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3章 明确规定(第2页)

赵长天心头一喜。

保险柜门缓缓打开,里面整齐码放着几个牛皮纸袋。

林悦戴上手套,取出最上面的袋子。

里面装着滨江花园的审批单原件。

她用放大镜观察签名,眉头越皱越紧:\"这个签名......\"

\"怎么了?\"赵长天凑近。

\"运笔弧度不对。\"

林悦取出手机,调出高海文曾经的公开签名照片。

\"你看,高董的'海'字最后一笔是回锋,而这里是拖笔。\"

她又指向落款日期,\"2012年9月15日——

但高董当时的行程表显示,他整个九月都在上海开会。\"

由于赵长天昨天的叮嘱,林悦特意对高海文做了详细了解。

也收集了相关资料。

赵长天接过审批单,手指摩挲着纸面——

纸张质地粗糙,像是普通的A4纸。

而据他所知,集团正式文件通常使用80g的静电复印纸。

\"这是伪造的。\"

他抬头看向林悦,\"而且伪造得很仓促。\"

林悦点头,从保险柜里取出另一个袋子。

里面是一叠银行回单。

每一张的收款方都是\"沪市宇全贸易有限公司\"。

“我怀疑这是陈宇泽的关联公司,资金回流。\"

她低声说,\"1.2亿出去,3600万回来,净赚20%。\"

赵长天掏出录音笔,对准保险柜内的文件:\"林董,这些证据需要立即封存。\"

林悦点点头,\"张工那边有专业的证据封存设备,很快送到。\"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嘈杂的人声。

赵长天拉开门,看见陈宇泽正试图推开王强。

他脸红脖子粗地嚷着:\"我办公室里有重要文件!

赵长天你不能这么干!\"

\"陈总,\"赵长天走过去,声音冷静,\"根据《黎光集团内部审计条例》第四十五条——

审计期间,被审计对象不得转移、隐匿证据。\"

陈宇泽瞪着他,突然指向林悦手中的证物袋:\"那里面的东西是我们集团机密!

你一个外来人员,没有资格......\"

\"我有。\"

林悦接话,出示手中的授权书,\"这是赵总签署的委托协议?

第三条明确授权信诚审计组调取一切相关文件。\"

她顿了顿,\"陈总如果继续阻挠,我们只能通知集团纪委——

或者,报警。\"

陈宇泽的气势突然泄了下去。

他看着走廊里来来往往的审计员,突然蹲下身,双手抱头。

赵长天注意到他后颈的头发已经稀疏,露出淡青色的头皮。

像是荒地上的斑秃。

\"赵总,\"林悦低声说,\"你安排人,把这些文件送到信诚的临时办公室。

我需要立即进行司法鉴定。\"

\"现在?\"

\"现在。\"林悦的语气不容置疑,\"有些证据,放得越久越危险。\"

片刻后,信诚审计的临时办公室内。

赵长天看着审计员们将文件箱搬进来。

注意到林悦的行李箱上贴着\"易碎勿压\"的标签——

里面装着便携式司法鉴定设备,价值超过两百万。

\"赵总,来看看这个。\"

林悦坐在电脑前。

面前摆着十几张审批单扫描件,\"我们用图像识别软件对比了高董的签名,相似度只有62%。\"

她调出对比图,红色线条标注着差异点,\"而且这些审批单的编号不连续。

中间跳过了007至015号。\"

\"编号跳跃......\"赵长天皱眉,\"

可能是伪造时漏掉了。\"

\"更可能是故意为之。\"林悦打开另一个文件夹。

里面是黎光物业的审批单编号规则,\"单号前两位是年份,中间两位是项目代码,后两位是流水号。

滨江花园的项目代码是09。

但这些审批单的代码是07——那是2010年的一个旧项目。\"

\"偷梁换柱。\"赵长天喃喃道,\"用旧项目的编号掩盖新项目的违规。\"

林悦点头,突然想起什么,打开手机通讯录。

她找到一个号码,拨出后用方言说了几句——

赵长天听出是沪市话,内容大概是\"尽快安排笔迹鉴定,加急\"。

\"华政的司法鉴定中心。\"

她挂断电话解释,\"张工的学生在那里当主任。

两个小时内能出初步报告。\"

赵长天看向窗外,云层更低了,远处的雷声隐隐传来。

他摸出手机,给集团法务部一位领导发了条消息:\"发现陈宇泽涉嫌伪造集团领导签名,证据已固定。

请求启动专项调查。\"

很快,回复来了:\"已通知集团纪委。

赵总可全权负责审计组行动。\"

\"赵总!\"

林悦的声音打断他的思绪,\"你看这个。\"

她调出陈宇泽的人事档案,\"他的学历是函授大专。

但在黎光物业的档案里,却写着'硕士研究生'。\"

她指着入职登记表,\"审批人是高海文。\"

赵长天眉头微皱。

\"林董,\"他转身看向正在整理证据的审计员们。

\"如果这些证据属实,陈宇泽可能不只是违规,而是犯罪。\"

\"我知道。\"

林悦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职务侵占、伪造公文、滥用职权......够他喝一壶的了。\"

她抬头看向赵长天,目光突然柔和下来,\"赵总,你今年三十岁?\"

\"是。\"

\"三十岁做到子公司临时负责人,很了不起。\"

她重新戴上眼镜,\"但要小心!

有些人不会喜欢太亮眼的年轻人。\"

赵长天从她的语气里听出了警告。

他点点头,知道林悦是出于好意。

\"林董,\"他伸手整理领带,\"接下来怎么做?\"

\"等司法鉴定结果。\"林悦看向墙上的时钟,\"还有二十分钟。\"

窗外,雨水砸在玻璃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赵长天走到窗边,看着雨滴在玻璃上蜿蜒成河。

暴风雨来了。

林悦的手机突然响起,是张劲松的电话。

她接起,听了几句后,目光变得锐利:\"你确定?好,马上送过来。\"

\"什么事?\"赵长天转身。

\"张工在纸质凭证里发现了一张收据。\"

林悦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滨江花园的施工方签收了维修资金。

但签收人不是项目经理,而是......周明远。\"

\"讯达科技的法人?\"

\"对。\"

林悦笑了,那笑容像极了猎手看到猎物时的光芒,\"看来我们的陈总,不只是协调资源那么简单。\"

雨声渐大,盖过了办公室里的键盘声。

赵长天看着林悦在证据清单上签字。

红色的印泥落在纸上,像一朵盛开的血色花朵。

不久后——

\"林董,华政的初步鉴定结果出来了。\"

张劲松推开门,手中的红色加急信封边缘还带着复印机的温热。

这位老注会的白衬衫领口已经泛黄。

却依然保持着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的整洁——

袖口纽扣永远扣到最后一颗,领带结是标准的温莎结。

林悦转身时,丝巾在身后荡出优雅的弧线。

她接过信封的动作极轻,仿佛里面装的不是鉴定报告。

而是一枚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赵长天注意到她撕信封的手势——

拇指与食指捏住封口两侧,轻轻一扯。

这是经过无数次练习的、最稳定的拆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