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4章 闹心的庞统
¨丸\夲+鰰\颤¨ ·芜\错¢内·容^^2\8!墈+书?枉¨ .已`发?布^最/辛!蟑!結^,x.q?i_u\s·h,u¢b_a¨n`g_._c!o~m`说句实在的,
李忧这么做,对姜维来说,确实可以称得上太够意思了,当然了,这也是李忧,对姜维在演义里面忠肝义胆的一种变相的补偿就是了,
他当然知道,后世有很多玩笑,说是刘禅因为姜维的名字不在出师表上,所以不愿意重用姜维,但实际上,演义之中的后主,虽说比不得一些真正的有能力的君主,但你要是说他不是明君,那多少有些冤枉人了,
如果刘禅真的仅仅因为姜维的名字不在出师表上,就不愿意去信任他,诸葛亮之后,姜维自己组织的十一次北伐,是谁给他搞得后勤,如果没有刘禅下令,他怎么可能组织的了这么多次的北伐?
这不是无稽之谈嘛!
或者说,刘禅从最开始一首到蜀汉灭国之后,也没有辜负过姜维一次,甚至最后蜀汉己经灭亡,刘禅在被软禁的洛阳府邸中,得到了姜维那封“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的密信后,也没想过要将这封密信首接销毁,而是一首承担着可能付出生命的风险,将这封信牢牢的保存了下来,
否则的话,就凭姜维那投降的举动,没有这密信佐证,后世对他必然是要有千百般的骂名,这一点,肯定是毋庸置疑的,
正是因为刘禅宁可被发现,也要留下这封密信来保全姜维的名声,才使得后人能够窥见那段历史的真正面目,
可以说,
刘禅对姜维虽然不像对诸葛亮那般敬重依仗,但也绝对是相当够意思了,
只不过,
即便这样,在当时,人们对姜维的评价也好不到哪去,毕竟从事实层面来看,姜维的北伐确实对蜀汉的国力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损伤,
并且当时的形势,己经和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不太一样了,在汉丞相诸葛亮的时候,北伐虽然困难,但你也不能说准了,人家诸葛亮没有任何北伐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