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1章 够不够硬(第3页)

画面里市场处处长的食指正颤抖着指向“高海文”的签名。

“流程上......”杨明辉伸手按住报告。

掌心在“高海文”三个字上投下阴影,“需要先和集团党委报备吧?”

“已经抄送了王董事长。”

赵长天翻开黑色笔记本,指尖划过昨夜的邮件记录,“王董的批示是‘按制度办’。”

“高董是上市筹备组组长。”

杨明辉突然提高声音,钢笔尖在桌面上敲出急促的节奏,“现在启动审计,等于在证监会眼皮子底下捅娄子!

你让投资者怎么看?”

“那32栋业主的电梯呢?”

赵长天直视他的眼睛,“C座2单元的电梯上个月下坠过三次。

监控显示,维修记录里的‘高董审批’根本不存在——

您想让这种事出现在上市招股书的‘风险提示’里?”

杨明辉猛地起身,实木椅子在地毯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你以为我在包庇?

但程序上需要集团审计委员会授权!

高董是委员会副主任,你让我怎么开口?”

“不需要委员会授权。”

赵长天从文件夹里抽出一份文件。

红色的“机密”印章在阳光下泛着油光,“《集团纪检监察工作规则》第25条:对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的初步核实。

由集团纪委书记批准——张书记昨晚签了字。”

杨明辉愣住了,目光死死盯着文件末尾的签名——

他想起上周纪委例会上,张书记曾当众说:“审计不是请客吃饭,是动真碰硬。”

“杨部长。”

赵长天调出电脑里的视频片段。

王涛的声音从扬声器里传出——

“王建军说,所有代签文件都会‘抄报高董’。

但高董从未提出过异议。

按《集团流程管理办法》第48条,默认即视为同意。”

屏幕上,王涛的手指划过审批单上的“高海文”签名:“陈总说,领导的时间比黄金贵。

我们要学会‘主动补位’......”

杨明辉跌坐在椅子上,伸手揉了揉太阳穴。

“就算要查——”他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像是自言自语,“也得给高董留些体面......

他毕竟是集团的老人了。”

“所以更要在程序上做到无懈可击。”

赵长天将《线索接纳回执》推过桌面,“请您尽快签署回执,逾期未签,系统会自动触发国资委备案程序——

这不是针对个人,是制度要求。”

杨明辉盯着回执上的“逾期自动备案”字样。

突然想起去年国资委巡视时。

因“程序执行不到位”被通报的三家央企。

他抓起钢笔,笔尖在“接纳人”栏上方悬停三秒。

蓝色墨水终于落在纸上——

签名比平时歪斜许多。

最后一笔拖出的尾迹,在“辉”字的竖线上形成一个颤抖的墨团。

赵长天收起回执,同时递上另一份文件。

封面上“干部履职异常”的烫金字样在光线下微微起伏:“这是给人力资源部的提示单。

根据《集团干部监督工作细则》,需要您一并签署。”

杨明辉扫了眼内容,瞳孔微微收缩:“暂停高董的干部推荐权?

这会影响整个华南区的人事调整!”

“不是暂停,是提示履职风险。”

赵长天解释道,手指划过“异常事项描述”栏,“这里写的是‘多份重要文件存在代签痕迹。

且未履行补签程序’——

按规定,提示单会进入干部电子档案。

下次党委会讨论人事时,组织部必须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窗外突然响起消防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又渐渐消失。

杨明辉望向窗外,黎光集团大楼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强光。

某层楼的清洁工正在擦拭外墙,安全绳在风中轻轻摇晃——

像极了高海文在董事会上挥动的手势。

“长天。”

他突然说,声音里带着罕见的疲惫,“你有没有想过,就算查出问题,上面真的会动.....”

“那要看证据够不够硬。”

赵长天站起身,整理西装袖口,“陈宇泽的保险柜里,还有块刻着‘hw-’的百达翡丽——

瑞士原厂记录显示,编号唯一,购买人信息保密。”

当赵长天离开办公室时,杨明辉正对着高海文的履职档案发呆。

档案第一页是2005年的任命书。

照片里的高海文穿着笔挺的中山装,眼神里透着锐意——

那是他刚从海外事业部调任集团副总时的模样。

走廊里,李诗涵抱着一摞文件迎面走来。

最上面的《高海文关联资金台账》露出一角,密密麻麻的数字间,“高雨彤”的名字被红笔圈了三次。

赵长天注意到她袖口的红绳——

那是一年前陈宇泽发给部门员工的“开工利是”。

绳子末端系着枚银色的小铃铛,此刻正随着她的步伐轻轻颤动,发出细碎的声响。

“赵总,”她低声说,“信息中心已经按您的要求。

禁止高董办公室访问审计专窗。”

“做得好。”赵长天点头。

电梯门打开时,王强正在检查新安装的监控摄像头。

“赵总,所有审讯视频已加密上传至纪委邮箱,访问权限设为‘张书记+您’双重认证。”

“辛苦了。”赵长天拍了拍他的肩膀。

走进电梯,赵长天看了眼手表,12:35。

距离高海文的京城之行,还有20个小时。

他知道,这20小时里,将会有更多的证据被唤醒。

更多的程序被触发。

直到那个隐藏在制度背后的身影,再也无法逃避阳光的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