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6章 远超预算(第2页)
另一边,周海琼同样早早到了公司。
昨晚她反复权衡利弊。
内心在保障养老项目进度和尝试合作方案之间纠结。
她明白苏羽昕的提议并非毫无道理。
可养老项目如同她心头的重担。
容不得丝毫闪失。
上午十点,两人再次坐在会议室。
苏羽昕率先打破沉默。
她面带微笑,试图缓和紧张气氛:“海琼,经过昨天的思考。
我进一步完善了方案。
你看,这是绿色环保项目详细的资源使用计划。
我们计划先将资源重点投入到——
周边两个大型社区的环保项目启动上。
预计在一个月内开展一系列环保活动,吸引居民参与。
同时与社区合作建立环保示范区域。
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提升公司品牌知名度。
还能与社区建立紧密联系。
这对养老项目后续进入社区开展服务极为有利。”
苏羽昕一边说,一边将资料递给周海琼。
周海琼接过资料,仔细翻阅,表情严肃。
苏羽昕继续说道:“而且,我们已经联系了几家有意向的环保企业。
商讨合作事宜。
如果合作达成,他们将分担部分资源压力。
还能为项目带来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在这个过程中,养老项目所需资源我们也会合理保障。
确保不影响其关键节点进度。”
周海琼微微皱眉。
思索片刻后说道:“羽昕,你这份计划确实比之前更完善。
但我最担心的还是养老项目装修工程的资金问题。
一旦资金链断裂,整个工程停滞,后果不堪设想。
你说的这些合作,都还只是意向。
什么时候能落实,能带来多少实际资源,都不确定。”
苏羽昕连忙解释:“周总,我理解您的担忧。
但这些合作企业都是经过我们严格筛选的,合作诚意很高。
其中一家企业已经表示,愿意先提供部分环保设备。
这能为公司节省一笔开支。
我们可以将这部分节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养老项目装修中。
另外,我们还可以调整绿色环保项目的资源使用节奏。
在养老项目资金需求最大的阶段——
适当放缓环保项目的一些非关键工作。
优先保障养老项目。”
周海琼犹豫了,她内心在挣扎。
一方面,苏羽昕的方案似乎有一定可行性。
若能实现,对两个项目都有益。
另一方面,养老项目的风险让她不敢轻易松口。
就在这时,周海琼的手机突然响起。
是养老项目装修团队打来的电话,询问资金到位时间。
这让周海琼更加焦虑。
挂了电话,周海琼深吸一口气。
对苏羽昕说:“羽昕,你看,养老项目这边催得紧。
我不是不想合作,实在是压力太大。”
苏羽昕见状,诚恳地说道:“海琼,我向您保证。
我们会尽全力协调资源,保障养老项目的关键节点。
而且,一旦环保项目开始产生效益。
会第一时间反哺养老项目。
我们都是为了公司发展。
相信携手合作,一定能让两个项目都取得成功。”
周海琼沉默良久,缓缓说道:“苏总,我愿意尝试你的方案。
但我们必须签订详细的协议。
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资源分配的具体细则和时间节点。
同时,建立一个双方都参与的监督小组。
实时监控两个项目的进展和资源使用情况。
一旦出现问题,能及时调整。”
苏羽昕心中大喜,连忙点头:“海琼,没问题。
我们马上安排法务处起草协议。
监督小组的人员构成和职责也尽快确定下来。
感谢你的信任,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合作成功。”
随后,两人开始详细商讨协议条款和监督小组的组建细节。
在商讨过程中,虽然仍有一些小的分歧。
但总体方向已经确定。
比如,资源分配上。
初期先保障养老项目装修工程50%的资金需求。
剩余资源用于绿色环保项目启动。
监督小组由双方各自派出——
两名核心成员和一名中立的财务人员组成。
定期向两人汇报项目情况。
很快,赵长天了解到两人的谈判进展,微微点头。
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深知,两个项目能够达成合作意向。
对公司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但他也清楚,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各种问题。
必须持续关注。
就在苏羽昕和周海琼为合作方案忙碌时。
公司内部其他干部也渐渐察觉到两人关系的缓和。
之前因为两人矛盾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开始逐渐消散。
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也逐渐恢复正常。
一些干部自发组织了小型会议,讨论如何更好地配合两个项目的推进。
然而,在公司看似向好发展的背后。
仍隐藏着一些潜在问题。
比如,虽然确定了资源分配的大致方向。
但具体到每一笔资金的流向和使用,还需要精细管理。
否则很容易引发新的矛盾。
而且,与环保企业的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洽谈。
合作细节、利益分配等问题都可能成为阻碍合作的因素。
此外,公司其他项目负责人——
看到苏羽昕和周海琼为资源激烈争夺又最终达成合作。
心中也各有想法。
有些项目负责人担心自己的项目——
在资源分配中被边缘化。
开始思考如何争取更多资源。
有些则希望借鉴两人的合作模式。
为自己项目的资源争取找到新途径。
这一系列潜在的变化,如同暗流涌动——
可能在未来对公司的项目发展和内部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下午,苏羽昕和周海琼终于就合作协议的主要条款达成一致。
两人握手言和!
虽然脸上都带着疲惫,但也都透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这份合作协议,不仅是两个项目的转折点。
也可能成为公司内部资源分配和项目协作模式变革的开端。
晚上,苏羽昕回到家中,心情格外舒畅。
今天的成果让她看到了绿色环保项目的希望。
然而,她也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后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同样,周海琼虽然决定尝试合作,但心中仍有担忧。
她深知养老项目责任重大,必须密切关注后续进展。
翌日,清晨。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信息处的办公区域。
岑知夏早早来到办公室。
她身着简洁干练的职业套装,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专注。
作为信息处处长,她深知人脸识别算法优化工作的重要性。
这关乎着公司智能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团队成员们已经围坐在会议桌前,
每个人面前都堆满了资料和数据分析图表。
岑知夏站在白板前。
神情严肃地说道:“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
我们的人脸识别算法完成了初步测试,但结果并不理想。
在复杂场景下。
如光线昏暗的地下停车场、人员密集且遮挡较多的小区门口。
识别偏差仍然较为严重。
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看法,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一位年轻的技术人员推了推眼镜,说道:“岑处长,我觉得可能是算法在特征提取环节不够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