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7章 资源分配(第3页)
赵长天离开后,岑知夏和团队成员们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们明白,在赵长天的要求下,项目没有退路。
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在绿色环保项目组。
宣传资料虽已基本完善。
但因前期进度滞后,宣传推广计划不得不推迟。
苏羽昕心急如焚,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她深知,环保项目的宣传时机至关重要。
错过最佳推广期,效果将大打折扣。
于是,她决定缩短宣传周期,加大宣传力度。
务必让项目按时推进。
然而,这一计划的实施需要额外的资源支持。
这无疑加剧了与其他项目的资源竞争。
苏羽昕拿着精心准备的资源申请报告。
来到赵长天的办公室。“长天,你看,绿色环保项目由于前期资料完善进度滞后。
宣传推广必须加快节奏。
我制定了一个新的计划。
虽然缩短了宣传周期,但通过加大线上线下的宣传力度。
依然能够达到甚至超越预期效果。
不过,这需要额外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苏羽昕一边说,一边将报告递给赵长天。
赵长天认真翻阅着报告,表情严肃。
苏羽昕继续说道:“长天,绿色环保项目对于——
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意义重大。
如果能顺利推进,将会为公司带来诸多潜在的合作机会和长期利益。”
赵长天放下报告,看着苏羽昕,说道:“羽昕,我理解你想推进项目的心情。
绿色环保项目的重要性我也清楚。
但你也知道,公司目前各个项目都在争分夺秒地推进
资源非常紧张。
你这个计划所需的资源不是小数目。
我不能轻易答应。”
苏羽昕焦急地说:“长天,我明白资源紧张。
可这个项目真的不能再等了。
一旦错过这个时机,之前的努力就白费了。”
赵长天微微皱眉,思考片刻后说道:“这样吧,我给你三天时间。
你去和其他项目负责人沟通。
看看能不能协调出一部分资源。
如果实在协调不了,再来找我!
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从公司总资源中调配。
但你要记住,必须确保资源用在刀刃上。
项目要有明显的推进成果。”
苏羽昕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好的,长天,我这就去和他们沟通。
你放心,我一定会让项目取得好的成果。”
离开赵长天办公室后,苏羽昕立刻联系其他项目负责人。
然而沟通并不顺利。
各个项目都面临着自己的难题,对资源也是求之不得。
没有人愿意轻易让出资源。
与此同时,志愿者培训接近尾声。
但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的问题愈发凸显。
部分志愿者对环保知识掌握不够扎实。
沟通技巧也有待提高。
项目组不得不增加强化培训课程。
这进一步增加了资源和时间成本。
苏羽昕找到李诗涵,希望她能帮忙想想办法。
“诗涵,志愿者培训出现了问题。
部分人表现不太理想。
增加强化课程又需要更多资源。
你能不能帮我在赵总面前说说情,看能不能特批一些资源?”
李诗涵面露难色,说道:“苏总,赵总对资源分配一向严格。
现在各个项目都在要资源,我也不好开口。
不过,我可以帮你想想其他办法。
或许我们可以组织一些内部的互助学习活动。
让表现好的志愿者帮助那些掌握得慢的。
这样既能节省资源,又能加强志愿者之间的交流。”
苏羽昕听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说道:“诗涵,还是你有办法。
那就麻烦你帮忙组织一下这个互助学习活动。
一定要尽快提高志愿者的整体水平。”
李诗涵点头答应,立刻着手准备互助学习活动的相关事宜。
苏羽昕深知,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
要想推进项目,必须想尽一切办法。
而赵长天的态度至关重要。
她必须努力达到赵长天的要求,才能为项目争取更多资源。
智慧养老服务项目这边,周海琼采用部分替代材料的决定引发了内部激烈的争议。
孟昭明找到周海琼,一脸严肃地说:“周总,我理解您想控制成本的想法。
但采用这些质量稍差的替代材料。
可能会严重影响服务质量和公司声誉。
养老服务面对的是老年人。
他们对服务品质和设施质量要求很高。
如果因为材料问题出现安全隐患或者服务体验不佳。
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将是巨大的。”
周海琼无奈地说:“昭明,我也知道质量的重要性。
但目前项目资金有限,不采用替代材料,装修工程就得停滞。
我也很为难啊。”
孟昭明坚持道:“周总,我们不能因小失大。
或许我们可以重新评估项目预算。
寻找其他节约成本的途径,而不是在材料质量上妥协。”
两人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就在这时,赵长天来到了养老项目组。
他看到气氛紧张,便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周海琼和孟昭明将事情的缘由详细告知赵长天。
赵长天听完后,面色凝重。
他思考片刻,然后强势地说道:“海琼,昭明说得有道理。
养老服务关乎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品牌形象。
绝不能在质量上打折扣。
成本问题固然要解决,但不能以牺牲服务质量为代价。
你重新梳理项目预算。
从其他方面想办法节约开支。
材料必须选用质量可靠的产品。”
周海琼面露难色,说道:“赵总,其他方面能省的已经省了。
再节约开支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正常推进。”
赵长天眼神坚定,不容置疑地说:“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确保材料质量。
如果实在有困难,三天内给我一份详细的预算调整方案和资源需求报告。
我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否给予额外支持。
但记住,质量是底线,谁都不能碰。”
周海琼无奈地点点头,说道:“好的,赵总,我马上安排。”
赵长天又看向孟昭明,说道:“昭明,你也要积极配合周海琼。
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争论。
我们的目标是把养老项目做好,为公司赢得口碑和市场。”
孟昭明点头称是。
赵长天离开后,周海琼和孟昭明深知责任重大。
开始重新审视项目预算和资源分配。
试图找到一个既能保证质量又能控制成本的解决方案。
人员招聘方面,筛选出的合适人选仍无法满足项目需求。
新一批应聘者中部分人缺乏实践经验,需要更多培训投入。
这使得养老项目在人员方面的压力持续增大。
与其他项目在人才竞争上也愈发激烈。
林雅琴找到赵长天。
汇报养老项目人员招聘的困境:“赵总,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的人员招聘遇到了很大困难。
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
新招来的人又缺乏实践经验。
其他项目也在招人,我们很难抢到合适的人才。
您看能不能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养老项目?”