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998章 战友情深意重,家林投资东洪

正说着,会议室门口出现了两个身影。看不出是三十,还是四十,他们身着粗布军装,布料已被岁月磨得发白,脸庞沧桑,皮肤黝黑,布满了岁月与风霜的痕迹。两人站在门口,眼神中带着几分拘谨,轻声问道:“领导,是在这里开会吧?”

毛主任打量着两人,看他们的穿着打扮不像是干部模样,便开口道:“是在这开会,你们是参战老兵吧。”

两人默默点头,脚步沉稳地走进会议室,找了个位置坐下。随后,又陆陆续续来了七八个参战老兵。他们中,年龄稍大的不到 40 岁,年轻的才 20 出头。这些曾经在老山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战士们聚在一起,彼此间没有过多的寒暄,只是简单地点点头,眼神交汇中传递着无声的默契。从老山前线下来的人,似乎都被烙上了同样的印记 —— 沉默寡言,经历过生死的他们,很多情感早已无需用言语来表达。

10 点钟,民政局局长李正君再次来到会议室。他刚担任民政局长不久,对民政局的情况还不太熟悉,手里紧紧攥着一份稿子,边看边小心翼翼地走进会议室。一抬头,看到同志们正在挂横幅,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 “热烈欢迎环美公司参战老兵虞家林同志”。这条横幅制作得十分简易,是先在红纸上写下字,再用剪刀仔细剪下来,最后用浆糊粘贴在红色布条上。李正君凑近仔细查看,一边看,一边不放心地嘱咐:“那个‘欢’字,粘结实点,粘结实……”

这时,毛主任快步走到他身边,在他耳边低声说:“局长,有些参会的老兵已经到了。”

李正君缓缓回头,目光扫过会议室。只见那些参战老兵们围坐在简易会议桌旁,有的彼此相熟,正在低声交谈;有的还不认识,只是安静地坐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局促。

李正君伸手,说道:“把烟拿过来。” 他自己虽不抽烟,但为了能更好地与老兵们交流,此刻也顾不上许多。

毛主任赶忙从兜里掏出烟递过去。李正君接过烟,看到是红梅,问道:“什么档次?”

毛主任道:“县里干部,流行抽这个。”

李局长交代道:去,安排整条好的,一会招待县长。”随即走到桌子旁,恭恭敬敬地给每人发了一支,一边发一边客气地说:“各位同志,耽误你们时间了。今天有位外地企业家来县里,他好像也是参战老兵。”

众人表情依旧平静,其中一人抬起头,目光直视李正君,问道:“他们是哪个军区、哪支部队的?”

李正君摇摇头,坦诚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快到了,10 点半的时候,县长会亲自陪着过来。各位同志,我们民政局工作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请多谅解。”又不放心的嘱咐道:“哎,大家还是照顾县里的面子啊,当着外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大家心里要有谱。咱县长也是老兵,立过战功的老兵。”

李正君此言,自然是希望众人一会能够美言几句,切不可说什么上不得台面的话。

看着老兵们身上洗得发白的粗布军装,李正君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提议道:“你们哥几个来参加县长召开的会,还是换身像样的衣服。”

老兵们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带着几分自嘲地打趣道:“这就是我们出门穿的衣服。” 他们的话语中,既有生活的无奈,也有对现状的坦然接受。

李正君心里明白,县里的群众大多生活困苦,哪有余钱去买新衣服?就算有点积蓄,也都优先紧着老婆孩子吃穿用度。他和几人闲聊了几句后,便带着民政局班子成员到楼下院里等候。

10 点半,我与虞家林、刘进京副书记一同乘车抵达民政局。车子缓缓停下,车门打开,李正君快步上前,汇报道:“县长,欢迎您到我们民政局视察啊。参战的老兵们都到了。”

我微笑着回应:“李局长辛苦,也耽误大家时间了。” 语气中满是关切与歉意。

虞家林也满脸客气地向李正君点头致意。家林虽然是大老板,但是一直比较低调。

我们一行走进会议室,只见民政局的两个年轻干部小跑着在前面引路。参会的八九个个参战战士见状,纷纷站起身来,身姿挺拔,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部队时的模样。

李正君在旁边介绍道:“各位同志,这是咱们东洪县朝阳县长。前不久的八一建军节座谈会,县长也出席了,大家应该都认识吧?”

这些朴实的农村汉子们面带真诚的微笑,纷纷点头,眼神中满是对领导的敬重。

虞家林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试图寻找熟悉的面孔,却一无所获。毕竟,在部队里,一个连的战友最为熟悉,一个团里也只有老乡和邻连的同志比较熟络。

我陪着虞家林走到众人面前,主动开口道:“各位战友,大家好啊!我们俩也是从猫耳洞里爬出来的。” 话语中饱含着对那段艰苦岁月的感慨。

旁边一人接话道:“县长,我们知道,您在猫耳洞里待了三个月。”

我长叹一声:“三个月,铭记一辈子啊!” 那三个月的点点滴滴,早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随后,我向大家介绍:“这是虞家林,我的战友,曾一起钻猫耳洞,现在是民营企业家。他今天来县里,一是投资考察,二是看望参加过反击战的老战友,大家掌声欢迎!”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衣着光鲜的虞家林,他有些不好意思,连忙挥手:“大家都是战友,别这么客气!”

我指着其中一个人,向虞家林介绍:“家林,这位是王荣军,一级战斗英雄!47军的,专打硬仗的,当时 47 军他们的阵地离敌军只有十几米远。”我转身看着,问道:“哎,还有一个李二柱,侦查大队的捕俘手,一级战斗英雄,怎么没来?”

王荣军回忆起往事,插话说道:“是啊,我们当时上了主峰,当时和敌人的猫耳洞,就隔着一块巨石,对面的人说话都听得清楚。” 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的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场。

我感慨道:“英雄啊,我们当时的猫耳洞,离敌军至少还有三四百米,没在敌军直接火力覆盖之下。你们十几米,晚上一个不注意,就能被人给摸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