不是一条道上的人。这公安局长走的是周鸿基儿子周海英那条线,和市委副书记唐瑞林关系密切。我听说田嘉明要来咱们东洪县的时候,市里好多领导都持反对意见。要不是唐瑞林强硬地压下反对声,田嘉明哪能到咱们这儿来当局长。”

这个消息,对胡延坤而言,无疑是闻所未闻。他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勾了起来,当晚,他忍不住再次向黄志行求证:“此话当真?”

黄志行一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哎呀,我在这事上有必要骗你吗?至少可以肯定,他俩之间是有矛盾的。这消息可不是我瞎编乱造的,是我从市里领导那儿听来的,绝对靠谱,百分百属实!”

听到“百分百”这三个字,胡延坤的眼神中瞬间闪过一丝寒光。他在心中暗自思忖,如果真如黄志行所说,那就意味着县长和公安局长分属不同阵营,而且这两个阵营之间矛盾重重。作为县政协主席,胡延坤平日里对市里的政治动态一直颇为关注。他清楚地知道,唐瑞林与钟毅、张庆合向来不合。如今田嘉明和唐瑞林站在一起,那岂不是表明田嘉明和钟毅、张庆合关系一般?也就意味着和县长的关系,看起来并不是那么亲热。

胡延坤心中有了盘算,对黄志行说道:“老黄,照你这么讲,这县长和公安局长还真不是一路人。你带来的这个消息太重要了。既然不是一路人,那这里面可就有操作的空间了。”说着,他站起身,走到桌前,拿起毛笔,在纸上写下了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分而治之。

黄志行若有所思地看着胡延坤写下的字,胡延坤做了个请坐的手势,两人随即坐下来,开始细细谋划,交谈声在办公室里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在市委大院,侯刚手持关于柳如红收受贿赂的调查报告,匆匆朝着林华西的办公室走去。此时,林华西的办公室里,市纪委书记林华西正在听取工作汇报。

侯刚只好拿着材料,静静地站在门口等候。自从郑成刚走马上任审计局局长后,市里副书记的位置一直空缺。侯刚身为资历深厚的纪检处长,自认为有晋升副书记的机会。为此,他昨日带着处里面的两个同志,通宵达旦,一直加班到凌晨两三点,才将这份材料赶制出来。

但凡懂行的人都明白,纪委加班,往往意味着又要有干部被调查处理了。按常理,写材料这种事并不需要侯刚亲自动手,但他深知这份稿子意义重大。这份报告关乎一位副市长考察人选,而此人又是钟毅、张庆合颇为看重的得力干将。在措辞方面,侯刚与手下的两位干部反复斟酌,既要尽可能客观地陈述事实,又要在字里行间暗示郑红旗在这件事中并未起到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