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2章 先放一放

陈董事的金笔掉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作为审计委员会副主任。

我有权调阅董事会文件。”

“有权调阅?”

赵长天的声音从skype音箱里传出,语气冷硬,“但《档案管理办法》第27条规定。

调阅机密文件需填写申请表,经董事长签字,并且双人在场。

你不仅没登记,还破坏了审计署封条——

这是你曾经亲手贴的封条,对吗?”

陈董事的目光扫过屏幕。

监控截图里的自己正单膝跪地,右手在键盘上敲击。

他突然想起高海文说过的话——

技术是用来骗傻子的,真正的聪明人懂得利用规则漏洞。

于是他挺直腰背:“我是在执行特别调查任务。

属于董事会授权的......”

“董事会授权,特别调查任务?

授权书在哪里?

你拿得得出来吗?”

空气仿佛在一瞬间凝固了。

陈董事只觉得自己的后颈一阵发麻,一股寒意从脊梁骨上涌起。

林雅面无表情地看着他,手中拿着一份《调查通知书》。

那纸张的边缘,烫金的大字“黎光集团审计部”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刺眼。

让陈董事不由得眯起了眼睛。

“这是根据王崇仁董事长的签批,”

林雅的声音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感情,“我们现在需要你配合我们的调查。”

陈董事瞪大了眼睛,看着技术人员毫不犹豫地拆开了他的 u 盘。

他的心跳越来越快,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

突然,他的脑海中闪过一个画面——

2005 年的那个雨夜,高海文也是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销毁那些重要的凭证。

就在这时,技术人员打开了 whex 软件。

绿色的进度条开始缓缓地向前推进。

陈董事紧张地盯着屏幕。

只见那些被删除的文件就像腐肉上的蛆虫一样,一条一条地重新爬回了屏幕上。

“陈董事。”

林雅收拾文件,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

“我听说,你曾经在老书记办公室宣誓时。

说过‘要做黎光的守夜人’。”

“守夜人?”

他突然笑起来,笑声里带着破罐破摔的畅快,“老书记自己都不干净。

你们装什么清高?”

林雅停顿片刻,从文件夹里抽出那张1985年的审批单。

轻轻放在陈董事面前:“老书记确实犯过错误。

但有些东西他没教错——

比如制度的重量。”

此刻,墙上的挂钟指向11点30分。

秒针与陈董事劳力士的秒针同步跳动。

会议室摄像头仍在运转,将这场对话的每个细节转化为数字信号。

通过ftp传向广市,传向审计署。

国资委驻黎光临时办公室内,王崇仁站在窗前。

注视着黄浦江面的轮渡缓缓划过。

国资委的陈司长坐在办公桌前。

林雅抱着笔记本电脑,敲门进入时。

办公桌上的投影仪正播放着2011年职工代表大会录像。

刚刚,王崇仁给她打电话,让她马上过来。

“这里的电流声很突兀。”

林雅看了几眼说道。

她笔记本屏幕上,声纹波形图的红色峰值格外醒目,“高海文这段发言的频谱与现场环境音不匹配。

声纹鉴定报告显示是后期合成。”

她用激光笔圈住波形图,“公安部确认——

这段‘老领导肯定改革’的发言是伪造的。”

陈司长推了推眼镜,手中的职工代表签名册沙沙作响。

“所以那些联名信也是假的?”

他的钢笔尖停在“赵长天”的签名旁,“这些红手印......”

“37个是伪造的。”

林雅展开原始签到表,蓝色钢笔字迹还透着墨香。

“用photoshop比对过笔压和运笔轨迹,伪造签名集中在高系关联方。

真签名的‘天’字捺笔都有顿点,伪造的没有。”

林雅一边说,一边操作——

笔记本屏幕亮着“签到表比对”,红色单元格像警灯般刺目。

陈司长突然指着投影仪:“等等,画面右下角的时间戳——

2011年10月12日14:23。

但会议记录里这段发言的时间是14:15,这怎么解释?”

林雅在键盘上快速敲击,wrAr解压出一份Avi视频:“这是原始监控录像。

显示高海文在14:20才进入会议室。

他根本没赶上那段发言。”

屏幕上,2011年的高海文正穿着黑色夹克,对着镜头整理领带。

背景里的挂钟清晰显示着时间。

就在这时,王崇仁的手机突然震动。

他低头看了眼屏幕,嘴角微扬——

赵长天的消息简洁有力:高海文特批项目异常率29%,已标记。

“2005年那场火,差点烧光所有证据。”

王崇仁转向陈司长。

从铁皮盒里取出半截烧焦的钢笔,“当时老书记说‘数字会说话’。

现在电脑技术走了进步,总算能让数字说得更清楚。”

陈司长点点头,说道:“听说赵长天找出了‘幽灵开支’?”

“是林雅做的关联查询。”

王崇仁回应道,“林雅当年曾跟着老书记做试点。

把全区物业费做成了透视表。

老书记总说她‘能把数字磨成针’。”

话音未落,林雅的声音响起:“赵总发现滨江花园的维修资金台账里。

有17笔开支的收款人身份证号重复。

经过调查,全是高海文表弟的关联方。

而且,那些‘收款人’里,有三个早就去世了。”

广市,审计组办公室,传真机“滴滴”吐出纸张。

赵长天撕下回执单,红色公章上的“滨江街道办”字样还带着墨香。

“张阿姨的儿子已收到承诺书。”

他对着电话说,“街道办主任手写了担保意见。

扫描件加了密,密码是‘审计1998’。”

赵长天翻阅着证人笔录。

纸页间夹着滨江花园的手绘平面图。

“老李头说,他举报后信箱里被塞过死老鼠。”

他的手指停在“威胁恐吓”字样上,“这些老人怕报复,不敢留电子记录。”

林悦打开保险柜,棕色信封里的银行卡发出轻响。

“每人5000元安置费。”

她将台账递给赵长天,“记录领取人指纹。

关联身份证扫描件——

这是审计署的标准流程。”

赵长天接过台账,看见“制表人”栏里林悦的签名。

墨迹还未完全干透。

这时,高明冲进办公室。

“赵总!境外论坛删帖了!”

他端着的笔记本屏幕上,英文论坛页面显示“404 not found”。

林悦转动办公椅,白板上的“谣言证伪清单”被阳光照亮。

赵长天点开邮箱,加密邮件的正文写着:《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证据附后。

他输入密码,解压出“谣言证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