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2章 有些犹豫(第2页)
众人纷纷起身,收拾好餐盘,带着任务和压力,准备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
赵长天看着大家离去的背影,心中默默思考着下午会议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他深知,下午的会议将是一个关键节点。
不仅要确定项目主导权的分配,还要协调各方利益。
确保两个项目能够在不同负责人的带领下。
顺利克服当前困难,朝着成功的方向迈进。
林雅琴回到办公室,立刻着手落实中午与赵长天讨论的简报制度优化沟通工作。
她先是将赵长天关于简化流程但不缩水内容的要求——
整理成一份清晰的文档。
详细说明了简报的重点内容和格式规范。
随后,她逐一给那些对简报制度抵触较大的部门领导打电话。
邀请他们到会议室进行再次沟通。
当几位部门领导陆续走进会议室。
林雅琴微笑着示意大家坐下,说道:“各位,上午大家提出的关于简报制度的一些顾虑。
我已经和赵总反映过了。
赵总非常重视大家的意见。
经过考虑,决定在确保简报核心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简化流程。”
说着,她将手中的文档递给大家,“这是新的简报要求,大家可以看看。”
一位副处长快速浏览了一遍文档。
微微皱眉说道:“林处长,这样确实简化了不少。
但对于我们部门来说。
每天收集和整理这些关键信息也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能不能再给我们一些灵活性。
比如两天提交一次简报?”
林雅琴耐心地解释道:“我理解大家的难处。
不过简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保证公司运营的高效。
如果时间间隔太长,可能会导致问题发现不及时,影响工作进度。
但如果大家觉得一天一次压力较大。
可以尝试先按一天一次执行。
一周后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再做调整。
你看这样可以吗?”
林雅琴之所以如此客气,是因为这位副处长资历很老——
还和集团的一位股东有比较密切的关系。
经过一番沟通,几位部门领导最终表示——
会按照新的要求尝试执行简报制度。
林雅琴松了一口气,说道:“非常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在执行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随时和我沟通。”
送走部门领导后。
林雅琴开始整理各部门提交的简报。
按照赵长天的要求,对每份简报进行仔细审核。
将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和关键进展记录下来。
准备稍后向赵长天汇报。
另一边,许嘉豪回到办公室。
立刻再次拨通了那位——
尚未确定时间的关键健康管理专家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许嘉豪热情地说道:“王教授,您好啊!
我是黎光物业负责智慧养老项目的许嘉豪。
上午跟您联系过后,我又仔细思考了一下咱们的合作。
您看,我们这个智慧养老项目是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能得到您的指导。
不仅能提升我们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也能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而且,我们可以根据您的时间安排,灵活调整培训方式。
比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尽量减少对您行程的影响。”
电话那头的王教授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许先生,我理解你们项目的意义。
也很愿意为养老事业出份力。
只是我近期实在是太忙了。
各种学术会议和研究项目排得满满的。
线上授课的话,我担心效果可能不太好。
毕竟实践操作方面线上很难完全讲清楚。”
许嘉豪连忙说道:“王教授,您顾虑的很对。
我们可以这样,线上您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和一些案例分析。
线下再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指导。
您看这样行不行?
而且,我们会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确保线上教学的质量。
保证互动性和效果。”
王教授思索片刻后说道:“嗯,这样的话,我可以再考虑一下。
我这两天会看看行程安排,尽量抽出时间来参与你们的培训。”
许嘉豪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太感谢您了,王教授!
您看什么时候方便,我随时跟您沟通具体细节。”
挂了电话,许嘉豪立刻将这一进展记录下来。
并第一时间向赵长天汇报。
“赵总,王教授那边有松动,他表示会考虑线上线下结合的培训方式。
这两天看行程安排后给我答复。”
赵长天回复道:“很好,继续跟进,务必争取到王教授的支持。”
处理完专家协调的事情。
许嘉豪又和负责设备采购的干部一起讨论供应商的问题。
这位负责人苦恼地说:“许处长,供应商那边还是没有明确交货时间。
只是一直说在想办法加快进度。
我觉得光打电话沟通效果不太好。
是不是像赵总说的,我们直接去他们公司看看?”
许嘉豪点头道:“我也觉得有必要去一趟。
这样,你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就出发。
去之前,把我们项目的时间紧迫性和对设备的严格要求整理成一份资料。
到时候和供应商好好谈谈。
另外,再联系一下其他潜在的备用供应商。
了解他们的供货能力和价格等情况,以防万一。”
安排好这些后,许嘉豪又投入到运营管理计划的进一步完善工作中。
根据目前人员培训和设备采购的情况。
对后续的培训课程和服务启动时间进行了相应调整。
另一边,刘宏和李副处长按照中午赵长天的指示。
紧锣密鼓地开展绿色环保项目的相关工作。
刘宏先是组织施工团队重新勘察了高档小区的施工场地。
他拿着设计图纸,和团队成员在小区里一处处测量、讨论。
刘宏指着小区内一块较为狭窄的空地说:“我们可以把这里作为设备的临时存放点。
然后从这里规划一条最便捷的运输路线到安装地点。
运输过程中,采用分段运输和现场组装的方式。
这样可以减少大型设备在狭窄空间内的运输难度。”
一位施工人员提出疑问:“刘处长,分段运输虽然可行。
但现场组装需要更多的人力和时间。
而且对组装技术要求也高。
我们目前的人员和时间安排能满足吗?”
刘宏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人力方面,我先和赵总申请。
看能不能从其他项目组借调一些有经验的人员过来帮忙。
时间上,我们优化一下施工顺序。
把一些可以并行的工作同时开展,尽量缩短整体工期。
至于组装技术,安排技术骨干对施工人员进行短期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