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3章 没有例外
下午,1点50分,暴雨如注,赵长天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
赵长天抓起听筒时,窗外的雨幕正将“黎光物业”的标牌浇得模糊?
唯有右上角“黎光重工集团旗下”的字样依然清晰。
“长天,督导组刚把调查报告提交上来。
贪腐案取得了重大进展。”
王崇仁的上海普通话带着几分欣慰,“这段时间你熬得太狠,辛苦了!”
赵长天揉了揉眉心,指腹蹭过熬夜长出的胡茬:“只要旧账清干净,熬点夜不算什么。
王董,我正想汇报下一步计划——”
“先别急着说计划,听我给你算笔账。”
电话对面,王崇仁的钢笔在纸上划动,“物业公司去年亏损1.2亿。
其中38%来自采购吃回扣,27%是工程整改损耗。
现在贪腐案进展到这个程度。
主要的腐败干部都已经落马。
国资委和公检法等权力机构也已经全面介入。
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转移工作重心。
得把刀刃转向增收。”
赵长天翻开财务简报。
目光落在“成本失控”的批注上:“我打算明天就启动‘阳光采购’竞标。
把陈宇泽时代的供应商白名单全换成竞标制。
周雨薇算了笔账,单是水泥采购价就能压下18%。”
“压成本是基础,更要想怎么赚钱。”
王崇仁的语气里带着点拨,“集团养老产业部想做‘物业+养老’试点。
你华南片区 60 岁以上的业主占比 37%,这可是一座金矿啊——
代购日用品、定期巡房,看起来是小事。
但形成规模后就能转化为实际收益。”
赵长天快速在笔记本记录,“王董,我上周在滨江花园巡查时。
有位阿姨说想装防滑扶手,跑了半个月都没找到靠谱的人。
如果我们能整合这些需求,对接集团的基建板块——”
“这就对了!”王崇仁的声音陡然提亮,“物业公司不是孤岛。
是重工这艘航母的一部分。
你尽快找基建部开协同会,把‘物业+基建’的前期介入模式定下来——
新楼盘奠基时,物业就把养老设施规划进去。
既省后期整改成本,又能提前收物业费。”
赵长天望着墙上的黎光重工组织架构图。
指尖从“基建部”划到“物业部”:“明白,我这就让苏羽昕准备资料。
王董,关于业主满意度,我想请市消协做独立测评——
陈宇泽时代的数据掺水太多,得让业主骂得有理有据。”
“好!但有一条——”
王崇仁突然压低声音,“测评结果先内部通报,别直接捅到网上。
咱们要改的是问题,不是借舆论作秀。”
赵长天想起重生前看过的业主维权视频,喉头微动:“明白,我会让郑悦牵头。
每个差评都跟到底。
对了,电梯维修的事。
我打算从明天起实行‘维修进度直播’。
业主登录官网就能看现场照片。”
“这个点子好,接地气!”
王崇仁笑道,“当年我在基层当书记,最爱听老百姓骂‘真话’。
长天,你比很多干部多了份‘烟火气’,这是好事——
但也要记住,国企改革不是江湖义气,得按规矩来。”
赵长天迅速回应道:“王董放心,所有整改方案都会先过审计部。
林雅副部长已经拟了‘三重审核’制度。
采购、工程、客服全流程留痕。”
“林雅是把好手,你多和她配合。”
王崇仁顿了顿,“对了,顺达建材的37个小区项目。
集团资产部很关注。
你别亲自出面,让审计部以‘合规整改’之名收回。
交给林晚晴的华东团队试点——
她敢撤换陈辉的供应商,就敢担这个责任。”
“是,我正想提林晚晴。”
赵长天翻开人事档案,目光停在“林晚晴,区域经理”的简历上。
“她提出的‘电子工单系统’在华东让维修响应速度提升40%。
我想破格提拔她当‘数字化改革专员’,主抓全国系统落地。”
“破格可以,但得让人心服口服。”
王崇仁敲了敲桌子,“让她先在华东做出样板。
三个月后开现场会——
到时候我亲自去站台。
给集团的年轻干部看看什么叫‘能干事的人有舞台’。”
赵长天说道:“王董,黎光的老人总说‘陈总在时如何如何’。
我打算下周开个‘旧制度清算会’。
把陈宇泽时代的审批流程、供应商协议全摊在阳光下烧了——”
“烧得好!”
王崇仁突然提高声音,“长天,改革就得有这种破釜沉舟的狠劲。
但记住,烧完旧船票,得给大家发新船票——
比如明天的竞标会,你亲自去现场站台,让供应商看看黎光的新规矩。”
对黎光物业,王崇仁的关注度,要远在其他子公司之上。
所以,王崇仁对于黎光物业的人事以及重要工作,可谓了如指掌。
“是,我打算在竞标会当场宣布‘黑名单终身制’——
只要查实行贿,永远别想进黎光的门。”
语气里蕴含着几分冷硬,“贪腐的口子,必须焊死。”
“好,就要这个气势!”
王崇仁笑道,“长天,集团党组对你的评价很高。
关于你转正的事,党组已经列入议题——
但前提是你得让营收在年底前增长20%。你有信心吗?”
赵长天扫过笔记本上早就制定的“百城千区计划”:“有!
只要拿下100个新小区,压下15%的采购成本,增长25%没问题。
王董,我想把‘黎光物业’的标牌下面加上‘重工制造。
服务民生’的 slogan——
让业主知道咱们背后有集团撑腰。”
“这个好,明天就去做!”
王崇仁的声音里有了笑意,“长天,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黎光重工这艘航母,永远是你的底气。
有什么需要,随时给我打电话——哪怕半夜也行。”
挂断电话,赵长天坐在椅子上,点上一支烟。
一边抽着,一边听着窗外渐弱的雨声。
同时,思考着刚刚与王崇仁的通话内容。
有些话,王崇仁说得比较含蓄。
但其中的深意,赵长天能体会得出来。
他也知道下一步应该怎么去做。
事实上,即便没有王崇仁的要求,赵长天也打算转移工作重点了。
而且,他已经做了一些相关工作。
“发展才是硬道理!”
赵长天脑海中浮现出这句话。
不过,虽然工作重心转移,不代表赵长天彻底放下反腐工作。
他还是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临近下午两点,临时审讯室的百叶窗半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