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0章 一条船上

画外音里,陈立的脸色再次变白。

他喉结上下滚动,伸手去摸西装内袋的动作被镜头完整捕捉。

赵长天知道,这段画面会在今晚的新闻里重点播出,而陈立的表情会被剪辑得格外清晰。

“我们正在推动‘数据穿透式管理’。”

他继续道,从裤袋里摸出手机。

屏幕亮起oA系统界面,“看,陈璐的任命已经同步到集团内网。

审批时间精确到秒——

这就是黎光速度。”

记者采访结束后。

赵长天

陈立的办公室门在11:30关上,实木门板发出沉闷的“咔嗒”声。

门框上的防撞条被挤压变形。

赵长天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墙上的“优秀团队”锦旗上——

落款是2008年,高文军亲笔题写,“优”字的右半部分写得格外肥大,像一个膨胀的句号。

“阳光花园的电梯维修款,为什么拖了四个月?”

赵长天翻开文件夹,里面是陈立的差旅报销单。

2009年至今的票据整齐排列。

用回形针分成五组。

每组票据的金额都是整数,“还有上周三的‘潮江春’消费......”

他用指尖敲了敲那张餐费发票,油渍在票面右上角晕开小团阴影。

“赵总,那是......”

王立的声音发紧,右手背在身后。

指尖触到保险柜的密码锁,密码盘上的数字凹痕被他的指纹磨得发亮。

“我不关心那是什么。”

赵长天打断他,身体前倾,双肘撑在膝盖上。

“我只关心下个月的缴费率——

要是还在60%以下。”

他顿了顿,“你知道集团正在查‘不作为干部’。”

沉默持续了几十秒。

陈立突然起身,转动办公室保险柜密码锁。

机械齿轮的转动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

他取出一份文件,牛皮纸袋上印着“宏远建材 机密”字样。

封口处的火漆印完整无缺:“这是......合作备忘录。”

“我没兴趣。”

赵长天举起手,掌心向上,阻止王立递来文件的动作,“我要的是数据——漂亮的数据。”

他站起身,拍了拍陈立的肩膀。

指尖感受到对方肩胛骨的僵硬。

走出办公室时,赵长天看了眼手表,距离12点还有两分钟。

李诗涵递来湿纸巾,他擦了擦手。

当商务车驶离阳光花园时。

赵长天望着后视镜里逐渐缩小的王立身影。

他正在和保安交谈,手势急促。

赵长天摸出u盘,将其插入车载电脑。

屏幕上立刻跳出华南片区的“业主需求数据”——

经过上午的“实地验证”,这些数据将作为“基层创新成果”报送集团。

成为他转正报告中的重要章节。

他之所以没有直接拿下王立,就是不想在目前这个关键时期,增加任何不可控的因素。

等他转正之后,有的是机会收拾王立。

至于林晚晴没有出现,是赵长天有意为之。

一方面,林晚晴目前进行的试点工作很重要,不容分心。

另一方面,赵长天不想让林晚晴参与到此次的“造假”行动中来。

不久后,商务车在粤海街道办食堂门口停下时。

赵长天看了眼手表:12:28。

食堂飘来的饭菜香中混着消毒水味。

他解开工装领口,露出精修过的胡茬——

这是特意为“偶遇”场景设计的“亲民细节”。

李诗涵提前五分钟下车,在门口与街道办主任张伟“偶遇”。

此刻正笑着向他挥手。

“赵总愿意来我们基层食堂,真是贵客啊。”

张伟中等身材,啤酒肚将藏青色衬衫撑得发亮。

握手时掌心的老茧擦过赵长天的虎口——

那是常年打高尔夫留下的痕迹。

“张主任见外了!”

赵长天笑道。

目光扫过张伟腕间的绿水鬼手表,“黎光本来就是为基层服务的,吃食堂更接地气。”

三人在靠窗的圆桌坐下。

不锈钢餐盘里装着四菜一汤:番茄炒蛋、红烧鲫鱼、麻婆豆腐、清炒时蔬和紫菜蛋花汤。

赵长天注意到张伟的餐盘里多了一份鲍汁扣饭——

显然是食堂额外准备的“特殊餐食”。

“听说辖区内有三个老旧小区没人管?”

赵长天夹起一块豆腐。

筷子尖在盘中停顿半秒,“阳光花园对面的‘惠民新村’。

还有东边的‘吉祥苑’?”

张伟的筷子顿了顿,鲫鱼骨刺卡在齿间:“赵总消息灵通啊......

都是些二十年的老小区,物业费收不上来,物业换了三茬。”

“黎光可以接管。”

赵长天直视对方眼睛,舀汤的勺子悬在半空,“但物业费得定1.2元/㎡——

低于成本价的部分,政府得给点税收优惠。”

汤勺轻轻放回碗中,溅起的水花在桌布上留下深色斑点。

张伟放下筷子,用餐巾纸擦了擦嘴。

目光转向窗外的停车场:“税收返还......得走常委会。”

“三小时内签约。”

赵长天微笑,“黎光可以先垫付三个月物业费——

但张主任——”他压低声音,“我需要这份合作协议当‘民生成绩单’。”

“我懂!”

张伟脸上浮现出意会之色。

半个小时之后,街道办会议室的空调嗡嗡作响。

赵长天靠在皮质椅背上,听着张伟用座机通知法制办“特事特办”。

目光落在桌上的《老旧小区托管框架协议》上。

协议共三页,黎光的法务部已经连夜修订。

重点加粗的附加条款格外醒目——

政府协调解决物业用房产权问题。

前三年物业费税收返还50%(预计年省成本200万)。

“赵总果然爽快。”

张伟签署时笔尖停顿,“税收返还的事,我会让财政局‘特事特办’——

但黎光得答应一个条件。”

“张主任请说。”

“惠民新村的业委会主任,是我表哥。”

张伟摘下眼镜,用衬衫角擦拭镜片,“物业进驻那天,得让他在台上发言。”

赵长天笑了,拿起协议在桌面上敲了敲:“不仅让他发言,还要聘他当‘业主监督代表’——

记得让他穿红色马甲,镜头里显眼。”

李诗涵在一旁快速记录,笔尖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

赵长天注意到她特意在“红色马甲”下画了横线——

这是给宣传部门的视觉指示。

商务车驶离街道办时,赵长天正在审阅李诗涵发来的简报初稿。

标题《黎光速度:3小时解决三个小区“无物业”难题》用了加粗宋体。

配图是他与张伟握手的照片。

身后的“为人民服务”标语被ps得格外清晰。

“民生情怀、市场化运作、集团指导。”

他用红笔圈出这三个关键词,“集团指导要放在最前面。

括号里加上‘王崇仁董事长战略部署’。”

“可是赵总——”李诗涵回头,“实际上是您主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