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53章 岳省长东洪调研,魏昌全主动上门(第2页)

市委大院与家属院原本一体,后来中间修了条马路,便分成了两处。抬头望去,市委办公大楼八层灯火通明,人影在窗户上晃动,显得格外忙碌。

“看,‘三学办’又在加班了。”晓阳挽着我的胳膊,轻声说道。

我点点头,心中感慨:“是啊,这就是一把手的意志。伟正书记一句话,全市都得动起来,干部就得挑灯夜战。今天一个想法,明天就能变成文件,后天就得见成效。权力这东西,运作起来真是高效。”

晓阳深以为然:“谁说不是呢。现在看,东洪县委书记的位置,丁洪涛的可能性很大。爸那边也说,是在倾向他。”

“丁洪涛……这个名字都要磨出老茧了。”我沉吟道,“他在市里根基深,能力也有。平安县县长呢?有风声吗?”

“平安县县长还没定论,”晓阳分析道,“但‘三学办’那几个组长,位置太关键了。贾彬以前是组织部副部长,资历够,这次在‘三学办’干得出色的话,说实话直接接任县委书记的可能性不小。留在市委的话,市委办主任的位置也有可能。不过,这几个组长,背景都不简单,跟于书记关系也近。”

我们边走边聊,路上行人稀少。晓阳忽然想起:“对了,周卫华那边,关于林雪调动的事,我没把话说死。”

我自然明白晓阳考虑问题很是周全:“嗯,谨慎点好。那你的想法是?等一等!”

“还是放在市政府系统稳妥,”晓阳思路清晰,“市政府办综合二科,给王瑞凤副市长写材料。这个位置接触核心工作,锻炼人,而且相对低调。不过,得先问问林雪本人的意愿,毕竟工作强度大,她们小两口要是近期有要孩子的打算,可能不合适。”

“有道理,”我赞同道,“这事你把握分寸。以前钟书记在的时候,跟学武部长打个招呼就行,现在……李部长也谨慎多了。”

“是啊,”晓阳轻叹一声,“时移世易。现在安排人,要看时机了,只要瑞风市长点了头,我看问题不大。”

第二天一早,司机谢白山开着桑塔纳,载着我驶出东原市区,返回东洪。车子刚上东光公路不久,速度还没提起来,大哥大就急促地响了起来。是市委秘书长郭志远。

“朝阳县长,你现在在那里啊?”郭志远的声音带着一贯的沉稳。

“郭秘书长,刚出市区,在东光公路上。”

“我算着时间啊就差不多,你啊立刻调头回来,”郭志远语气不容置疑,“于书记昨天从省里回来,今天一大早才说要马上见你,具体什么事书记没说。”

“好,我立刻返回。”我放下电话,对谢白山说,“白山,调头,回市委。”

谢白山麻利地在下一个路口掉头,嘴里念叨着:“幸好走得晚,这要是开到东洪再回来,可就耽误事了。东光公路修好后,跑起来是快。”

再次回到市委大院,郭志远已在办公室等候。他脸上的笑容带着温和,引着我往里走:“朝阳同志,辛苦了。于书记昨天去省里汇报工作,一回来就点名要见你。具体什么事,我也不太清楚,你进去就知道了。”

我跟着他走进那间宽敞肃穆的书记办公室。于伟正书记正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低头看着一份材料,眉头微锁。他示意我在对面的沙发坐下。然后吩咐道:“把市长和瑞风请过来。”

“朝阳同志,坐。”于伟正抬起头看向我道:“昨天我去省里,向道方书记和几位分管省长汇报了咱们市‘三学’活动的进展,也提到了你们东洪的做法和成效。”

他顿了顿,拿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继续说道:“泰民省长和分管农业的岳峰副省长,对你上次汇报中提出的粮食购销‘同价’问题非常关注。岳峰同志是咱们东原的老领导了,对家乡感情很深,他决定下周亲自带队,到东洪县进行专题调研。”

我心里一动,岳峰副省长要来?这可是大事!

“伟正书记,我们一定全力做好准备工作!”我立刻表态。

“嗯,”于伟正点点头,准备好是应该的,但汇报要有重点,有亮点。”

很快,市长张庆合和常务副市长王瑞凤走了进来。郭志远也跟了进来,在于伟正的示意下坐在一旁。

于伟正环视众人,声音沉稳,像叙述一件普通工作一般说道:“岳峰同志啊下周调研东原,点名要去东洪县,这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工作的重视,也是对东洪的关心。今天把大家叫来,就是布置任务。”

在交代了背景之后,于伟正书记说道:我看眼下有几个工作要做好准备,结合岳峰同志的讲话我谈几点。第一啊,”他看向我和张庆合,“东洪要认真总结李泰峰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在‘百万亩吨粮田’建设数据上弄虚作假的深刻教训!李泰峰已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移送司法。这个反面教材,在汇报中要讲清楚,讲透彻!市里的部分由庆合同志负责,东洪县的部分由朝阳同志负责。要实事求是,不回避问题,更要体现我们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的决心!”

“第二,”他目光转向我,“关于粮食购销‘同价’的问题。朝阳同志上次谈的思路很好,平价粮价格过低小麦才一毛多一斤,议价粮价格五毛左右,差价四五倍,群众意见大,管理成本高,中间漏洞多。这次岳峰同志来,就是要深入了解这个问题的现状、成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朝阳同志,你要准备详细的汇报材料,把基层的真实情况、群众的呼声、面临的困难,都原原本本反映上去。”

他看向张庆合:“庆合同志,你是老市长,站位要高一些。要从全省粮食安全、财政负担、农民增收、市场机制等角度,思考这个问题。平价粮是政府兜底,但价格倒挂,财政补贴压力巨大,长此以往难以为继。粮食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怎么改?步子怎么迈?风险如何控?这些问题,我们要有思考,有建议。到时候,你代表市委市政府做综合汇报。”

张庆合微微颔首,声音平和而有力:“伟正书记考虑得很周全。粮食问题牵一发动全身啊。我看汇报时,既要讲清现状和困难,也要站在全省角度,思考改革的路径和可能带来的影响,比如对城市下岗职工的保障问题。我会组织力量深入研究。”

于伟正满意地点点头:“好!庆合同志把握得很准。志远同志,”他转向郭志远,“你牵头,立即组织一个精干的写作班子,市委政研室、市政府研究室、农委、粮食局、农业局都要抽调骨干参与,尽快拿出一个高质量的综合性汇报材料。材料要突出‘三学’活动引领下,我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之道的实践过程。接待方案也要尽快拟定,岳峰同志是东原人,老领导,情况熟悉,感情深厚,接待要体现尊重、热情、务实、节俭。”

郭志远立刻应道:“是,书记!我马上落实!”

“瑞凤同志,”于伟正看向王瑞凤,“你协助庆合同志,做好相关协调工作。特别是涉及财政、农业政策衔接的部分。”

“好的,书记。”王瑞凤简洁应道。

交代结束,从于伟正办公室出来,我心中既有压力,也感到一种被重视的责任感。岳峰副省长的调研,对东洪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我特意去了张市长的办公室,向他请教汇报的要点。张叔放下手中的文件,语重心长地说:“朝阳啊,跟省领导汇报,关键在‘实’字。粮食价格双轨制的问题,积弊已久,矛盾突出啊。你要把东洪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基层粮站、种粮农民、城镇消费者的真实反映,都如实地、有数据支撑地汇报上去。困难和问题要讲透,但不要一味诉苦。至于如何解决,那是省委省政府站在更高层面考虑的事情。我们基层的任务,就是把真实情况反映上去,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切记,不要为了迎合而夸大或缩小问题,实事求是是最大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