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3章 无眠之夜

赵长天打开集团内网。

最新公告的标题刺目。

“羽昕,这明显是针对我们的证据调取程序。”

他快速浏览内容,“第三条‘审计过程中如需调阅历史文件。

需经原分管领导同意’——

这违反了《集团内部审计准则》第28条的独立性原则。”

苏羽昕在电话里轻叹:“高董这是在利用程序漏洞拖延时间。

我建议,你马上起草《审计独立性异议书》。

抄送国资委和集团党委。

并获得张书记签字。”

结束通话后,赵长天按照苏羽昕的建议,迅速行动起来。

没多久,打印机吐出《审计独立性异议书》。

赵长天刚刚拿到手中,听到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王强推门而入,面色凝重:“赵总,沪市方面传来消息。

高董办公室正在搬运文件箱,数量约15个。

疑似转移证据。”

“立即联系沪市纪委派驻组!”

赵长天抓起外套,一边向外走去:“根据《集团纪检监察工作规则》第41条。

我们有权对可能转移证据的行为采取保全措施。

通知审计组,抵达沪市后,以最快速度赶到集团!”

走出办公室,赵长天径直前往信息中心。

信息中心的机房里,林悦正在操作区块链存证系统。

看到赵长天进来,她说道:“赵总,我刚接到汇报,派往沪市的审计组,已经抵达沪市。

我派去的都是精兵强将。

尤其带队负责人高明,能力很强。

他们一定能顺利完成任务。”

顿了顿,她接着说:“陈宇泽的工作日志原件已扫描上链。

时间戳精确到秒。”

屏幕上,文件哈希值正在生成。

“不可篡改”的红色标签覆盖在日志图像上。

“保险柜的电子封条呢?”

赵长天盯着监控屏。

陈宇泽办公室的保险柜被蓝色激光封条缠绕。

封条上的二维码实时跳动。

“已激活。”王磊点击鼠标,“任何物理移动或暴力开启。

都会触发警报并自动同步至审计部和纪委。”

这时,在一旁对着电脑忙碌的吴宇轩——

突然指着资金穿透图:“赵总,高雨彤的香江账户又有新发现!”

他放大交易记录,“2012年7月10日转出的200万。

最终进入‘华宇投资’在瑞士信贷的账户。

而该账户的预留签名样本......”

“是什么?”

“是高海文的英文签名缩写‘hw’?

但笔迹与他在集团文件上的签名有差异——

更像是刻意模仿的。”

吴宇轩调出笔迹对比图。

两条曲线在屏幕上纠缠,“这可能是个离岸壳公司,专门用于资金洗白。”

赵长天的手指在“瑞士信贷”字样上停顿:“通知集团法务部,启动《海外反腐败法》调查程序。

虽然麻烦,但必须把这条线挖清楚。”

四十分钟后,沪市传来实时画面:审计组抵达高海文办公室时。

王建军正指挥两名员工搬运文件箱。

箱子上贴着“2012年档案”的标签,封条却尚未粘贴。

“王秘书,”审计组负责人高明出示《证据保全通知书》,“根据黎光集团纪委授权。

我们将对这些文件进行现场封存。请你配合。”

王建军的脸色铁青,手指在箱子上敲击出急促的节奏:“高明,你这是越权!

高董说了,这些文件涉及集团机密......”

“恰恰相反,未经封存的文件才存在泄密风险。”

高明示意手下人员展开录像设备,“根据《集团档案管理办法》第53条。

审计期间的文件转移需经审计组同意。

现在,请你打开箱子,配合清点。”

第一个文件箱被打开,里面整齐码放着2012年的审批文件。

最上方的正是编号“Ly-2012-0709”的电梯维修单。

高明戴上白手套,小心取出文件。

对着镜头展示封面上的“高海文”签名——

那笔迹与电子签章的差异,在高清摄像头下一目了然。

赵长天通过实时画面看到这一幕,转头对林悦说:“把这段录像实时上传至集团纪委邮箱,设置‘张明远+王崇仁’双密钥播放。”

二十分钟后,法务部传来消息:“赵总,瑞士信贷回复了《协助调查函》——

华宇投资的账户持有人信息保密。

但资金流向显示,2012年7月12日。

200万被拆分为10笔,转入多个匿名账户。”

赵长天在纸上写下“匿名账户”四个字,画了个圈:“继续申请司法协助。

就算耗时半年,也要查清楚。”

这时,正对着电脑忙碌的吴宇轩发现——

高海文的《审批异常情况说明》电子版在内网发布了。

标题写着“关于部分文件审批流程的情况说明”。

吴宇轩打开文件,快速浏览后冷笑:“通篇都是套话,只字未提具体问题。

还把责任推给‘历史原因’和‘系统漏洞’。”

“意料之中。”

赵长天看过之后,将文件拖入“待核查”文件夹。

“但根据审计委员会决议,他已经用掉了第一天的时间。

剩下两天,我们要让证据链更加牢固。”

17点05分,信息中心突然发来警报:“高董办公室的ip尝试远程擦除沪市服务器的数据!”

林悦快速操作,“正在追踪源头......是通过集团vpn登录的。

申请源地址是浦东机场vip休息室。”

赵长天看了眼时钟。

他抓起电话打给张明远:“张书记,高海文可能在离岗前试图销毁证据。

必须立即对他采取措施!”

电话那头传来文件翻动的声音:“我刚收到沪市纪委的报告。

他们在高董办公室保险柜里发现了百达翡丽表盒。

编号与陈宇泽日志里的完全一致。

现在他人还在沪市,没上飞机。”

“那就好。”赵长天松了口气,“我们在陈宇泽的云盘里发现了高董的密谈录音。

虽然只有片段。

但足以证明他对违规行为知情。”

“证据链已经闭合了。”

张明远的声音里带着决断,“明天上午9点,联合审计组准时进驻。

高海文的专项审计正式启动。

你今晚整理好所有核心证据,明天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汇报。”

赵长天刚结束与张明远通话,手机震动,收到王崇仁的短信:“长天,按制度办!

集团需要真相。注意安全。”

赵长天回复:“明白。

证据链已加固,明天将全面摊开。”

他转身看向墙上的集团价值观标语:“程序正义,国企之基”。

此刻,这句话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

下午的程序博弈虽然激烈,但每一个环节都严丝合缝地嵌入制度框架。

如同精密的齿轮,推动着真相的揭晓。

夜幕降临前,赵长天最后一次检查证据清单。

陈宇泽日志里的“手表编号”、高海文的加密邮件记录、瑞士银行的资金流......

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已经编织成一张密实的证据网。

检查完毕,赵长天前往黎光物业审计档案室。

他与集团纪委派驻专员李明达面对面而坐。

两人中间摆着《高海文关联证据预冻结令》。

李明达的手指在“冻结期限上停留。

钢笔尖悬在签名栏上方:“赵总,冻结集团领导的文件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