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66章 胡主任找到素材,于伟正心有不甘(第3页)

林华西的表态,让会议室的气氛更加微妙。他的理由充分,态度中立,却也透露出对齐永林能力的认可和对调整时机的疑虑。

常委副市长臧登峰,作为齐永林一手提拔起来的老部下,脸色凝重说道:“于书记啊,我也讲几句吧。我不同意调整齐永林同志党委书记的提议!”他目光扫过众人,略显激动,“理由有三:第一,东投集团目前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几个关乎长远的大项目正在推进,临阵换将,兵家大忌嘛,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企业稳定。第二,齐永林同志在东投集团工作多年,情况熟悉,威望高,能力突出。过去几年,东投集团在他的带领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着提升,证明他能够驾驭全局。党政分设的利弊,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贸然调整风险不小。第三,‘三学’活动督导指出的问题,主要是学习形式和方法上的不足,属于工作层面的问题,尚未上升到需要调整主要领导职务的程度。因此,我认为目前调整党委书记的时机和理由都不够充分。建议维持现状,加强督导,帮助东投集团改进工作。”

常务副市长王瑞凤也投了反对票,她语气平和但立场鲜明:“我也不同意现在调整。东投集团当前经营势头良好,齐永林同志抓经济有一套,这是不争的事实。党委书记调整是大事,涉及面广,影响深远,需要慎重。建议再观察一段时间,看看整改效果再做决定。”

于伟正没想到,发言的七八位常委中,竟然只有四位态度鲜明的支持免去齐永林的党委书记,这让于伟正心里十分复杂。

于伟正拿着钢笔在手里转了几圈之后,觉得不稳重,就放下钢笔,看着张庆合说道,庆合同志啊,你的意见。对于张庆合,于伟正是有信心的,自从自己到东原之后,张庆合一直是保持的中庸之道,基本上没有反对过市委的意见。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市长张庆合身上。他的态度将决定最终结果。

张庆合摘下眼镜,用手搓了搓镜片,又重新戴上。他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清了清嗓子说道:“我不赞成现在更换东投集团的党委书记啊。”

他迎着于伟正瞬间变得有些严肃的目光,语气沉稳,条理清晰地阐述理由:

“理由主要有三点:第一,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啊。东投集团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当前又处于不少项目攻坚期。齐永林同志作为企业的主要创立者和掌舵人,对集团情况了如指掌,在干部职工中拥有很高的威信。临阵换帅,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猜测和动荡,不利于企业稳定运行和重点项目推进。稳定压倒一切,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

“第二啊,历史成绩应当尊重。不可否认,在齐永林同志的领导下,东投集团这些年取得了显着的发展成绩,为东原市的经济增长、财政税收、就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党政一肩挑的模式,在过去特定阶段是有效的,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和企业发展需要。不能因为‘三学’活动中存在一些工作方法上的不足,就全盘否定过去的成绩和模式。评价一个干部,要看主流,看实绩。

“第三,问题的性质我看还需要准确判断。督导组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习活动的形式和方法上,属于思想认识和工作落实层面的问题,正如华西同志所讲啊,尚未发现齐永林同志个人在政治原则、廉洁自律或重大决策失误等方面存在必须调整职务的问题。对于工作层面的问题,应该通过加强指导、督促整改来解决,而不是简单地调整主要领导。齐永林同志的资历大家都很清楚啊,他是曾经的市长,客观上也曾经是咱们在座众人的老领导,谁又有资历与老齐搭班子,这也是个现实问题嘛。

“伟正同志啊,因此,我建议,维持东投集团现有领导班子格局暂时不变。市委市政府应加强对东投集团的指导和帮助,大不了派出一个工作组,帮助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时限,落实责任。同时,也要关心支持齐永林同志的工作,帮助他进一步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方法,把党建工作抓实抓好,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张庆合的发言,有理有据,既坚持了原则,又体现了对干部的关心和对企业稳定的重视。

于伟正书记手里搓着钢笔,会议室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于伟正书记的脸色阴沉。他环视了一圈在座的常委,目光尤其在张庆合脸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复杂,有意外,有不满,甚至有一丝被挑战权威的愠怒。

于伟正清楚,这个局面下,再投票必然是更丢脸了,传出去也是他这个市委书记不能容人,也没有掌握全局。他缓缓开口,故作平和说道:“好啊。既然常委会是这个意见,那我看这个议题还不够成熟,那这样,就按照大家的意见办吧,向东投派出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