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8章 再接再厉(第3页)

“再看环保标准。

我们集团一直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环保视为生命线。

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环保技术。”

此刻,赵长天就像一位环保卫士。

切换到环保技术介绍页面——

“比如这套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采用了最先进的生物降解技术。

能将港口运营产生的污水,净化到远超当地法规要求的标准。

直接排放到自然水体,也不会造成任何污染。

经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验证,各项指标均远低于限值。

而且,在港口建设过程中。

我们会采用新型的低噪音、低扬尘施工设备。

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他一边说,一边用眼睛与英方代表进行交流。

配合自信肢体语言。

右手不时抬起辅助表达。

展示出对自家技术的十足信心。

“至于投资收益风险把控,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赵长天坐回座位,打开一份装订精美的财务分析报告。

“我们联合国际知名的金融顾问团队。

对项目进行了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和收益预测。

从成本结构来看,我们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采用本地资源等方式。

有效降低了建设成本 15%。

这意味着在相同预算下,我们能打造出更优质的港口设施。

在收益方面,基于贵国当前及未来的贸易增长趋势。

结合我们的高效运营模式。

预计项目在运营后的前五年内,年收益率可达 12%以上。

这是实打实的数据支撑,并非虚夸。

同时,我们还设立了风险预警机制。

实时监控市场变化、政策调整等因素。

一旦出现潜在风险,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确保投资方的利益不受损失,让每一分投资都安稳落地。”

赵长天的这一番回应,逻辑严谨缜密。

数据详实可靠。

配合着大屏幕上直观的展示。

令英方代表眼前一亮。

原本冷峻的神情仿若被春风拂过,有所缓和,频频点头认可。

会议室紧张的气氛也稍稍缓解。

为谈判推进下一环节筑牢根基。

英方代表们相互低语交流了几句后。

又提出了几个关于技术细节和合作模式的问题。

赵长天一一沉着应对。

张工、王媛等团队成员也紧密配合。

适时补充信息、提供翻译支持。

随着交流的深入,双方逐渐找到了一些共识点。

谈判开始朝着积极的方向稳步发展。

随着时间流逝,上午的谈判暂告一段落。

进入中场休息。

中方代表团没有立刻放松下来。

王崇仁迅速召集团队成员,来到会议室旁边的小休息室。

一进屋,他就急切地问道:“大家觉得刚才英方的反馈怎么样?

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优化?”

张工摘下眼镜,用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

仿若刚刚经历一场激战,说道:“技术方面,我看他们对智能系统的稳定性还有些疑虑。

下午得找机会详细解释下我们的冗余设计和维护方案。

让他们知道咱们的系统坚如磐石。”

王华也点头称是,补充道:“从市场角度看。

英方似乎对后期的市场推广策略比较关注。

咱们是不是可以在这方面多做些文章。

突出我们的资源整合优势。

为项目的长久发展添彩。”

李律师则推了推眼镜,表情严肃地说:“法律条款上,有几个用词需要再斟酌。

避免后续产生歧义。

确保咱们的权益无懈可击。”

接着,赵长天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英方最担心的,还是项目收益问题。

认真听完大家的意见,王崇仁沉思片刻后说:“好,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

下午开场,我们先主动回应英方的这些关注点。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王媛,你辛苦下,趁着休息时间,把专业术语再熟悉一遍。

确保翻译精准无误,你可是咱们沟通的关键钥匙。

张工,你和技术团队再细化下智能系统的介绍资料。

重点突出稳定性保障措施,让他们彻底放心。

王华、李律师再梳理下合作模式和合同条款。”

说到这里,王崇仁停顿了一下。

他望向赵长天,语带鼓励的说:“长天,下午还是由你负责主谈。

上午你的表现非常出色。

下午谈判要再接再厉!”

继而,王崇仁环顾众人,语气坚定而有力地说:“大家上午的表现都很不错。

尤其是长天,沉着冷静,应对有方。

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拿不下的项目。”

董事长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众人信心倍增。

又充满干劲地投入到后续准备工作中。

午后的伦敦,阳光艰难地穿透云层,洒下几缕微光。

给城市带来一丝短暂的暖意。

酒店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如同大战一触即发的战场。

双方团队成员们怀揣着各自的目标与心思,再度入座。

开启下午的谈判。

赵长天坐在会议桌旁,身姿挺拔犹如一棵苍松。

脊背挺得笔直,仿佛能扛起千钧重担。

他眼神中透露出坚毅与果敢,犹如寒夜中的星辰,熠熠生辉。

丝毫不见上午谈判的疲惫。

他的大脑正飞速运转,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

深知此刻才是真正的攻坚阶段。

每一个细节、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砝码。

在中场休息时,他与团队其他成员争分夺秒——

依据英方上午的反馈迅速调整策略。

此刻,手中的资料已被他反复翻阅多次。

每一页要点都铭记于心。

仿佛那些数据、方案都已融入他的血液,随时能信手拈来。

王崇仁董事长依旧坐在主位。

神色沉稳宛如巍峨高山,不动不摇。

给人一种无比坚实的依靠感。

他目光平和却又暗藏锋芒,恰似平静湖面下涌动的暗流。

不动声色地审视着全场。

偶尔微微点头。

那轻微的动作如同给团队成员注入一剂强心针——

给予他们无声的鼓励与支持。

他的存在,仿佛是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柱。

让大家在紧张的谈判氛围中倍感安心,也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谈判伊始,英方代表清了清嗓子。

那刻意的咳嗽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刺耳。

随后抛出一个更为棘手的问题:“贵公司在智能港口建设中的技术应用,固然有诸多亮点。

但从长远运营角度看。

如何确保系统的持续升级与维护?一旦出现技术故障。

你们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否及时有效,最大程度降低对港口运营的影响?

要知道,港口作为国际贸易的关键枢纽。

每一分钟的停滞都可能带来巨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