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阳与李朝阳 作品

第1167章 于伟正调整策略,农业局争取补贴(第2页)

“好的,书记!”郭志远连忙应声,快步走了出去。

不一会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白鸽敲门走了进来。她今天穿着一件米白色的薄呢子外套,透露着果断与干练。

“书记,您找我?”白鸽的声音清脆。

“白鸽同志来了,坐。”于伟正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脸上的笑容十分温和,仿佛刚才常委会上的风波从未发生,“省里的记者团在东洪采访,进展怎么样?还顺利吧?”

白鸽在椅子上坐下,双腿并拢仪态端庄大方,认真地汇报:“书记啊,进展总体顺利。昨天在县委那边,媒体记者团对东洪县非常人认可,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上党校授课的事,他们都很感兴趣。至于县公安局那边,采访效果应该还不错。下午应该去光明区了。”

于伟正点点头,像是随口问道:“嗯,不能用应当啊,白鸽同志,没有依据的话,可不能讲啊。”

白鸽知道于伟正最为注重工作上的细节,就说道谢谢书记指点!

“行程安排我记得接下来是去光明区和几个市直单位,最后采访市‘三学办’和我,对吧?”

“是的,书记。”白鸽点头确认。

于伟正沉吟了一下,目光落在白鸽脸上,带着一丝探究的意味:“东投集团……这次采访安排里,有没有涉及啊?”

白鸽心里咯噔一下,以为书记是对东投集团有意见,想避开,连忙说道:“书记,原本计划里没有专门安排采访东投集团。只是在东洪县的水库和水厂项目点,有东投集团合资建设的背景,现场有他们的宣传标语。如果您觉得不合适,我们可以和记者沟通,淡化处理或者删除相关表述。”

出乎白鸽意料,于伟正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地说道:“不用刻意删除。东投集团参与建设是事实,该体现还是要体现。我们搞宣传,尊重事实是第一位的。不能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分歧,就否定人家在具体项目上做出的贡献。”

于伟正知道,这个时候必须调整策略了,如果继续坚持调整东投集团,必然是授人以口舌。于伟正目光变得深远:“白鸽同志啊,领导干部看问题,要有格局,有胸怀。东投集团为东原经济发展是做出了贡献的,这一点,市委市政府是充分肯定的。工作上有分歧,是工作方法问题,不能因此就抹杀成绩啊,甚至影响正常的宣传报道。一切都要实事求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白鸽听着这番话,看着于伟正平静而坦诚的面容,心里涌起一股由衷的敬佩。她原本以为书记会因为常委会的事迁怒东投,没想到书记的胸襟如此开阔,格局如此之大。 “书记,您说得太对了!”白鸽由衷地说道,“您这种尊重事实、顾全大局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我一定叮嘱记者团,在报道中客观反映东投集团在相关项目中的积极作用。”

于伟正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淡然的笑容:“不是什么态度问题,是原则问题。领导干部要尊重规律,尊重事实,而不是凭个人好恶意气用事。这次东投集团的事,是我有些操之过急了。万物的发展运动都有其规律啊,时机不到,强扭的瓜不甜啊。”

他身体微微后靠,靠在椅背上,语气带着一种总结和展望的意味:“白部长啊,我现在看到的问题,别人没有看到,或者认识不一致,那就说明时机还不够成熟。那就等一等,让实践来检验,让时间来证明。说不定,等市委工作组进驻东投集团,加强指导帮助后,他们自己就能逐步认识到问题,主动改进提高。这就像一个人得了病啊,可以选择中医和西医,但是改革开放啊是学习西方,西医啊还是更加管用些,但无论中医和西医,目标都是一致的,那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嘛。”

白鸽认真地听着,只觉得书记这番话既有理论高度,又充满辩证法,更体现了一个基层成熟政治家的智慧和定力。她郑重地点头:“书记,我明白了。您放心,宣传口一定把握好方向,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在市长张庆合的办公室里,气氛则同样有些沉闷。

组织部长李学武坐在沙发上,手里夹着一支烟,眉头紧锁。他吐出一口烟圈,看向坐在对面的张庆合,压低声音问道:“市长,事前……于书记真的没跟您详细通过气?关于齐永林书记的事?”

张庆合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没有立刻回答。他喝了一口茶,才缓缓放下杯子,声音带着一丝无奈和坦诚:“学武啊,伟正书记之前是跟我提过一次,说东投集团党委作用发挥不够,要加强,他一次性啊点了七八家单位。我当时以为他就是谈谈想法,交换一下意见,没想到……他直接在常委会上提出来要免职调整。齐永林是什么人?东投集团是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在集团内部威望极高。更重要的是,他的资历摆在那里,当过市长,现在在座的常委,包括你我,当年谁没在他手下干过?你现在安排一个普通干部去当党委书记,去‘领导’齐永林?这工作还怎么开展?东投集团不乱套才怪!”

李学武深深吸了一口烟,长长地叹了口气,烟雾缭绕中,他的脸色显得有些复杂:“唉,市长,您说的这些,我何尝不知道?可我当时在会上支持调整,也是没办法啊。我是‘三学办’的负责人,东投集团的问题又是督导反馈的重点。如果连我都不支持书记的意见,那书记的脸面往哪搁?班子的团结还要不要?只是……这次确实让书记的面子上不太好看。”

他话没说完,但张庆合明白他的顾虑。学武的儿媳妇赵文静还在平安县工作,如果彻底得罪了于伟正,赵文静的前途难免会受影响。这是人之常情。

张庆合理解地点点头,语气缓和了些:“学武,你的难处我明白。不过,常委会上意见不一致很正常,但也不能让书记心里一直存着疙瘩。这样,”他看了看手表,“一会儿我抽个空,去伟正书记办公室坐坐,沟通一下思想。都是为了工作,把话说开就好。”

而在东洪县,省记者团的采访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却也遇到了一点小波折。

上午在县公安局的采访点,局长田嘉明一身笔挺的警服,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胡子刮得干干净净,显得精神抖擞,硬朗的胡茬更添几分阳刚之气。平日里在局里讲话声若洪钟、气势十足的他,此刻站在摄像机镜头和一群记者面前,却像是换了个人。

他手里捏着那份精心准备的稿子,手心全是汗。明明背了好几遍,滚瓜烂熟,可当省电视台那个黑洞洞的镜头对准他,当省报胡主任那探究的目光落在他脸上时,他的大脑就一片空白,舌头像是打了结,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

“我们……东洪县公安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坚强领导下……呃……深入开展‘三学’活动……这个……坚持学以致用……呃……”田嘉明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眼神飘忽,不敢直视镜头。

旁边的摄影记者忍不住小声提醒:“田局长,放松点,别紧张,就像平时说话一样,别死记硬背……”

可越提醒,田嘉明越紧张。又试了几次,效果更差。省电视台的记者看着手里快耗尽的备用电池,脸上也露出了无奈和焦躁的神色。

宣传部长刘志坤急得不行,悄悄捅了捅站在一旁的我,低声道:“县长,要不……您上吧?田局长这状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摇摇头,语气平静:“这是公安系统的采访,主角是他们。我上去不合适。”我目光扫过人群,落在了政委万金勇身上,“让万政委试试。” 万金勇被推到了镜头前。这位老政工干部,脸上带着温和而沉稳的笑容,没有丝毫怯场。他没有看稿子,目光坦然地看着记者,声音平和有力:“各位记者朋友,我们东洪县公安局开展‘三学’活动,核心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学习南巡讲话精神,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公安机关在服务发展、保障民生中的职责定位。学习特区经验,我们重点在服务招商上下功夫,比如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严厉打击侵害企业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学习先进典型,我们内部也选树了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标兵,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总之一句话,就是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发展的实际行动,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